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2 22:51:28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陳旭
10月12日,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該獎授予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發展以及對新拍賣形式的創新。
兩位新科諾獎得主同為斯坦福大學教授,他們對通過創新的拍賣理論,為難以用傳統方式出售的商品或服務設計了合理的新拍賣形式,例如對無線電頻道的拍賣等。
“今年的經濟科學獲獎者從基礎理論開始,后來將他們的成果應用于實際,并在全球范圍內傳播。他們的發現對社會大有裨益。”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主席弗雷德里克森表示。
今年諾貝爾獎每項獎金的金額達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762萬元人民幣),比去年增加了100萬瑞典克朗。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歐美同學會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徐洪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拍賣理論屬于微觀經濟學的范疇,但也必然會產生宏觀經濟影響。在買賣雙方都具有“有限理性”和“有限信息”的情況下,二者博弈行為將產生不同的結果,對買方、賣方和社會各有利弊,因此就需要進行科學的機制設計,從而使得整體效益最優。
米爾格羅姆教授1948年4月出生于底特律,是全球拍賣領域和產業經濟學界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他先后畢業于密歇根大學(學士)、斯坦福大學(統計學碩士和商學博士)和耶魯大學(榮譽文學碩士)。
1979年在斯坦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米爾格羅姆先后在美國西北大學和耶魯大學擔任教授,1987年又回到斯坦福大學任教。目前是斯坦福大學經濟系人文科學系教授。
米爾格羅姆近年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設計多個獨特但相關項目的拍賣。他分析了多種拍賣形式的出價策略,并認為當出價者在出價過程中了解彼此的估值時,這種模式將給賣方帶來更高的預期收益。
他和羅伯特·威爾遜等一起完成了美國無線電頻譜許可證拍賣的初步設計。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評價,米爾格羅姆是最初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頻譜拍賣設計“同步上升拍賣”模式的主要學術貢獻者。該設計已經被復制和修改,用于全球數十個涉及數千億美元的無線電頻譜、電力和天然氣拍賣。
另一位獲獎者威爾遜現年83歲,也是斯坦福大學教授,他于1963年獲得哈佛大學商業管理博士學位,還曾擔任美國科學院院士和世界計量經濟學會主席。
他的研究和教學專注于市場設計、定價、談判以及與產業組織和信息經濟學有關的主題。他一直是石油,通信和電力行業的拍賣設計和競爭性投標策略以及創新定價方案設計的主要貢獻者。
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表示,威爾遜是第一個為拍賣具有共同價值的物品創建框架的人。威爾遜解釋,投標人將提供比他們認為的標的或服務價值低的價格,因為當他們處于信息劣勢時,他們會害怕付得過高。
在拍賣實踐中,往往會出現競拍人贏得拍賣后覺得不值的現象,拍賣理論中將這一現象稱為“勝者的詛咒”(Winner’s Curse)。
有意思的是,在頒獎新聞發布會上,威爾遜通過電話表示,自己從沒有參加過現場拍賣活動。他只是和夫人從在線拍賣網站eBay上購買過滑雪靴。
當被問及將如何使用這筆獎金時,威爾遜表示,現在處在疫情期間,“沒什么地方能花錢,也不能去旅游,只能存起來給老婆和孩子用了。”
徐洪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中國正在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將會有更多的資源通過市場進行有效配置。“在實踐中,我們已經吸收和借鑒一些國際通行做法,但是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有很多現實問題亟需科學理論予以指導。”
徐洪才舉例說,比如地方政府土地拍賣、重大工程項目招標,如何體現市場公平性,又如何避免內外勾結、官員腐敗和市場操縱行為發生?再比如A股一級市場IPO的“市場化”定價和二級市場“公開拍賣”形成的價格如何平滑地對接?這些都有待經濟學理論的創新和突破。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