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4 17:05:01
產業互聯網時代,巨頭們的“數字科技戰”已然轉向To B戰場,而To G市場作為其衍生出來的特殊劃分戰場,也已火藥味十足。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實習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上市在即,與資本市場緊鑼密鼓的氛圍略顯不同,京東數科數字化解決方案在江蘇南通“平穩著陸”。
近日,江蘇省南通市宣告打造全國首個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推動南通數字化監管、服務、決策、治理能力邁上新臺階。據了解,該中心打破數據孤島,匯聚南通市64個部門、10個縣市區數十億量級的數據,而背后的“大數據+AI”技術服務商,正是京東數科。
事實上,無論是此次南通項目,抑或是雄安新區、大興機場、江蘇智慧園博等,都是京東數科基于智能城市操作系統的“一核兩翼”體系的具體體現——在助力政府構建智能城市的同時,遵循數字化操作系統的底層驅動邏輯,以“首席增長官”的角色降低行業成本與接入數字化的門檻,重塑增長。
一直以來,智能城市業務作為京東數科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重要落地場景,不僅為各區域、城市的規劃治理積極地貢獻智慧,To G(政府及其他客戶數字化解決方案)業務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成為了驅動京東數科高速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9月11日晚,京東數科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To G業務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39.05%。此外,京東數科To G業務占總營收比例為5.57%,對于創新型業務而言,此比例已然不低。當然,To F(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To B(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To G的全覆蓋也讓京東數科“數字科技”的味道更濃了。
在持續向B端、F端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基礎上,京東數科不斷地向更多場景、更多產業輸出自身數字化解決方案,包括智能城市、數字營銷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京東數科已將智能城市操作系統落地雄安新區,成為新區開放式智能城市大數據平臺——塊數據平臺的建設者。再如,基于智能城市操作系統的“一核兩翼”體系,為南通城市智能化、產業數字化、生活服務便捷化插上“增長”的翅膀。
不同于雄安新區智能城市建設更像是“在一張白紙上作畫”,南通項目更加龐大、復雜,同時也更能夠凸顯京東數科數字化解決方案的能力。與此同時,因To G市場更傾向于“需求驅動”而非“產品驅動”,在與相差各異的城市樣本進行深度融合的過程中,京東數科也能夠淬煉自身服務能力,為后續落地項目贏得寶貴的實踐經驗,為更多業務的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對此,在京東數字科技集團副總裁鄭宇看來,京東數科智能城市操作系統是一個城市的數據基石,是一個更加開放、多元的生態,而不是云。他同時表示,無論是人工智能算法、IoT技術、數字孿生技術等,還是京東數科對數據特別的管理、挖掘方法,這些都在南通得到應用,這也同時構成了京東數科在市域治理現代化、智能城市建設等方面牢固的底座。
一方面,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這無疑進一步夯實了京東數科“數字科技”的屬性。
不過,在許多人看來,To G業務似乎仍然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因為你很難在短期內看到盈利和產出。但如果僅僅因為前期無法盈利甚至虧損,而放棄對于自身生態閉環的打造,這又并不是巨頭們以及背后掌舵者們的風格。
從目前已披露的招股書來看,因為增加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和政府及其他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等業務上的投入,京東數科正在處于優化收入結構、實現創新型業務驅動成長的關鍵拐點。
京東數科2018年和2019年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的營收增速分別為37.19%、8.97%,而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京東數科持續推進的“輕資產化”戰略,是由于信用消費產品經過6年多的運營,風控模型的升級、技術的成熟以及市場認可度的提升,資產出表帶來的會計處理變動會影響到增速表現。
對于京東數科來說,通過主動的業務結構調整和戰略資源配置,雖然在商戶及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的營收增速放緩,其他兩項解決方案營收尤其是To G業務營收卻在高速增長。
圖片來源:京東數科招股書
京東數科招股書數據顯示,作為最近三年來增長最快的創新業務,政府及其他客戶數字化解決方案在報告期各期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39.05%。通過“鉬媒”智能營銷平臺,覆蓋全國已超過300座城市以及6億多人次。
就此而言,To G,似乎更像是京東數科一個“隱秘的角落”。
產業互聯網時代,巨頭們的“數字科技戰”已然轉向To B戰場,而To G市場作為其衍生出來的特殊劃分戰場,也已火藥味十足。
今年2月,IDC根據2020年全球政府行業數字化轉型十大預測,給出了中國版的趨勢分析,其中一條關于數字化轉型平臺應用的預測這樣寫道,“如果沒有智能的、安全的、可擴展的數字化轉型平臺,到2022年,60%的中國政府機構將無法增強組成服務、簡化操作、授權員工和完成任務。”
其實,在當下互聯網語境下,G端用戶在信息化建設等層面是相對滯后的。而深耕互聯網產業的巨頭們因具備強大的科技實力、戰略決策能力,在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安全產業、互聯網+政務等方面為G端用戶提供自己的“思路”,以提高其業務、數據處理的效率、質量。
在此背景下,伴隨新興數字科技的蓬勃發展以及巨頭的持續加碼,To G戰場硝煙四起。
前不久,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WeCity未來城市專場上,騰訊宣布WeCity未來城市解決方案全面迭代,發布WeCity2.0版本。“打造以人民為中心的未來城市2.0,要兼顧治理與增長,城市要從聚焦公共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到經濟社會的全面數字化。”騰訊云副總裁羅朝亮這樣解讀WeCity2.0中智慧城市發展的新路徑。
無獨有偶,在2020云棲大會的“技術重磅發布”環節,阿里云智能數字產業產研總經理曾震宇在“云端”發布了城市大腦3.0的核心技術體系。這也意味著城市大腦正式進入3.0時代,不僅能實時推演城市未來,還能在臺風、暴雨等應急場景中為城市管理提供“靠譜”的建議。
同樣是在智能城市建設等賽道的布局,京東數科似乎更具戰略層面意義。
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鄭宇表示,京東數科是用知識服務于客戶,并不是簡單地進行數據分析與應用。在“云”這一層面,京東數科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統在云上面,但并不是靠云獲取利益,云只是基礎設施的存在。而區別于新型人工智能公司,京東數科更側重在多條并行的業務線上,去做一個個精細化的產品,進而構建龐大的網絡體系,構筑自身競爭壁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