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9 15:24:11
每經編輯 孫磊 趙云
杭州姑娘小康凌晨還在刷微博,突然收到借記卡消費短信,顯示她的卡在迪拜、在美國連刷5筆,一共10萬余元。
小康不慌不忙,天亮后,先報警,再去銀行存入100元,然后她就開始跟銀行交涉了。
這個糾紛最終走到法院,杭州蕭山法院近期審結。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堪稱教科書式維權
據錢江晚報報道,3月29日凌晨,家住杭州的小康正在刷手機微博,突然連著收到幾條交易提醒短信。短信顯示其持有的借記卡在迪拜、美國等地接連發生5筆取現及消費記錄,共計人民幣102128.31元。
雖然在境外旅游時曾通過ATM機使用卡片消費,但案發當時小康人在家中,“被消費”的借記卡也躺在自己的錢包里。
那么,這幾筆莫名其妙的消費記錄是怎么回事?
維權意識很強的小康當天便向公安機關報了案,并拿著借記卡去銀行柜臺存入100元,打印、留存了此次操作的憑條。
小康還聯系了發卡銀行要求賠償,但銀行拒絕賠付。
6月4日,為維護自身權益,小康將銀行訴至蕭山法院,要求銀行賠償存款損失102128.31元并賠償相應利息。
銀行總是這個理由:
你自己密碼保管不當
“報案那天,我往銀行卡里轉了100元,可以證明自己是在國內的,銀行卡也在自己身上,境外的幾筆消費不是我本人花費?!蓖徶?,小康認為銀行應該進行賠償。
銀行則認為,小康的銀行卡被盜刷是小康自身的過錯造成的。小康在辦理銀行卡設置密碼后,長時間內未進行密碼更新、修改,不排除密碼曾被泄露的可能;小康的銀行卡是磁條卡,未升級變更為芯片卡,磁條卡在境外通過ATM機進行操作的話,被復制、盜用信息的風險較高。
對于銀行的辯稱,小康并不認同。她表示,銀行開通境外業務,就是允許持卡人在境外用卡,不能因為持卡人在境外通過ATM機使用過卡片,就認為信息被復制就是持卡人的過錯。
法院判銀行全賠
法院經審理認為,小康與銀行之間的儲蓄存款合同關系依法成立且合法有效,在無任何證據證明小康自行泄露銀行卡密碼的情況下,銀行作為借記卡發卡行,負有保障持卡人存款安全的義務,故法院依法支持了小康的全部訴訟請求。
法官說,商業銀行法第六條規定,商業銀行應當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侵犯。
在銀行辦理借記卡后,民事主體與銀行之間發生儲蓄存款合同關系,銀行作為借記卡的發卡行,負有保障持卡人存款安全的義務;在無任何證據證明持卡人自行泄露銀行卡密碼的情況下,他人利用金融機構的安全隱患盜刷持卡人借記卡的,銀行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持卡人不必自擔損失。
本案中,小康所持的借記卡在境外的發生多筆交易,而小康當日在國內向案涉借記卡內存入100元,可以認定境外交易發生當時小康在國內且持有案涉借記卡,上述境外交易非小康所為。同時,案件中無證據證明小康有泄露交易密碼的行為,故應認定案涉借記卡被盜刷系他人利用金融機構的安全隱患所致,小康有權要求銀行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因此,法院判決銀行賠償小康損失及相應利息。
法官提醒:發現被盜刷建議這么做
據“蕭山法院”微信公眾號,法官提醒,金融機構的生存之本,也在于其安全性。為提高安全性,銀行應努力提高并改進銀行卡防偽技術,最大限度防止持卡人銀行卡被盜刷。
而對于持卡人,法官也提出了相應建議。
一是在使用銀行卡,特別是在境外使用銀行卡時,要尤其注意刷卡安全;
二是謹慎使用磁條卡,盡量使用安全系數較高的芯片卡,盡量避免在使用獨立POS機的小商戶或流動性攤點處刷卡等。
法官表示,在發生類似本案小康的情況時,應盡快致電發卡銀行申請掛失,同時要求核查消費記錄,前往最近的ATM機或者商戶取現或消費,保留消費憑證,證明銀行卡仍在身邊等。留好證據,及時維權。
但與此同時,法官表示,并非所有的存款“不翼而飛”都要由銀行擔責。每位持卡人對保護個人銀行卡及密碼信息也負有當然的義務。在銀行為持卡人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密條件(如在ATM機周圍設置防護設施,防止偷窺等)的情況下,完全系持卡人自身過失造成借記卡遺失或密碼失密造成的風險和損失的,需要由持卡人自行承擔。
編輯|孫磊?趙云?王嘉琦
校對|鄭直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錢江晚報、蕭山法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