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4 20:14:22
值得一提的是,擬議中的交易需符合慣例的定交條件,包括獲得英國、中國、歐盟和美國監管部門的批準。交易預計將在約18個月內完成。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每經編輯 張海妮
9月14日,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NVIDIA)宣布將以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33.2億元)的價格收購日本軟銀集團旗下半導體IP提供商Arm。
從已獲得的英偉達、軟銀集團以及Arm董事會披露的交易條款看,英偉達將向軟銀集團支付總計215億美元的英偉達普通股及120億美元現金,其中20億美元應在協議簽署時支付。此外,在Arm達到特定財務績效目標的前提下,軟銀集團可能會根據收益結構獲得最多50億美元的現金或普通股。
目前,英偉達是全球第一大獨立GPU芯片提供商,來自Jon Peddie Research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在獨立GPU領域,英偉達占據68.92%的市場份額,擁有絕對優勢,而AMD以31.08%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截至2020年9月11日收盤,英偉達市值為3002億美元,超過英特爾、AMD的市值總和,為全球市值第三的半導體公司(僅次于臺積電、三星)。
而Arm則是全球第一大半導體IP提供商。據IPnest統計,2019年Arm市場占有率為40.8%,遠高于第二名新思科技18.2%的市場占有率。特別是移動CPU領域,各大手機CPU廠家幾乎全部使用Arm的IP授權,比如蘋果、三星、華為海思及聯發科。
事實上,英偉達此前也曾利用Arm的IP授權推出過手機SOC(System on Chip,系統級芯片),不過并不成功。早在2008年,英偉達便發布基于Arm處理器架構的Tegra系列處理器。然而由于功耗、基帶等問題,英偉達Tegra在手機、平板領域相繼折戟。
此次英偉達收購Arm,也引發外界猜測:英偉達是否會進入手機處理器市場?英偉達聯合創始人兼CEO黃仁勛明確表示,英偉達不設計CPU,不參與手機市場,和Arm是互補的。
黃仁勛強調:“西蒙(Arm CEO)和他在Arm的團隊已經建立了一家非凡的公司,該公司為全球幾乎每個技術市場做出了貢獻。將英偉達的AI計算功能與Arm的廣闊生態系統結合在一起,我們可以將計算從云、智能手機、PC、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技術推進到邊緣物聯網,并將AI計算擴展到全球每個角落。”
對于英偉達收購Arm之后的未來,黃仁勛表示:“人工智能是當今時代最強大的技術力量,并掀起了新的計算浪潮。在未來的幾年中,運行AI的數萬億臺計算機將創建一個新的物聯網,其規模是當今人聯網的數千倍。我們的合并將創建一家在AI時代享有盛譽的公司。”
在北京時間9月14日下午舉行的電話會議上,Arm CEO西蒙稱:“我們(Arm)在劍橋的總部待了30年,建立了一家專注于計算機應用的公司。我們在過去幾年通過大量投資擴大了我們的投資組合,現在已經站在一個新時代的邊界。我們已經看到了大量嵌入式計算的應用程序,通過我們的授權模式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不斷增長,每天我們都會看到新的使用案例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Arm聯合創始人赫爾曼·豪澤(Hermann Hauser)周一表示,將公司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英偉達是一場災難,這將摧毀Arm的商業模式,“這對劍橋、英國和歐洲來說都是一場災難。Arm是最后一家與全球相關的歐洲科技公司,但卻正在被賣給美國人”。
豪澤呼吁英國政府對這筆交易提出三個條件:保證在英國的就業機會、承諾保持Arm開放的商業模式,以及美國對其客戶關系的安全審查的例外情況。
而英偉達則表示,Arm將繼續運營其開放授權模式,同時保持全球客戶中立性,而這也是Arm成功的基礎所在。迄今為止,其授權商已售出1800億塊芯片。同時,Arm的合作伙伴也將受益于兩家公司的產品,包括英偉達的眾多創新產品。
交易完成后,英偉達計劃保留Arm的名稱及其強大的品牌標識,并擴建其在劍橋的總部。Arm將繼續在英國注冊其知識產權。
值得一提的是,擬議中的交易需符合慣例的定交條件,包括獲得英國、中國、歐盟和美國監管部門的批準。交易預計將在約18個月內完成。而在電話會議中,也有投資者對監管機構能否批準本次收購表示了擔憂。其向Jensen(黃仁勛)提問:“(英偉達)是否已經準備好B計劃以應對中國監管機構?”
對此,黃仁勛表示:“我是出價最高的人,這是一筆非常豐厚的交易,這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好的。B計劃正在繼續,但是我的A計劃將會實現,我對最近的監管程序充滿信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