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新聞動態

每經網首頁 > 新聞動態 > 正文

《“一帶一路”中國企業100強在地貢獻研究報告(榜單)》英文版將發布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02 14:02:11

《“一帶一路”中國企業100強在地貢獻研究報告(榜單)》英文版將于8月6日在第十四屆中國走向全球化國際高峰論壇上發布,與會者將共同探討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

每經記者 成錦鴻    每經編輯 凌建平    

2020年,在新冠肺炎的沖擊下,經濟全球化發展受到諸多挑戰,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發展中也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其中發達經濟體預計衰退8%。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前景也充滿不確定性。聯合國貿發會議《2020年世界投資報告》預計,疫情將使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自2005年以來首次低于1萬億美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如何在全球化發展中行穩致遠?在綠色金融和責任投資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呼聲的情況下,企業在地發展過程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里昂商學院共同完成的《“一帶一路”中國企業100強在地貢獻研究報告(榜單)》(以下稱《報告》)英文版將于8月6日在第十四屆中國走向全球化國際高峰論壇上發布。

《報告》首度將跨國指數、投資規模效益、跨國企業投資回報率與ESG評級系統結合,提出“‘一帶一路’在地貢獻”評估指數和模型;聚焦對外投資回報率、ESG、自身價值增值、標的國投資價值四大企業關注維度,以承擔“一帶一路”投資任務的主體——中國國際企業為主體,以其對東道國貢獻為研究坐標,詳實研究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中的在地貢獻,并以此勾畫中國企業國際發展路徑及國際畫像,為更好的綠色投資和發展提供參照系統和指標體系。

“一帶一路”成效顯著  企業全球化機遇與挑戰并存

從全球化發展趨勢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在政策和資源上積極鼓勵國內優質企業“走出去”,同時不斷引進國外優質企業、產品、技術,在全球化趨勢中不斷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系。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自2013年至2018年,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年均增長5.5%;在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6000億美元,年均增長11.9%;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4%,高于同期中國對外貿易增速,占我國貨物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27.4%。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92690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出口52585億元,增長13.2%;進口40105億元,增長7.9%。2019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直接投資新設立企業5591家,增長24.8%;對華直接投資金額(含通過部分自由港對華投資)576億元,增長36.0%,折84億美元,增長30.6%。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150億美元,下降3.8%;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980億美元,增長9.7%,占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比重為56.7%。

法國里昂商學院副校長王華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國家對中國經濟全球化進行了體系化的布局,也將中國企業全球化帶入了一個新階段。隨著“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不斷發展壯大,參與其中的企業、組織機遇與挑戰并存。

王華認為,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簡單的資本輸出。當企業到另外一個國家的時候,前期是需要對所在投資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人文、法律等問題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如果這種系統化的了解準備不夠的話,其投資就是以資本、沖動的方式來直接做一些并購的行為,后續就會在運營過程中產生一系列問題、埋下風險。比如政治因素、語音障礙、勞工關系是否融入、環保問題等。

(法國里昂商學院副校長王華/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企業全球化發展不是簡單的資本并購  企業在地發展要注重ESG

《報告》認為,企業全球化發展不是簡單的資本并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社會文化習俗。企業在地發展不能只是簡單地照搬國內模式。各國的差異性對“走出去”企業的投資方向、投資預測、用工管理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及時準確地把握各國社會文化特點,很容易導致投資偏離,甚至激化與當地人民的矛盾。同時,在投資決策中納入ESG因素能夠有效提高公司績效,降低投資風險,從長期開看,也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綠色穩健投資的有力保障。

據全球基礎設施中心(GIH)估計,從2016年到2040年,全球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到94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源于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綠色金融可以通過多種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發揮金融杠桿作用,提供與“一帶一路”建設相匹配的綠色金融供給,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改善相關國家的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當前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更加關注項目的可持續性,可持續投資需求的增速也在不斷提高。尤其在近兩年頻繁的自然災害、氣候變化、公共衛生事件的挑戰和復雜的國際經濟局勢下,獲得ESG評分較高的企業往往被證明更有韌性,或擁有更高的投資回報率。2020年ESG投資的逆勢發展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原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20年,在新冠肺炎的沖擊下,經濟全球化發展受到諸多挑戰,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發展中也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其中發達經濟體預計衰退8%。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前景也充滿不確定性。聯合國貿發會議《2020年世界投資報告》預計,疫情將使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自2005年以來首次低于1萬億美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如何在全球化發展中行穩致遠?在綠色金融和責任投資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呼聲的情況下,企業在地發展過程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里昂商學院共同完成的《“一帶一路”中國企業100強在地貢獻研究報告(榜單)》(以下稱《報告》)英文版將于8月6日在第十四屆中國走向全球化國際高峰論壇上發布。 《報告》首度將跨國指數、投資規模效益、跨國企業投資回報率與ESG評級系統結合,提出“‘一帶一路’在地貢獻”評估指數和模型;聚焦對外投資回報率、ESG、自身價值增值、標的國投資價值四大企業關注維度,以承擔“一帶一路”投資任務的主體——中國國際企業為主體,以其對東道國貢獻為研究坐標,詳實研究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中的在地貢獻,并以此勾畫中國企業國際發展路徑及國際畫像,為更好的綠色投資和發展提供參照系統和指標體系。 “一帶一路”成效顯著企業全球化機遇與挑戰并存 從全球化發展趨勢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在政策和資源上積極鼓勵國內優質企業“走出去”,同時不斷引進國外優質企業、產品、技術,在全球化趨勢中不斷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系。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自2013年至2018年,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年均增長5.5%;在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6000億美元,年均增長11.9%;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4%,高于同期中國對外貿易增速,占我國貨物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27.4%。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92690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出口52585億元,增長13.2%;進口40105億元,增長7.9%。2019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直接投資新設立企業5591家,增長24.8%;對華直接投資金額(含通過部分自由港對華投資)576億元,增長36.0%,折84億美元,增長30.6%。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150億美元,下降3.8%;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980億美元,增長9.7%,占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比重為56.7%。 法國里昂商學院副校長王華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國家對中國經濟全球化進行了體系化的布局,也將中國企業全球化帶入了一個新階段。隨著“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不斷發展壯大,參與其中的企業、組織機遇與挑戰并存。 王華認為,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簡單的資本輸出。當企業到另外一個國家的時候,前期是需要對所在投資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人文、法律等問題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如果這種系統化的了解準備不夠的話,其投資就是以資本、沖動的方式來直接做一些并購的行為,后續就會在運營過程中產生一系列問題、埋下風險。比如政治因素、語音障礙、勞工關系是否融入、環保問題等。 (法國里昂商學院副校長王華/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企業全球化發展不是簡單的資本并購企業在地發展要注重ESG 《報告》認為,企業全球化發展不是簡單的資本并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社會文化習俗。企業在地發展不能只是簡單地照搬國內模式。各國的差異性對“走出去”企業的投資方向、投資預測、用工管理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及時準確地把握各國社會文化特點,很容易導致投資偏離,甚至激化與當地人民的矛盾。同時,在投資決策中納入ESG因素能夠有效提高公司績效,降低投資風險,從長期開看,也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綠色穩健投資的有力保障。 據全球基礎設施中心(GIH)估計,從2016年到2040年,全球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到94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源于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綠色金融可以通過多種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發揮金融杠桿作用,提供與“一帶一路”建設相匹配的綠色金融供給,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改善相關國家的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當前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更加關注項目的可持續性,可持續投資需求的增速也在不斷提高。尤其在近兩年頻繁的自然災害、氣候變化、公共衛生事件的挑戰和復雜的國際經濟局勢下,獲得ESG評分較高的企業往往被證明更有韌性,或擁有更高的投資回報率。2020年ESG投資的逆勢發展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一帶一路 綠色金融 ESG 企業全球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婷婷精品人人爱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网 | 午夜亚洲AⅤ在线影视 | 亚洲精品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三级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播放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