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20-06-27 21:30:21
“1997年參加了高考,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學,被人頂替……”日前,山東濟寧女子茍晶發帖稱兩次被頂替上大學。對此,濟寧任城區通報稱,已組成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核實。不久前,山東也已成立工作專班,徹查通過冒名頂替等違法違規手段獲取入學資格問題。
隨著有關部門介入,事件距離水落石出又近了一步。目前從媒體報道看,整個事件還存在一些疑點,證據鏈的采集有待推進。如果確屬冒名頂替,必須一查到底;如果有人借機炒作,也應承擔法律責任。
但無論如何,被偷走的時光不能倒流,被置換的人生也無法復位。以卑劣手法搶走農村孩子求學的機會,不僅無視法律法規,也是在踐踏寒門學子繼續拼搏的信心,進而掐滅貧困家庭改變命運的希望。
雖然事情已過去很久,但受害者必須得到公道。冒名頂替入學的“作惡”鏈條其實并不復雜,各種要素比較清楚,不能因為年代久遠就含含糊糊,讓遲到的正義繼續缺席。只有告慰每一起頂替事件中的受害者,才能讓高考公平不被踐踏,讓“讀書改變命運”真正激勵寒門學子。
教育公平不容冒名頂替蠶食玷污,高考在即,對冒名者背后的整個“作惡”鏈條一挖到底,依法追究責任,是時候了!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