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22 21:51:31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食品飲料工廠防疫有兩個重要方面需要關注:一是工廠工作人員,二是生產的食品貨物。
每經記者 李少婷 張虹蕾 每經編輯 湯輝
6月21日,百事食品(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廠(以下簡稱北京分廠)被披露出現疫情后,6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北京多家商超發現,敏感日期內(5月30日至停工時)生產的樂事薯片仍正常在售。
盡管21日晚間發布多條聲明,但忙于強調產品安全性的百事中國及樂事薯片方面沒能讓消費者滿意。消費者不滿北京分廠首例病例6月15日確診,但百事中國直至6月21日才予披露,且披露信息并不詳盡。
百事中國表示“樂事薯片產品安全,病毒在整個產品供應鏈過程存活的可能性為零”。但一位免疫學專家表示,新冠疫情是前所未有的,百事中國方面“可能性為零”的表示過于絕對,雖然風險極小,但并非不存在。為了緩解消費者的恐慌情緒,并且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有必要進一步披露確診人員的詳細信息。
在6月21日下午召開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8場新聞發布會上,百事公司大中華區集團事務部企宣總監樊志敏通報了北京分廠出現疫情后采取的相關措施,但并未披露工廠生產的具體產品、感染的工作人員處于哪條生產線等詳細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多地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合格產品名錄對比獲知,北京分廠主要生產樂事薯片等。在外界的關注下,百事中國方面首先通過聲明撇清百事可樂與北京分廠的關系,直到6月21日晚8點后,樂事官方微博表示北京分廠“只生產小批量的樂事無限罐裝薯片”,并強調“樂事薯片產品安全,病毒在整個產品供應鏈過程存活的可能性為零”。
目前沒有公開的數據可以證實北京分廠的產量,但樂事薯片在薯片市場內無疑是主流產品。6月22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北京多家商超發現,百事旗下樂事薯片均正常在售。物美集團旗下一家大型超市中,樂事薯片放在休閑食品區域的顯著位置,不論是袋裝還是罐裝,樂事薯片的種類多樣性和所占空間都在薯片產品中處于主流優勢地位。
生產日期為5月31日,代碼“BJ”的罐裝百事薯片正在銷售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少婷 攝
根據袋裝樂事薯片在外包裝上的說明,北京分廠生產產品的代碼均為“QY”,但生產地有兩個地址,分別位于大興區孫村鄉磁魏路1號和大興區青云店鎮聯華路8號。而罐裝薯片則以“BJ”為代碼,并不采用袋裝薯片的“QY”代碼。
由于沒有交代清楚北京分廠旗下兩個生產地的具體分工,樂事薯片在6月21日晚間發布的聲明出現了“漏洞”,引發消費者不滿。“你說只生產無限罐裝…為什么我買的袋(裝)也是磁魏路1號產的?這種時候了還把消費者當傻子嗎?”(記者注:尚無法確認袋裝薯片是磁魏路1號生產)一位憤怒的消費者在樂事官方微博評論區說道,獲贊3000余次,而同類評論并非個別現象。截至發稿時,百事中國方面并未就袋裝及罐裝生產地問題做更多回應。
從記者走訪情況來看,樂事薯片罐裝產品亦有不少5月30日后生產產品在售,不論是百事中國方面還是商超,都不認為這會對消費者的安全帶來影響。“病毒不可能在食物上存在,薯片都是經過高溫炸的,怎么可能有病毒?就算是湖北產的,你看有多少因為吃東西得病的?”6月22日下午,一家超市的理貨員表示。
袋裝樂事薯片北京分廠產品代碼為“QY”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少婷 攝
“就直接說生產什么的,幾號到幾號就完了,這個時候沒人想怎么賴你,就是想知道事實防范一下”、“一包薯片不值一提,但是這不負責任的態度,也真是迷惑”、“請公布下第一位確診病例是何時去的新發地”……消費者們在樂事官方微博評論區留言,體現出對百事中國及樂事公告信息的不滿。
盡管薯片生產工藝多是經過高溫環節,又多采用真空包裝的方式,樂事官方微博的聲明中強調“病毒在整個產品供應鏈過程存活的可能性為零”,多位受訪專家也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不必過于緊張。但消費者希望獲知更詳細的信息,也無可厚非。
對于“樂事薯片產品安全,病毒在整個產品供應鏈存活的可能性為零”的說法,上述免疫學專家表示,新冠疫情是前所未有的,人們對其的認知也是有限的,疫情的發展一直出乎人們意料,所以對于新冠病毒的傳播并不能只是依靠過去的法規標準進行判斷。有關部門已經表示,對于新冠疫情的防控再嚴格也不過分,也呼吁大家不要食用來自新發地等病毒污染市場的有污染風險的食品。由此看來,可能性為零的表示,過于絕對。雖然風險極小,但并非不存在。
前述免疫學專家表示,在特殊時期,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緩解消費者的恐慌情緒,并且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有必要進一步披露確診人員的詳細信息,包括公布確診患者的工作崗位,是否有機會接觸到食品及其包裝,具體在工廠操作的時間。同時,食品監督管理部門和百事應該對食品及其包裝進行抽樣核酸檢測,將風險降到最低。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也表示,如何讓消費者的知情權得到滿足至關重要。“百事旗下工廠6月15日出現首例確診病例,但直到6月21日才公布確診病例。對于消費者而言,從情感方面難以接受。食品安全重中之重,為何不在第一時間通報確診病例?這是讓外界思考的一大問題。百事目前的做法,沒有在第一時間向公眾公布相關情況的做法值得商榷。任何食品飲料企業出現問題,均應該把安全和消費者的知情權放在第一位。”
此外,百事中國旗下食品廠出現確診病例,也為當前特殊環境下食品飲料工廠的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鐘。前述免疫學專家提醒,對于食品飲料工廠而言,未來應該考慮增加包裝食品出廠前的紫外線照射,或者其他不影響食品安全的消毒環節。
朱丹蓬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食品飲料工廠防疫有兩個重要方面需要關注:一是工廠工作人員,二是生產的食品貨物。在疫情期間,為了保障食品安全,對于工作人員,要進行核酸檢測,每天要進行嚴格體溫檢測;對于食品生產流程,要進行全面的消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