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16 18:40:04
為何在疫情的背景之下,今年1月1日至5月29日,中歐(廈門)班列貨值卻取得了120%的增長?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廈門海滄海關關長陳琦、廈門國際班列有限公司(廈門海滄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公司)業務經理陳鷺超和廈門建發保稅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建發股份下屬公司)副總經理林衛東。
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編輯 吳永久
“以前從來沒有企業來找海關幫忙協調(中歐班列)倉位的,今年有很多企業來找我們,這讓我感觸很深。”海滄海關(隸屬于廈門海關)黨委書記、關長陳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此說道。海滄海關負責監管整個中歐(廈門)班列的出入境及相關監管工作。
廈門擁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處于東南沿海,海滄港是廈門的深水良港,可輻射整個東南亞地區。因此,廈門是國家確定的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是“海絲”(海上絲綢之路)與“陸絲”(絲綢之路經濟帶)無縫銜接的樞紐城市。
據海滄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5月29日,中歐(廈門)班列累計開行112列,載貨10206標箱,貨值3.96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84%、119%、120%。其中疫情發生以來,自1月20日起海滄海關累計監管班列96列8770標箱,貨值3.5億美元。
那么,為何在疫情的背景之下,中歐(廈門)班列貨值卻取得了120%的增長?中歐(廈門)班列如何實現“海絲”與“陸絲”的有機結合?將來還會有哪些新的方向?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陳琦、廈門國際班列有限公司(廈門海滄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公司)業務經理陳鷺超和廈門建發保稅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建發股份下屬公司)副總經理林衛東等,試圖解答上述問題。
“我認為,過境貨物海鐵聯運和對臺交流是我們中歐(廈門)班列最大的特色。”陳琦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福建自古以來就是海上貿易的興旺地區,2015年度中歐(廈門)班列正式開通,直接打通了海運與陸運在廈門的對接。截至目前,廈門已開通了至馬拉、杜堡、漢堡、波茲南、莫斯利和阿拉木圖的班列。
2018年,海關總署批準廈門海關開展集裝箱過境運輸業務。陳鷺超和林衛東向記者解釋了該業務,即:“貨物到港后,當天就可以提箱進入我們的場站,然后等待(中歐班列)的班期時間,幾乎地面等待時間不到兩三天的時間,運輸時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等于海運跟鐵路的無縫對接在廈門實現了。”
據海滄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共有908標箱來自日本、韓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印度和中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的過境貨物來廈搭乘中歐班列,貨值4682萬美元,其中中國臺灣地區貨源108標箱,貨值742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國際海運、空運運力縮減,外貿業務受到影響。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1~5月,中歐(廈門)班列貨值同比增長了120%。
陳琦向記者表示:“經過多方面努力,中歐(廈門)班列在逆境中不斷發展,貨源得到進一步拓展,裝運能力大大提升,由原來每周6列增加到9列,每列裝運從38車增加到50車,每趟班列中空運貨源均能占2~3個柜、海運貨源達30個標箱。”
陳琦稱,為了應對疫情,廈門海關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安排,其中包括協調其他部門提高班車周轉率、協助貨物異地通關、部分監管作業前置、支持貨物混編運輸、先出區后報關、增開“安智貿”貨物專列等。
“同時,我們也實現了返程貨物在廈清關和在廈過境零的突破,共有4趟返程班列350標箱貨物在廈門順利完成通關手續,其中2列180標箱貨物從俄羅斯運抵廈門,短暫停留后通過海運發往越南。”陳琦透露。
展望未來,陳琦表示:“一是我們將進行海滄前場貨站的搬遷調研和協調,研究在貨站里設立保稅倉庫的可行性,提高貨物的裝載率和轉運效率;二是充分利用廈門港做為‘海絲’、‘陸絲’連接點的重要性,探索海關特殊區域多式聯運業務創新發展。三是積極加大與周邊省份的交流合作,擴大班列貨物的多樣性。”
中歐(廈門)班列自2015年開通以來即圍繞“國家物流新通道”定位穩步發展。海投集團下屬廈門國際班列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陳鷺超從2015年就開始具體負責中歐(廈門)班列的業務。
陳鷺超頗為自豪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剛開始走出去推廣班列幾乎沒有客戶接受,到現在是第五個年頭,我們的倉位供不應求,深深體會到了中歐班列發展的迅猛。”
圖為海投物流中歐中亞國際班列集貨中心內正在作業的車輛
圖片來源:實習生 李子健 攝
陳鷺超所在的廈門國際班列有限公司是廈門海滄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公司,主要負責中歐(廈門)班列的運營服務。目前中歐(廈門)班列目前主要有三條干線,分別是廈門至歐洲、廈門至中亞和廈門至俄羅斯。陳鷺超所在的公司主要是負責班列至歐洲線和中亞線業務。
陳鷺超說:“我們從零開始,圍繞廈門‘海絲’、‘陸絲’交匯點的地位優勢,創新國際海鐵聯運模式及‘廈門+’城際班列模式,穩扎穩打。五年來,我們將中歐(廈門)班列輻射圈從廈門至歐洲逐步擴大到日本、韓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印度等地。特別是疫情期間,在海運、空運受限的情況下,我們主動對接國內商貿企業及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優先艙位保證、提供出口業務全方面的支持,將‘國家物流新通道’優勢發揮到最大,在特殊時期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做出我們應有貢獻。”
疫情期間,中歐(廈門)班列曾在一周內就開出了9趟班列至歐洲及中亞。對于班列在疫情下能夠實現逆勢增長,陳鷺超向記者分析了四個原因,首先是與海運和空運相比,中歐班列實施分段運輸,不涉及人員檢疫。
其次,陳鷺超表示:“廈門市交通局、市自貿委、海滄區政府全力支持,廈門海關、海滄海關持續優化監管模式,使用遠程設備監控現場作業情況,實現即到即檢、高效驗放,為廈門中歐班列的運行搭建綠色通道。南昌鐵路局和廈門海滄鐵路確保中歐班列的貨物優先進場、優先裝車、優先發車。各級部門緊密銜接與配合為廈門中歐班列在防疫期間穩定持續運營提供了最有利的支持。”
陳鷺超表示,另外兩個原因是——中歐班列的運輸價格并沒有因疫情而上調,維持了原來的價格;并且中歐班列時效穩定,不會出現取消的情況。
“建發做出口到俄羅斯的班列,出口到俄羅斯的都是中國的優勢產品小家電、運動器材、電腦配件、服裝這些都是廈門周邊的一些優勢產品。”林衛東向記者表示。
林衛東分析了開往俄羅斯班列的優勢,“海運到俄羅斯只有到圣彼得堡一個海港,但是圣彼得堡到莫斯科有800多公里,運費要1000美元,幾乎都等于海運費了,所以我們做好這一條到莫斯科的線路,我想我們的競爭幾乎是最有優勢的。”
林衛東進而介紹稱,背靠建發股份的供應鏈業務,他所在的公司實現了供應鏈和中歐班列的協同效應。
建發股份在2019年年報中表示:“公司將中俄(廈門-莫斯科)建發專列的服務線路延伸至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開拓了‘越南-廈門-俄羅斯’物流雙向往返新通道,打造‘海絲’與‘陸絲’物流新鏈接。”
“我們建發是福建省對俄貿易最大的貿易商,然后我們開的(至莫斯科)班列給我們原有的供應鏈客戶提供一個全新的選擇,提供了一個便利的物流通道,另外一方面來搭載我們中歐班列運輸的物流企業,我們也可以提供我們的供應鏈方案。”林衛東表示。
展望未來,林衛東表示,中歐班列的發展前景很有優勢,未來的業務發展方向要發揮廈門作為“海絲”和“陸絲”鏈接樞紐的地緣優勢,拓展東南亞市場。
林衛東稱:“從業務角度,我們現在極力拓展這個東南亞市場,依托建發股份在越南、孟加拉、柬埔寨等我們的分公司和辦事處拓展業務。去年我們拓展了回程業務,實現了雙向的運輸。俄羅斯的貨源到達廈門以后在廈門做分撥,通過廈門再運往越南胡志明市,這是我們首創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