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04 22:10:55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實習編輯 段煉
北京時間今日晚間,歐洲央行(ECB,下稱歐央行)宣布維持三大基準利率不變,但將把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增加6000億歐元(約6720億美元),以期在新冠病毒危機后提振歐洲地區的經濟。
上述決議公布后,歐元兌美元持續走高,歐洲斯托克銀行業指數漲幅擴大,觸及3月12日以來的高位,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56%的日高回落至1.4%。
貝倫伯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霍爾格·施米丁(Holger Schmieding)在一封郵件中表示:“更為激進的貨幣政策立場有助于遏制下行風險。此外,強勁的信號可以支撐(歐元區)家庭和企業信心的反彈,即最糟糕的時期很快就會過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其實在此之前,歐央行已經在3月份宣布了7500億美元的國債購買計劃,今天新增的6000億美元,使得歐央行為抗擊新冠疫情對歐元區經濟的影響措施總額達到1.35萬億歐元,略高于多數經濟學家的預期,同時也意味著歐央行今年的資產購買總額有望達到創紀錄的逾1.7萬億歐元。此外,歐央行于法蘭克福時間本周四還表示,其危機購債計劃的期限將從2020年底延長至2021年6月,并表示將“繼續根據PEPP凈購買資產,直到該行判斷新冠病毒的危機階段已經結束”。
CNBC報道中稱,歐央行的這項PEPP將幫助歐元區19個成員國保持較低的借貸成本。周四宣布的一系列援助措施,也是在各項經濟數據顯示出新冠病毒危機對歐洲經濟產生嚴重影響之后做出的。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經濟停擺打擊就業,歐元區4月的失業率環比從7.1%升至了7.3%。
盡管如此,歐元區的商業活動目前已經較今年早些時候的創紀錄低點有所回升。5月分,隨著一些經濟體重新開放,歐元區的制造業和服務業活動觸及了近三個月的高位。不過,市場目前仍對歐元區今年二季度整體經濟的表現感到擔憂。
一些投資者仍擔心,歐央行的上述國債購買計劃并不足以消化歐元區各國政府預計今年將發行的1萬億歐元~1.5萬億歐元的額外債務,這可能會讓意大利等一些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成員國面臨借貸成本飆升的局面。
除了上述緊急措施外,歐央行的計劃還包括促進銀行放貸的措施,這是對疫情爆發前為提振該地區低通脹水平而采取的其他措施的補充,其中包括每月購買200億美元的國債。
歐央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為了應對與新冠病毒大流行相關的通脹預期下行,PEPP的擴張將進一步放松總體貨幣政策立場,支持實體經濟的融資環境,尤其是企業和國家的融資環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就在幾周前,德國高等法院裁定,歐央行此前出臺的購債計劃違反了德國憲法。但歐央行在本周四的最新聲明表明,該行對貨幣政策的態度,并不會受到德國高等法院的妨礙。
其實,自歐盟提議創建一個7500億歐元的復蘇基金以來,該行面臨的部分壓力已經減輕。此舉措也緩解了歐元區債市的壓力。但歐盟復蘇基金仍在討論當中,且市場認為該基金在明年之前不太可能發揮太大作用。英國《金融時報》在報道中稱,與此同時,歐元區經濟正在走向戰后創紀錄的衰退,瀕臨通縮。
歐央行此前曾警告稱,受新冠病毒危機影響,今年歐元區經濟在最壞的情況下可能萎縮高達15%。歐央行行長拉加德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經濟增長預期的風險平衡性趨于下行。”她預計年底前通脹將保持溫和、2020年通脹率為0.3%(3月預期為1.1%)、預計2021年通脹率為0.8%(此前預期為1.4%)。拉加德還表示,預計2020年歐元區GDP將萎縮8.7%。
由于能源價格的大跌,歐元區5月的通脹率同比下滑至0.1%,進一步偏離歐央行低于但接近2%的通脹目標。如今,經濟學家們擔心,長期的通縮對歐元區來說將是痛苦的,因為這將使得歐元區高額的企業和政府債務更難以管理。此外,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歐元區的消費者支出也在大幅下降,加劇了該地區物價下行的壓力。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4月的零售銷售環比大跌11.7%,為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在歐元區的主要成員國中,法國4月的零售額下滑五分之一,降幅最大,而德國僅下降5.3%,芬蘭則增長0.3%。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