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03 08:14:24
“我已經很久不關注股價了。”宋鄭還邊說邊看,“這個市值是好孩子真正的價值嗎?一年的毛利潤也不止這些”。
每經記者 張韻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相關上市公司:好孩子國際(01086,HK)
■市值:11億港元
■核心競爭力:累計持有超10000項專利、累計主導或參與全球標準制定近200項、銷研產服供一體化
■機構眼中的公司:世界最大的兒童耐用品品牌經營商、30年發展完成三次重大戰略轉型、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豐厚、行業標準引領者
“六年的數字化還不如這兩三個月的進程快。”5月,好孩子集團董事局主席宋鄭還與每日經濟新聞《專訪董事長·第二季》欄目記者聊起近況時感慨道,疫情襲來,在對好孩子的線下業務造成沖擊的同時,也讓公司放下了多年放不下的“包袱”。
好孩子國際(01086,HK)港股上市四年后,宋鄭還曾提出基于會員管理,以自主品牌為核心,實現線下線上融合的BOOM戰略,卻收效甚微。
時至今日,行業實踐證明了數字化是未來零售企業“新基建”的趨勢,但宋鄭還深知,好孩子的線上業務做得還遠遠不夠。
原因之一便是財務包袱,“既要財務靚麗又想打破傳統”,這些年對于宋鄭還來說“太痛苦”,他很清楚:“產業互聯網要來了,但好孩子欠消費互聯網的債還沒有還完。”如今,剛過而立之年的好孩子正經歷著一場思維與模式的升維考驗。
“我們還要開店,育兒領域不能沒有線下場景。”這是好孩子把握用戶思維后給出的答案。與此同時,依托于經銷、會員體系搭建M2B2C服務平臺是好孩子近兩年在默默做的事。
也是這兩年,資本市場對好孩子的表現并不滿意。“我已經很久不關注股價了。”宋鄭還邊說邊看,“這個市值是好孩子真正的價值嗎?一年的毛利潤也不止這些”。
市場表現:股價低迷,但長期投資者仍在
5月25日,好孩子國際股價盤中一度跌至0.61港元/股,創下上市以來的歷史新低。截至6月2日收盤,好孩子國際報收于0.66港元/股。
股價走低、市值縮水,好孩子國際近日遭到多家機構減持、下調目標價。但宋鄭還倒不因為股價波動而動搖對公司價值的判斷:“你看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那些主要投資者他們持有股票十年了也不退出、不放棄,什么原因?因為看得懂好孩子的未來,知道只是今天還沒表現出來。”
“覺得你不行,大家就會拋,但這不是真正的股票價值。”
“現在市值是多少……十幾億港元,有太多人在想好孩子賣給他算了,但隨便拿一個板塊來賣,也不止值十幾億。所以不要著急,這只能說明現在資本市場對好孩子的表現還不滿意。”宋鄭還并不諱言公司股價。
他繼續說道:“之前有一個投資銀行和我說,要是公司利潤再多5000萬港元,股價就可以跑到某個價位;再多1億港元,又會上調目標價。就差這么一點。為什么有價無市?是因為這個價是交易產生的,要有人買有人賣,現在沒有大資本在買賣,沒有流通性,就很能說明問題。”
“如果只是以股價衡量公司價值,那么大家都想要把好孩子買下來了,但首先你得問問持有股票的人愿不愿意以這個價格賣給你。”宋鄭侃侃而談:“等到大機構想賣,特別是我要賣的時候,那個成交價才是公司的真正價格。”
市場上也有希望好孩子國際私有化后在A股上市的聲音,宋鄭還說:“這個想象力很豐富,有一些資本市場的朋友會出一些主意然后散播,但都不是我們的想法。”
那么股價在什么時候會起作用?宋鄭還表示:“在投資的時候,今天這一刻我們看起來沒法做并購了,但也不見得真的沒辦法,可以找一些投資者參與,但這也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這樣做會稀釋股權。”
“資金充裕,良性運作。”這是宋鄭還給記者的正面回應。那么該如何提振投資者信心?他認為,還是要把精力放在搞好內生力上,“我們現在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在走,說到底還是業績,我們一定要讓投資者看到我們的表現,讓他們對好孩子有信心。”
究竟好孩子集團的內生力要如何釋放?這還需要從宋鄭還說起。
危機襲來:只靠研發和賣產品行不通了
一位中學數學老師是怎么做起童車生意的?
好孩子昆山總部生態館耐用品展示區。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 攝
好孩子前身是瀕臨倒閉的昆山陸家中學的校辦工廠,時任副校長宋鄭還接手后,面臨的急迫問題是把欠債還上。
當時,宋鄭還動手發明了一個兩功能嬰兒車,在別人的啟示下,他希望通過再設計讓嬰兒車具備更多功能,于是一個把搖椅放入童車的想法,讓一輛四功能嬰兒車就此誕生。
有意思的是,直到大學生入廠后,他才知道曾經靠紙筆畫圖推演出的“小機關”就是機械原理中的棘輪結構。
這樣的跨界對于出生于醫學世家的數學老師來說已經不可思議。此后的很多年,不斷研發和“賣產品”成為好孩子的主心骨。
穩坐全國童車銷售頭把交椅后,好孩子1994年走出國門,逐步占領歐美市場,成為全球童車產銷量第一的“隱性冠軍”。也是這段時間,宋鄭還變得惴惴不安,產品發展已走入“無人區”,但品牌都是別人的。
成也產品,敗也產品,當時好孩子自有品牌及零售商品牌的銷售占比僅有30%。
為了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海外,好孩子集團將Cybex、Evenflo等品牌收入麾下,形成中國、歐洲、美國三大母市場。一著險棋,合作伙伴突變競爭對手,好孩子因此丟失國際代工的大量訂單,風險之下終于走上了品牌發展之路。
然而,賽道上依舊危機四伏。面對新生兒數量下降,好孩子僅依靠童車、兒童座椅等耐用品收入已不再具有業績增長優勢,2017年底好孩子將零售業務注入上市公司,隨之而來的是國內高度分散的母嬰市場。
僅童裝領域,盡管耐克童裝打開中國市場依賴好孩子代理運營,但阿迪達斯、GAP等國際運動品牌的競爭力同樣不容小覷。就本土品牌而言,除3家A股童裝上市企業起步股份(ABC KIDS)、安奈兒和金發拉比,巴拉巴拉(森馬旗下)、ANTA KIDS(安踏旗下)、Mini Peace(太平鳥旗下)等成人服飾延伸品牌占據著國內市場的領先地位。
此外,包括餐椅、童床、床上用品、玩具、哺乳用品、衛浴用品、嬰兒紙尿褲等在內的母嬰零售中,蜜芽、貝貝網、海拍客等母嬰垂直平臺,愛嬰室、樂友中國、孩子王等母嬰連鎖店,以及樂高、寶潔、花王等細分領域巨頭都是好孩子不得不面對的競爭者。
如今,好孩子平均每年推出400個新品,有人會問,迅速膨脹的SKU難道不會增加企業風險嗎?宋鄭還則認為,小批量、多品種必然會給制造成本帶來壓力,因此數字化是解決之道。
滿足個性化需求如今成為整個制造業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而在宋鄭還眼里,看待這個問題還包括幾個要素:一是消費者未必不愿意買單;二是只要消費者有需要,就有長尾效應。
“我們在思考如何讓流水線能夠大量生產定制化產品,現在做得還挺有成績。但這樣的投入并不意味著產品價格就要成倍增長,那樣即使有人買單也形不成經濟效益。”他認為,企業耕耘市場的關鍵目的在于產生特別的價值,可以真正滿足用戶深層次的需求。
好孩子GB BY CARE護理用品展區。每經記者 張韻 攝
方向選擇:從產品思維轉為用戶思維
根據最新披露的2020年一季報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好孩子國際營收同比下降16.9%至16.40億港元,三大戰略品牌gb、Cybex、Evenflo營收占比82.9%。公告稱,主要原因是由于供應鏈受到影響而致使出口下降。
“關鍵是我們自己要把握住方向,方向錯了才什么都錯了。好孩子現在正在經歷一個很大的變革,接下來會有所表現,雖然疫情期間的成績和原計劃沒得比,但已經很好了,能夠盈利,保持正現金流。”宋鄭還覺得好孩子算得上跑贏了大勢。
為什么能夠跑贏?宋鄭還稱:“說明我們之前一些投入是對的。”讓他頗為自豪的是,在疫情期間,好孩子用很短時間孿生出一整套線上業務。
“這兩三個月發生了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疫情之下,私域流量價值凸顯,曾經宋鄭還腦袋中的BOOM架構被激活。
從2018年起,好孩子做了三件事,一個主題——“新基建”。
“新基建”怎么和零售企業扯上關系?用宋鄭還的話來說,是用數字化手段革新企業基本建設,再造流程體系。
從做產品、做品牌到以用戶為中心,好孩子在兩年內逐步搭建了三大模塊:品牌管理系統、用戶運營系統和智能商業系統。
“互聯網企業的骨子里是人,我們的腦子里要是只有產品,去競爭肯定是不行的。”宋鄭還告訴記者,傳統渠道下企業向經銷商放貨,通過訂貨會達成交易后就結束了。而今后,邏輯則變成由消費者觸動商品研發,用社群做分享經濟,企業會和經銷商、零售商一起服務C端的消費者,只是分工不同。
此外,CRM也是用戶思維轉變的重要一環。
“老思路就是售后服務,如果企業只是基于產品考慮,常常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宋鄭還一針見血地指出:“(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遇到消費者投訴,企業就會說產品質量是好的,只是概率問題,然后安撫消費者,或者直接說是消費者使用不當造成的,推脫責任。”
產品思維在新零售下已經行不通了。能否做到有問必答,能否真心實意地為用戶服務是宋鄭還希望好孩子努力跟上的部分。
“我們現在還是以消費互聯網為主,好好補這個課,在此基礎上側重整個產業的互聯,現在只是剛剛開始,差距還非常大。”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要打通全鏈條,做到智能化決策,宋鄭還和他的好孩子還將繼續上下而求索。
轉型初探:“媽媽好”APP百萬下載量換不回轉化率
2019年,好孩子在中國一、二線城市推出新一代旗艦店,與此同時,云門店、云訂貨模式在疫情期間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擴店一定要有,育兒消費需要體驗,需要在門店加入兒童對生活的感知元素。”宋鄭還判斷疫情過后線上業務會迎來高速發展,至于線上線下的比例高低則需要消費者說了算。
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是宋鄭還反復提及的發展方向,但讓他苦惱的是精力花了、效果卻不佳:“我一直想要改,做了許多數字化的基礎建設,和許多公司合作搭建智能化商業的雛形,但卻放在邊上不用,走老路。”
宋鄭還知道,有許多因素制約了好孩子的成長。
“首先我們自身對這個的理解還不深。”他舉了一個例子,2015年公司對“媽媽好”APP的推出寄予厚望,在大力推廣下也收獲了百萬下載量,但換不回用戶的轉化率。
宋鄭還事后總結道,那時想得比較簡單:“事實上讓用戶下載很容易,但是這個平臺的服務、對接、物流等什么都沒準備好,一推出就失敗。”
不過,“媽媽好”的可取之處在于有一群互聯網思維的人在維護,因此好孩子決定讓它去體外發展,獨立運營。
“后來我們找到了感覺,‘媽媽好’獨立運營后,好孩子可以在原來基礎上重新出發,真正做BOOM。我們建立了數據中臺、業務中臺連接經銷體系、物流體系,這些軟件不斷地在發展,只是作用不大,直到疫情來了,所有人從零出發,讓企業真正有了轉機。”宋鄭還說。
好孩子線下門店。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嘉夏 攝
轉型曙光:2月訂貨額是原來的一半,但出貨率達97%
過于倚重線下業務的好孩子,在門店“癱瘓”后有了新的轉變。
時至今日,好孩子集團逐步建立起一張囊括30多家子公司的經銷網絡。過去,每年上半年是公司的銷售旺季,線下的訂貨會很是熱鬧,從2008年開始共舉辦了23次,幾乎占據了好孩子的全部精力,因此對線上發展就變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旦不開,全年銷售會大幅降低,線上又起不來,到后來變成不得不開。”但宋鄭還一直明白問題的癥結在于過于依賴老模式,還好疫情期間的表現讓他看到了轉型的曙光,盡管2月的訂貨額是原來的一半,但出貨率可以高達97%。
“如果再早發生一年就不行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之前我們做了太多準備。”
如今,兒童用品行業加速迭代升級,傳統產業秩序被不斷挑戰,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涌現。“私域流量”、“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在創造線上銷售神話的同時,也在深刻地影響著行業的發展。
好孩子的目標群體是12歲及以下的孩童家庭,宋鄭還的愿景是以30年積累的用戶信任轉型成為一個垂直型孵化平臺。
要實現這個計劃,資金從哪來?
從好孩子國際的股權結構來看,控股權掌握在外資手里。對此,宋鄭還認為,資本積累是有過程的,“我們現在會看到許多中國企業家也是很好的投資人,這些人都會是我們的合作伙伴”。
只是宋鄭還現在還不需要考慮資金問題,他的首要任務是打造出以自主品牌為核心的BOOM模式。而對于海外市場,他還是傾向于本土化發展,根據不同市場的情況相互借鑒,Cybex德國團隊開始做直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們應該為投資者做貢獻,這是我們不理想的地方,但現在的發展是可持續的。”宋鄭還坦率地說:“我雖然年紀大了,好孩子也是小車不倒只管推,我又沒別的事,干唄,不著急。”
記者手記丨心有所向,終有所得
談論起好孩子時,宋鄭還的眼睛會發光。他眼神中透著飽滿的信念感,言語間回望著今非昔比的零售百態。
好孩子成長的30年,也是宋鄭還從不惑之年爭流而上的30年。
他主動提起企業走過的彎路,說要正視它、感謝它、超越它。他不回避當下的資本態度,堅信做對事、走對路、不要急。
和一開始的校辦工廠相比,跨越三大洲的好孩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一張象征著好孩子“云零售”的生態藍圖以展館的形式被設計出來,置身其中,才能深切感知宋鄭還對好孩子未來的深度思考。
1994年,他說:“當不了世界名牌就不是真正的中國品牌。”2020年,他說:“不能給用戶帶來獨特價值就不是真正的平臺賦能。”
在今天看來,他的鉆研是有專利認證的,他的眼光是有銷量認可的,只是他的目標還需要時間說話。
宋鄭還也在反思,在蓄力,希望讓市場看到他的“孩子”有多“好”。正所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我們也期待見證這個中國品牌真正重整旗鼓、煥發新機的那一天。
每經記者:張韻
編輯:張海妮
視覺:帥靈茜
排版:張海妮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