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9 18:42:58
從4月30日收盤跌破1元/股算起,盛運環保已經連續19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股,距離觸發“面值退市”僅剩下1個交易日。而就在5月26日,深交所發布了對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的紀律處分決定,對公司實控人、時任董事長“安徽桐城首富”開曉勝給予公開譴責。另據公司最新公告,新增7名投資人起訴要求賠償投資損失共計6895萬元。
每經記者 何劍嶺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日,股價已經跌破3毛錢的盛運環保于11:00-12:00,在全景網舉辦了公開致歉會。公司董事長、董事劉玉斌在活動上表示,公司正在與各地方政府、債權人協調,力爭保住優質資產。對此,股民卻并不領情。
同樣的,致歉會也不會對盛運環保的股價產生任何波瀾:截至收盤,公司股價仍然毫無懸念地一字跌停,跌幅9.38%,收報0.29元/股,成交量放大至1341萬元。收盤時仍然有超過95萬手大單、約合近2800萬元壓在跌停板上徒勞地想要出逃。
從4月30日收盤跌破1元/股算起,盛運環保已經連續19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股,距離觸發“面值退市”僅剩下1個交易日。
而就在5月26日,深交所發布了對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的紀律處分決定,對公司實控人、時任董事長“安徽桐城首富”開曉勝給予公開譴責。另據公司最新公告,新增7名投資人起訴要求賠償投資損失共計6895萬元。
今日,盛運環保昨日預告的公開致歉會在全景網舉辦。此前公司稱于5月26日查詢得知深圳證券交易所《關于對安徽盛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給予紀律處分的決定》,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的相關規定,公司采取網絡遠程方式舉行公開致歉會,向廣大投資者作出相關說明并致以誠摯的道歉。公司董事長兼董事劉玉斌先生,財務總監楊寶先生出席本次公開致歉會。
在此次公開致歉會上,公司董事長、董事劉玉斌表示,公司正在與各地方政府、債權人協調,力爭保住優質資產。
圖片來源:全景網
而股民們關注的重組,財務總監楊寶表示,公司還會繼續盡力推進重組和重整,最大化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
圖片來源:全景網
不過,公司高管的道歉和回應,股民們并不領情,公司股吧內一片譴責聲: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股吧
盡管今日公司高管公開致歉,但仍然無法對盛運環保的市場表現激起任何波瀾。
截至收盤,公司股價仍然毫無懸念地連續走出第8個一字跌停,跌幅9.38%,收報0.29元/股,成交量意外放大至1341萬元。收盤時仍然有超過95萬手大單、約合近2800萬元壓在跌停板上徒勞地想要出逃。
盛運環保近期日K線圖
圖片來源:深交所
而在今日盤后,盛運環保也登上了深交所龍虎榜?。數據顯示,買1席位僅凈買入約92萬元,而賣1和賣2席位分別凈賣出約383萬元和240萬元。
從4月30日收盤跌破1元/股算起,盛運環保已經連續19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股。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面值,將被終止上市。也即是說,盛運環保距離“面值退市”僅剩下1個交易日。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通
東方財富通數據顯示,盛運環保的股東總戶數近3個季度連續下滑,今年一季報顯示,當前還有約5萬戶。毫無疑問,這5萬戶股東已經只有“關燈吃面”的份了。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通
而從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的情況來看,除實控人開曉勝持有1.34億股之外,大部分流通股東為投資公司。不過意外的是,太平洋證券也位居第8大流通股東,持有2000多萬股,占比1.78%,按今日收盤價計算約合589萬元,同樣慘被“埋”。
盛運環保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是城市垃圾焚燒發電,也曾經是“垃圾概念股”中的明星,董事長更是公司所在城市安徽桐城的首富,經常登上福布斯排行榜,一時風頭無兩。不過從2017年開始,公司就身陷巨額債務的泥潭,頻繁地被監管部門點名問詢甚至調查。
盛運環保上市以來日K線圖
公司股價從2012年一路上揚,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股價翻了近6倍,一度成為垃圾焚燒行業的龍頭。2015年公司更是迎來“高光時刻”,營收和凈利潤達到上市以來的最高峰,公司股價于當年6月15日最高漲至16.41元/股(前復權),之后于2017年年底展開暴跌,截至今日,股價縮水了98%,總市值也僅僅不到4億元。
也正是2015年開始,盛運環保步入了盲目擴張的路程。盲目借債擴張,占用了上市公司大量的資金,然后開始“墜落深淵”。
圍繞垃圾發電項目,盛運環保在2016年初定向增發募集了18.32億元,用于償還借款和補充流動資本;此外,公司短期借款從2015年年初的7.67億元增加至2018年年底的12.55億元,長期借款從7億元增加至2018年年末的10億元。截止2019年三季度,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103.89%。
自此,公司的危機開始蔓延式爆發。高管紛紛離職、拖欠員工工資、到期債務未獲清償、銀行賬戶凍結……
圖片來源:盛運環保官網
2019年11月7日晚間,盛運環保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收到安徽證監局下發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安徽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安徽監管局市場禁入決定書》。因存在相關違法行為,盛運環保遭頂格處罰,公司實控人開曉勝被終身證券市場禁入。
安徽證監局稱,經查明,盛運環保存在的違法事實包括, 2016年度報告少計資產、負債9.79億元,存在虛假記載;未按照規定披露2014~2018年發生的對外擔保事項,2014~2016年年度報告存在重大遺漏未按規定披露控股股東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資金的關聯交易事項,2017年年度報告存在重大遺漏;此外,公司作為債券發行人,未按照規定披露逾期債務情況。
最后,安徽證監局給出的處罰結果是,對公司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的頂格罰款。對時任的董事長給予警告,并處以30萬元罰款。對其他當事人處以10萬元到20萬元不等的罰款。此外,安徽證監局決定對開曉勝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自宣布決定之日起,終身不得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擔任上市公司、非上市公眾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盛運環保今年5月8日公告,截至目前,公司到期未清償的債務總額高達49.64億元。
根據披露的經營業績,盛運環保2020年一季度虧損2.85億元,2019年巨虧19.91億元。此前公司2017、2018年度已連續兩年虧損,三年多共計虧約67億元。凈資產虧至-20.63億元。盛運環保的2019年年報也申請延期至6月24日披露。
在安徽桐城,盛運環保的實控人開曉勝可謂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當年他乘著國企改制的東風,買斷了桐城市植物油廠,經過一些列行動后,股權改制,成立了安徽盛運集團。該集團于2010年6月25日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主營業務在于城市焚燒發電等。這一年,開曉勝以10億元的財富進入胡潤富豪榜,也是桐城市本土企業家首次進入胡潤富豪榜,為“安徽桐城首富”。
隨著盛運股份的大起大落,開曉勝本人也從曾經的地方首富變成了失信被執行人,乃至終身證券市場禁入。
2018年4月,開曉勝宣布辭去董事長,盛運環保的債務問題開始集中爆發。
根據證監會的調查,盛運環保作為債券發行人,在公司債券私募債15盛運01、16盛運01、一般公司債17盛運01存續期間,發生了12筆其他對外債務到期未能清償的情形。
2018年6月,開曉勝曾承諾,關聯方不能按時歸還資金的情況下,其將及時履行還款義務,并限期12個月內解除上市公司違規擔保等。然而,截止2019年7月底,以上款項均未清償,開曉勝也未代為清償。
2018年10月17日晚,盛運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開曉勝被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原因是上市公司相關責任主體逾期不履行公開承諾,懲戒措施為限制乘坐火車高級別席位和民用航空器,起始時間為2018年10月17日。
2019年11月8日,盛運環保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安徽證監局的《處罰決定書》,因公司存在年報虛假記載以及未按照規定披露擔保事項、控股股東關聯方占用資金以及債務逾期情況等違法行為,盛運環保被安徽證監局頂格處罰60萬元,開曉勝被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5月25日,深交所作出紀律處分決定,因盛運環保存在違規對外提供擔保、實際控制人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違規對外提供財務資助等違規行為,深交所決定對公司及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長開曉勝,時任董事兼總經理王仕民,時任董事胡凌云,董事劉玉斌,時任董事丁家宏,時任獨立董事韋文金、范成山,財務總監楊寶給予公開譴責的處分;對時任董事會秘書祝朝剛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對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長開曉勝給予公開認定終身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處分。
查看近幾個月盛運環保在深交所的公告,“存在被暫停上市及終止上市的風險”、“新增訴訟事項”、“銀行賬戶被凍結”、“債務到期未能清償”、“一致行動人股份減持計劃”、“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等字樣顯得格外刺眼。
“每經牛眼”注意到,在近2個月內,出現了兩則自然人起訴盛運環保的公告,涉及自然人共24人,訴訟請求為公司賠償原告合計約7394萬元。
圖片來源:深交所
最近的一起訴訟公告于5月15日,自然人陳繼勇等7名當事人因被告盛運環保作為信息披露義務人違反法律規定,進行虛假陳述并致使原告遭受損失,請求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判令公司賠償原告投資損失(包含傭金及印花稅)和利息損失總計損失人民幣68,959,287.64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39.6179%。
圖片來源:深交所
另一起訴訟公告于4月22日,因上述相同原因,自然人共17名當事人,請求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判令被告賠償各項經濟損失,包括投資差額損失、傭金 損失、印花稅損失及利息損失等合計4,978,536.30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2.86%。
隨著盛運環保的即將退市,是否會有更多的自然人加入到訴訟要求賠償的行列中呢?他們的索賠最終能否成功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自證券時報、全景網、投資快報等)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