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5 14:47:56
經合組織(下稱OECD)的數據顯示,其成員國將額外承擔至少17萬億美元的公共債務,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后果。OECD預計,其成員國稅收收入的大幅下降將使其為抗擊疫情而出臺的刺激措施大打折扣。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蘭素英
圖片來源:攝圖網
經合組織(下稱OECD)的數據顯示,其成員國將額外承擔至少17萬億美元的公共債務,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后果。OECD預計,其成員國稅收收入的大幅下降將使其為抗擊疫情而出臺的刺激措施大打折扣。
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預計今年各國政府的平均債務與GDP之比將從109%升至137%以上,其中許多國家的公共債務負擔與意大利目前的水平相當。在OECD成員國的13億人口中,上述規模的新增債務意味著至少每人將承擔1.3萬美元的公共債務。此外,如果經濟從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復蘇的速度慢于許多經濟學家的預期,那么債務水平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OECD:新冠病毒大流行對經濟影響預計比金融危機更嚴重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前美聯儲理事蘭德爾•克羅茲納(Randall Kroszner)稱,這種情況引發了人們對高水平公共和私人債務的長期可持續性的質疑。“我們必須要面對嚴峻的現實,即經濟不會迎來V型復蘇。”他說道。
OECD表示,在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機期間,其成員國的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上升了28個百分點,總計17萬億美元。“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對經濟的影響預計將比金融危機更嚴重。”OECD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OECD成員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OECD稱,盡管許多國家政府今年推出了額外的財政刺激措施,法國和西班牙的經濟救助規模相當于GDP的1%,美國的這一比例達到了6%,但公共債務的增長將很快削弱財政刺激措施的提振力度,因為在深度衰退期間,稅收收入的下降速度往往甚至要快于經濟活動的下降速度。
10年前,主流的經濟思維表明,一旦債務超過GDP的90%,那么這個國家/地區的政府財務水平將變得不可持續。盡管大多數經濟學家現在不認為有如此明確的限制,但許多人仍認為,如果允許公共債務不斷攀升,可能會削弱私營部門的支出,從而拖累經濟增長。
OECD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Angel Gurría)警告稱,不斷上升的債務水平將成為未來的一個問題,盡管他表示,各國目前正處于(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危機之中,不應擔心自己的財政狀況。古里亞稱,“我們仍在努力飛行,只不過是在機翼上增加了重量,意思是我們已經背負了很多債務,但還在不斷增加更多的債務。”
《金融時報》中稱,因此,更多的國家將面臨與日本自20世紀90年代初金融泡沫破裂以來所經歷的類似經濟環境。自那以后,對政府債務和赤字的擔憂一直是日本政治經濟的一個決定性特征,在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的領導下,日本的公共債務與GDP之比最終穩定在240%左右。
也正因如此,許多政界人士和商界領袖對日本為應對新冠疫情大流行而提出的新支出方案感到震驚。日立執行董事長、經濟團體游說團體負責人中西弘明(Hiroaki Nakanishi)最近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日本的經濟戰略是使用大量的資金,老實說,未來這將成為一個很大的財政問題。我們沒有好的計劃。在經濟恢復之前,我認為沒有任何明智的答案。”
此外,各國央行購買債券可確保民間部門不必吸納公共資產來為政府預算赤字融資,并有助于將利息成本保持在低位,從而有助于減輕負擔。
加稅或削減公共支出不是解決債務問題的最佳方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為了防止通脹降至遠低于目標水平,各國央行加大了大規模購買資產的力度,發達經濟體經濟也從極低的借款利息成本中受益。
倫敦時間5月20日,英國首次發行負收益率中期國債,投資者因此對英國央行出臺更多刺激措施的預期也隨之升溫。具體來看,英國發行了價值約38億英鎊的三年期國債,平均收益率為負0.003%。略為負的收益率意味著,持有債務到期的投資者不但沒有收益,還將倒付一筆費用。
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威廉•比特(Willem Buiter)最近撰文表示,在央行提供資金而不導致通脹的情況下,政府可以運行的赤字是有限度的。此外,不僅英國政府的債務問題不可持續,英國企業的債務也在不斷上升。杰弗瑞全球股票策略師肖恩•達比(Sean Darby)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一份研報中指出,“盡管償債負擔仍很低,但由于英國企業也在通過債市融資,英國企業的總債務近年來有所增加。2019年,英國企業債務占GDP的比例為59%,較2015年后金融危機時的低點上升了7%,但仍低于2009年創下69%的歷史高點。”
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債務增長趨勢(圖片來源:OECD、FT)
各國政府可以通過加稅或削減公共支出來解決債務問題,但在近十年的公共支出緊縮之后,幾乎沒有國家/地區想走這條路。經濟學家也警告稱,這種做法對增長的影響很大概率是弊大于利。
同樣,這其中也有來自日本的教訓。盡管安倍晉三以經濟刺激聞名,但他在任期內曾兩次大幅上調消費稅,一次是在2014年,將消費稅從5%上調至8%,然后是去年10月,再次上調消費稅至10%。消費稅的上調都將日本經濟推入了衰退。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Adam Posen)本周告訴英國議員,避免此類行動至關重要。他說:“最重要的是保證經濟增長的速度快于債務的增長速度。
克羅茲納教授認為,“對于公共和私人債務水平都非常高的發達經濟體來說,并沒有什么簡單容易的方案可循,最好的策略是保持債務減免和債務重組之間的‘微妙’藝術。”他表示,如果處理得當,可能仍然符合債務持有人的利益,雖然他們還是會虧損,但不及那些一直寄望債務能最終得到償還的那部分人的損失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