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03 10:33:09
每經記者 余佩穎 譚玉涵 每經編輯 高涵
本周,世界衛生組織在重新評估疫情后表示,新冠疫情繼續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國疫情發展態勢不一。
一方面,新冠病毒蔓延的腳步在包括意大利、法國在內的多國有所放緩——確診病例增速趨穩,重癥患者數量幾連降,死亡病例新增數量達新低。而另一方面,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4月30日宣布確診感染,俄羅斯當日新增病例7099,創下新高,當前累計確診超過12萬例。
由于疫情出現緩解,歐美國家相繼打算解除封閉重啟經濟。《每日經濟新聞》連線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WHO/Europe)與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探討經濟重啟的挑戰和政府的應對措施。
醞釀中的經濟重啟、石油減產協議的實施對油價起到了提振作用。黃金方面,新冠疫情危機推升了人們對黃金的避險投資需求,抵消了黃金消費需求的顯著下滑,投資方面的凈流入將美元金價推升至八年高位。
本周,《每日經濟新聞》還聚焦美國或將出現的肉類短缺問題,此前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很多肉類加工廠被迫暫時關閉。據美國媒體報道,行業專家警告稱,美國超市中的牛肉、雞肉和豬肉可能很快就會像衛生紙一樣稀缺。截至4月24日當周,美國豬肉批發價一周內飆升30%。4月2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動用《國防生產法》授權要求美國肉類加工廠在新冠疫情期間繼續運營,以確保向美國消費者持續供應牛肉、豬肉和禽肉等產品。
而4月中旬人造肉產品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0%,《每日經濟新聞》特此對話全球兩大人造肉公司之一的Impossible Foods的首席傳播官雷切爾·康拉德。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還將直擊2020巴菲特股東大會和美股財報季。更多內容,盡在一周華爾街。
2020巴菲特股東大會
芒格首缺席 伯克希爾現金儲備達1431億美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由于新冠肺炎大流行,2020巴菲特股東大會沒有了往年萬人空巷的盛景,而是改為線上召開。面對現場的幾萬張空椅子,巴菲特也感嘆疫情徹底顛覆了生活。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奧馬哈市旅游局Visit Omaha估算,此次會議改為線上舉辦的經濟影響或達2130萬美元。在為期3個小時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談疫情影響,聊美國經濟,也直言航空股購入風險大。
此次股東大會,五大亮點值得關注。
芒格缺席 阿貝爾搭檔股神
今年,與巴菲特坐鎮問答環節的不再是他的老搭檔查理·芒格,而是伯克希爾·哈撒韋非保險業務副董事長格雷格·阿貝爾。不過股神在會上表示,芒格狀態很好,將在2021年大會上回歸。
一直以來,阿貝爾也被看作巴菲特的熱門接班人選。在2020年的致股東信中,巴菲特“退意”盡顯。他在信中提到:“查理和我很早之前就進入了‘加急’階段,但股東們不必焦慮,公司已經為我們的離開做好了百分之百的準備。”大會上,巴菲特表示,他持有的伯克希爾股票都會交給慈善。
清倉全部航空股
截止2019年底,伯克希爾不僅是美國航空、美聯航和西南航空的第二大股東,還是達美航空的最大股東,達美航空更是巴菲特第三大重倉股。在會上,巴菲特對今年早前逢低買入航空股一事表示這是他犯的“錯誤”,并且認為航空業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4月初,巴菲特拋售了近2200萬股美聯航股票,目前持股比例不足0.01%。即使以2016年60美元的買入平均價計算,巴菲特在美聯航上就已經虧損約7.5億美元。巴菲特在會上明確表示,他們虧本清倉了所有航空股,新冠疫情改變了他對航空公司的看法,不清楚未來三、四年人們是否會像去年那樣坐飛機,然而現在的航班太多了。
伯克希爾手握現金約達1431億美元
截至今年3月底,伯克希爾的巨額現金儲備達到了創紀錄的1370億美元現金。此外在大會上,巴菲特表示,4月份回購了4.26億美元購票,同期賣出逾65億美元股票,凈回籠61億美元。因此截至目前,伯克希爾手握的現金約達143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0098億元)。
盡管巴菲特成為今年迄今為止凈賣出股票的人,但是他在會上說道,“現在還是買入股票的好時機,但是要做好長期應對疫情的準備,可能買了還會跌。對于為何伯克希爾沒有抄底買入,股神解釋道“還沒有發現比較有興趣的公司”。
凈虧損497億美元
在股東大會前夕,伯克希爾·哈撒韋(NYSE: BRK.A)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
歸屬于股東的凈虧損為497.46億美元,去年同期盈利216.61億美元。
經營利潤盈利58.71億美元,去年同期盈利55.6億美元;
投資虧損545.17億美元,去年同期盈利155億美元;
衍生品虧損11億美元;
對于投資的巨額虧損,伯克希爾表示這與會計準則調整有關。但是新冠疫情給伯克希爾的業務運營也確實帶來了巨大影響。該公司表示,“政府和相關部門為遏制新型冠狀病毒所采取的行動,在3月份開始對我們的經營業務產生重大影響,并且可能對第二季度幾乎所有業務產生不利影響。目前無法合理估算長期影響的持續時間和程度”。
產油企業的未來無法預測
巴菲特表示,原油生產未來幾年會顯著下降,因為需求大幅下降,20美元一桶的油價是讓油企無法運營下去的,鉆井活動都會下降。不知道未來油價是不是會顯著增長,產油企業的未來無法預測。如果油價一直處于低位,將會有大量的不良能源貸款,無法想象股權持有者會遭遇什么。
歐美經濟重啟在即 WHO警告風險仍在
西班牙馬德里一野戰醫院正式關閉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實時疫情數據,截至北京時間5月3日8點30分,全球確診累計3424254例,死亡人數總計超過24萬。
截至上述時間,美國累計確診超過113萬例,死亡人數超6萬。
在大范圍踐行社交疏遠措施之后,歐美各國的疫情蔓延出現改善跡象。意大利新增病例創7周以來新低,法國醫院收治病例和重癥患者數量10連降,美國紐約州新增死亡創近一個月以來新低。
疫情有所緩解之下,本周,包括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在內的歐洲多國陸續發布其解封計劃。
美國多州也踏上了經濟重啟之路。整個地區按下“暫停鍵”的兩個月后,疫情重災區紐約州日前宣布,已計劃好分階段重啟經濟。自上周末開始,包括阿拉斯加州、得克薩斯州、密歇根州、肯塔基州、密西西比州等20個州已經宣布或擬宣布各自的“有限制”的商業重啟計劃。
然而拐口之際,二次暴發的風險仍如水下暗礁。4月27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雖然歐洲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在下降,但新冠肺炎大流行遠未結束。5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在重新評估疫情后表示,新冠疫情繼續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每日經濟新聞》(NBD)連線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WHO/Europe)與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看經濟重啟之路挑戰幾何。
Q
NBD:歐美經濟重啟在即,各國政府面臨著怎樣的挑戰?
WHO/Europe:疾病的傳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旅行模式以及各國之間和國家內部的流動。在歐洲地區,幾乎所有國家以及國家內的各地區都報告了確診病例,但不同國家以及國家內的不同地區處于大流行的不同階段,解封可能會帶來新的流動。
ECDC:社會疏遠措施在經濟和社會層面,都對全世界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因此,確定一個健全的方法來逐步取消居家庇護令,并調整社會疏遠措施,是非常有意義的。但(遏制措施)降級帶來傳播迅速激增的風險,根據新冠病毒的傳播性質,至少在10天內(激增風險)不會被觀察到。
Q
NBD:為了避免暴發二輪疫情,政府在解除封鎖或松綁限制后該如何防控?
WHO/Europe:向常態化過渡的戰略需要踐行不斷校準、循序漸進之法。每個政府都需要規劃出一條道路,在路上需要持續觀察疾病的流行病學發展、公共衛生部門抑制感染的能力、社區賦權貫徹的個人感染預防措施,以及衛生系統應對疾病反彈的能力。在每一步,政府都需要等待和觀察相關數據,看看在進入下一階段之前什么是有效的。
來自冰島和其他地方的數據提供了關于廣泛檢測、接觸人追蹤、確診病例隔離和接觸者隔離重要性方面的經驗教訓。這些措施及其提供的信息使各國在疫情暴發的各個階段,能夠制定最適當的物理距離策略。
ECDC:建議采取分層的方法,一次取消一項限制措施,并仔細觀察幾周,觀察社區和醫院的監測系統對發病率的影響,然后再陸續取消其他的限制措施。
美國肉類供應鏈受損 人造肉銷量大增
圖片來源:Impossible Foods官網
當地時間5月1日,美國疾控中心表示,在美國115家肉類加工廠暴發新冠肺炎疫情,被感染的工人達到4913例。美國國會參議院議員們要求總統特朗普修正關于肉類加工廠的行政命令,從而在暴發新冠肺炎流行病的當下,解決工人的衛生安全問題。
4月2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動用《國防生產法》授權要求美國肉類加工廠在新冠疫情期間繼續運營,以確保向美國消費者持續供應牛肉、豬肉和禽肉等產品。
在此之前,美國已有15家肉類加工廠因工人感染新冠肺炎而關閉。據國際食品和商業工人聯合會的數據,截至4月23日,至少有10名肉類加工工人和3名食品加工工人死于新冠肺炎。
而肉類加工廠的關閉正沖擊著供給端,預計美國豬肉加工能力降低了25%,牛肉加工能力降低了10%。冷凍肉庫存方面,據彭博社報道,美國現有冷凍肉的供應總量約等于兩周的生肉產量,但是大多數工廠關閉的時間都在14天左右,進一步凸顯供給不足的可能性。
全球最大的雞肉、牛肉、豬肉供應商及生產商泰森食品的董事長日前警告,美國“食品供應鏈正在崩潰”。供給端的緊張刺激了肉類價格的高漲,據美國農業部最新數據,美國牛肉批發價格已較2月低點暴漲62%,現今每100磅為330.82美元。彭博社數據顯示,截至4月24日當周,美國豬肉批發價一周內也飆升30%。
當動物肉供給受挫、價格高升,數據顯示消費者轉向人造肉的跡象明顯。據《金融時報》,截至4月18日的一周內,美國人造肉產品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0%,而美國動物肉類產品的銷量同期僅增長30%。
美國人造肉代表企業Impossible Foods的首席財務官大衛·李表示,該公司的供應鏈沒有受到病毒蔓延的影響。《每日經濟新聞》(NBD)特此對話Impossible Foods首席傳播官雷切爾·康拉德(Rachel Konrad)。
雷切爾·康拉德 圖片來源:Impossible Foods官網
NBD:過去三個月,Impossible Foods的銷量增長了多少?就您觀察,疫情期間消費者是否對人造肉的需求出現激增?
雷切爾·康拉德:3月,消費者對“Impossible Burger”(一款以人造牛肉為主食材的漢堡包)的需求創下新高,預計4月將再度刷新該記錄。
2020年原本就規劃為Impossible Foods零售擴張的關鍵年,4月,我們已在全美最大食品藥品零售商艾伯森公司(Albertson's)的777家門店上線了Impossible Burger,這使我們的零售足跡增加了500%。在接下來的幾周里,還會有新消息公布。在2020年,我們預計Impossible Foods的零售足跡將擴大至少50倍。
NBD:人造肉企業的生產和供應鏈在疫情期間受影響較小,這是為什么?
雷切爾·康拉德: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風險最高的群體之一便是畜牧業勞動力,屠宰場的工人工資低,周轉率高,且“并肩”工作條件較危險,那里已經成為新冠病毒的滋生地。由此,美國至少有三家最大的動物養殖場都被無限期關閉,這可能會導致貨架上動物肉的短缺。
與肉類行業不同的是,我們不需要人工授精、喂養、運輸、屠宰和加工大量的牲畜,我們的原料加工所需的水、土地和能源僅是加工動物所需的一小部分。
我們的供應鏈比肉類行業的供應鏈更強大,因為人造肉產品的成分需要用來生產和維持的資源更少。相較之下,因屠宰場的關閉,世界上一些最大的肉類生產商目前正準備對數百萬動物實施安樂死,因為使用動物作為食品的生產技術需要數百萬噸飼料和水,以及數十億英畝的土地。
(NBD注:屠宰場關閉,養殖場的動物無處可去;另外由于屠宰場關閉,市場上動物肉供給不足,價格上漲,再由于民眾擔心傳染,對動物肉的需求有所減少。美國一位豬肉養殖戶曾告訴媒體,如今每賣一頭豬會虧本50美元,因此為保證市場價格不大跌,養殖場出現安樂死動物的現象。)
NBD:人造肉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對疫情有更強的應對力,但是在疫情期間仍遇挑戰,請問新冠疫情對人造肉企業帶來的最大挑戰是什么?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雷切爾·康拉德:Impossible Burger的銷量當然因為餐廳收入急劇下降(政府封鎖措施)而受到影響,但是隨著餐廳轉向外賣、得來速(drive-through)和送貨業務,這款產品得以持續銷售。
在新冠病毒出現以前,Impossible Foods的大多數餐飲界客戶都上線了得來速服務。3月26日,FDA更新了指導方針,在餐廳對食材的處理上給予了更多靈活性。數以千計的餐廳已經開始直接向消費者出售他們的食材庫存。由于外賣、得來速和送貨業務帶來的顧客需求,Impossible Foods在4月下旬開始看到餐飲服務銷售復蘇的跡象。
抗疫最前線|瑞德西韋臨床結果出爐 年內疫苗或面世
圖片來源:新華社
01
美FDA批準瑞德西韋緊急使用 治療新冠患者
5月1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對瑞德西韋的監管邁出了新一步。FDA發出緊急使用許可,用于研究性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在患有嚴重新冠肺炎的成年人和兒童中治療。
FDA稱,盡管在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的使用中,關于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信息知之甚少,但該試驗藥物已在一項臨床試驗中顯示,可縮短某些患者的康復時間。
而此前,幾乎在同一天,美國和中國分別進行的兩項針對潛在抗新冠藥物瑞德西韋的療效驗證結果出爐,結論卻大相徑庭。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周三(4月29日)發布瑞德西韋的臨床研究初步數據,結果顯示,接受瑞德西韋治療患者的康復時間比接受安慰劑(無效對照劑)組患者快31%。隨后不久,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刊發關于全球首項關于吉利德在研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的隨機雙盲對照組、多中心臨床試驗論文,顯示瑞德西韋對于重癥患者無顯著療效。
對此,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負責人曹彬教授回應媒體稱:“這是兩項不同的研究,評價標準不一樣。美國NIH一開始用的標準和我們是一樣的,但它后來改了。”
曹彬教授在回答媒體提問時,就瑞德西韋的效果通俗地解釋道,“同樣的高考分,你能上二本,上不了清華北大,標準不同。你說瑞德西韋有效嗎,行,他能上大學,那也算是個好孩子,但是他上不了一本,就這么點事。”
02
新冠疫苗或將在今年年內問世
4月27日,流行病防疫創新聯盟(The 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首席執行官理查德·哈切特(Richard Hatchett)表示,疫苗最早可能在今年提供,醫療工作者等易感群體將率先獲得疫苗。
自疫情爆發以來,CEPI資助了9個新冠病毒疫苗項目,哈切特還曾在3月初預計,安全有效的初始疫苗大約要到12至18個月之后才會出現。不過,如今他表示,上述預期并未考慮到各大疫苗公司之間密切合作加速研發進程等因素,因此,疫苗到來的速度應該會更快。
除了CEPI顯現的積極情緒,比爾蓋茨就疫苗問世時間也持樂觀態度。4月30日,比爾蓋茨在其博客撰文稱,“全世界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開發疫苗。白宮首席防疫專家福奇稱疫苗開發大概需要月18個月,我同意他的觀點。開發時間最短9個月,最長2年。“
4月28日,輝瑞公司和其他幾家醫藥集團表示,他們加快了疫苗試驗的時間表,今天秋天也許就可以投入緊急使用。美國最早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出自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該公司表示,正準備讓其疫苗進入人體測試的第二階段。
中國布局了五條新冠病毒疫苗的技術路線,已有三款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研究,目前已經進入II期臨床,成為全球首個開展II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病毒疫苗品種。
財聞集錦
01
世界黃金協會:各國央行大量購買黃金
4月30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黃金需求趨勢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稱,在投資需求的驅動下,第一季度全球黃金總需求同比上升1%至1083.8噸,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推升了人們對黃金的避險投資需求,抵消了黃金消費需求的顯著下滑。
重點關注
在全球不確定性與金融市場波動率高企的背景下,2020年第一季度的全球黃金ETF的凈流入為四年來最高季度流量。其總持倉規模在第一季度末達到了3185噸的記錄新高。
投資方面的凈流入將美元金價推升至八年高位。受此驅動,全球以美元計價的黃金需求升至自2013年第二季度以來最高的550億美元。
全球各國政府為應對新冠疫情而采取的封鎖措施重挫了第一季度的全球金飾消費。受此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的全球金飾需求降至紀錄新低。而作為全球首個采取疫情應對措施以及最大的金飾消費國,中國的第一季度金飾需求出現了65%的同比下滑。
盡管我們預期未來的央行凈購金量會大幅下滑,全球各國央行仍在不斷增持黃金。受高企的金融市場波動率和不確定性影響,全球的黃金官方儲備在一季度增長了145噸。但俄羅斯央行已宣布其將從4月起終結長期購金計劃這或許是未來全球央行凈購金量大幅下滑的一個信號。
由于各地金礦生產和黃金回收均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黃金供應量在2020年第一季度同比下滑了4%。為阻止新冠疫情的蔓延,多數金礦開采活動受到嚴重阻礙。而由于消費者被限制在家隔離,全球的黃金回收更是幾乎陷入停滯。
圖片來源:世界黃金協會
02
30天內5家油氣巨頭倒下 本周ETF再度沖擊油價
圖片來源:攝圖網
4月26日,美國老牌海上鉆井公司戴蒙德海底鉆探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海外機構Bankruptcy Data的數據顯示,加上此前已申請破產的美國知名頁巖油公司惠廷石油等,短短一個月不到已有至少5家大型油氣公司倒下。
挪威能源咨詢機構Rystad Energy研究顯示,當油價跌至20美元時,到2021年底將有533家美國石油勘探和生產公司面臨破產;而當油價跌至10美元,預計將有超過1100家頁巖油企業倒閉。
然而,本周油價仍現大幅波動,其中27日WTI油價跳水可能與ETF提前拋售6月合約有關。據彭博社報道,最大的石油ETF美國石油基金(United States Oil Fund LP)4月27日開始出售其持有的全部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主力合約頭寸,導致了6月和7月合約價差出現大幅波動。該基金發布的公告稱,由于監管機構及其經紀商規定了新的限制措施,正將資金轉移到2020年7月到2021年6月之間的合約上。
隨著美國石油基金出售6月頭寸,該合約暴跌逾25%,6月/7月合約價差急劇擴大,成為投機目標。這支市值36億美元的ETF將在4月27日~4月30日期間移出6月頭寸,每天大約買賣其頭寸的三分之一,并從5月1日開始用10天時間移倉,此前該基金通常的移倉時間為四天。
而后WTI油價于29日、30日連續反彈,分析師稱美國原油庫存增量低于市場預期、汽油庫存減少,以及歐美逐漸公布經濟重啟計劃都有助提振油價。
截至4月30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3.78美元,收于每桶18.84美元,漲幅為25.10%;同日,6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2.73美元,收于每桶25.27美元,漲幅為12.11%。
周五,美原油延續漲勢,一度站上20美元關口,漲幅4.3%。
03
鮑威爾警告經濟受到嚴重影響 美聯儲維持零利率承諾
美東時間4月29日,美聯儲宣布會議決議,保持接近于零的政策利率不變,并將繼續購買美債,認定新冠肺炎疫情對中期的美國經濟前景構成“重大風險”,嚴重影響近期經濟活動,將動用聯儲所有工具支持經濟。
“(美聯儲貨幣政策)委員會預計,將保持這一(政策利率)目標區間,直到有信心(美國)經濟已經能抵御最近的事件,并走上實現聯儲的就業最大化和價格穩定目標的正軌。”美聯儲會后聲明寫道。
一面是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強力打擊,另一面則是債臺高筑。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29日的記者會上說道,“我們從未遇到過如此痛苦的時期,債務增加的速度比經濟惡化的速度快得多。但現在不是處理那些憂慮的時候,而是需要通過國家財政力量來支持經濟,盡量把對長期生產力的傷害降到最低來度過當前的難關。這種艱難時期將會卷土重來,我認為有可能會很快。我們應該想一種長效方法來實現財政健康。但就我個人的觀點,我想我們應該考慮怎么贏得當前這場‘戰爭’,而不是擔心債務問題。”
美聯儲決議公布后,現貨黃金迅速拉升,短線上漲4美元,一度抹平日內跌幅轉漲;美元指數加速下跌,日內跌幅擴大至0.36%,報99.48;三大美股指數漲幅略有收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升幅擴大,刷新日高,一度重上0.63%。
04
惠譽下調意大利主權評級 投資者正大舉抄底該國債券
4月28日,三大信貸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將意大利的主權信用評級從“BBB”下調至“BBB-”,距“垃圾級”僅一步之遙,而原本惠譽是定于7月才重新評估意大利的信用評級,該機構稱此次降級反映了新冠肺炎對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的影響。惠譽預計2020年,意大利經濟將萎縮8%,與意大利政府上周的預測一致,并預計今年意大利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將從去年的134.8%升至156%。
另一方面,惠譽將意大利的評級展望從“負面”上調至“穩定”,稱預計歐央行的凈資產購買計劃將有助于意大利在財政上應對新冠肺炎。據彭博社25日報道,投資者正在以創記錄的金額購買意大利債券,押注歐央行將在未來數個月內增加債券購買量,買入更多的意大利債券。
4月30日,據歐央行會后公布的貨幣政策決定,該央行將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間以更低的利率實施長期定向再融資操作,以加大對歐元區的流動性支持。針對3月底開始實施的7500億歐元緊急資產購買計劃,歐央行重申已做好充分準備,將在必要時進一步擴大緊急購債規模、延長購債時間。
05
直擊財報季:科技、醫藥公司表現良好
制圖:每經編輯 高涵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記者:余佩穎 譚玉涵
編輯:高涵
視覺:劉青彥
排版:高涵 楊詩涵
|本文版權歸“每經頭條” 所有|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