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30 12:06:43
每經編輯 師安鵬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走綠色發展之路,既是中國面向未來的堅定選擇,也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煙波浩渺、風光旖旎的西安浐灞,早先吸引了宋城演藝、華夏文旅等巨頭在此相繼布局,其文旅產業結構日臻豐富,規模化效應漸顯;另一方面,在連續舉辦歐亞經濟論壇、世界文旅大會等諸多國際盛事的基礎上,浐灞會展產業再露崢嶸,西部規模最大的會展中心——西安國際會展中心日前竣工,該項目被視為國際會展領域年度焦點之一。
同時值得密切關注的是,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這艘“超級航母”啟動之后,圍繞品牌、人流及配套設施等核心要素領域,浐灞會展與文旅深度融合、相互賦能,又將增添哪些新“劇情”?
作為國內首批“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浐灞早已被貼上“中國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成效見證”的標簽,如今攜“國際會展+文化旅游”再度顛覆外界認知,助力西安邁上國際人文交流新高地。
16年前的浐灞生態區所在地,幾乎與西安主城區地理隔斷,在彼時市民眼中,東郊一隅的這片土地,是農村、荒郊野地與垃圾場、沙場林立、污水橫流的代名詞。
本世紀初,浐灞生態區管委會成立,一場中國城市生態環境治理的經典戰役從此打響——關于浐灞人艱苦卓絕的創業史,后來在著名作家冷夢的紀實文學《浐灞手記》中被詳細描述。
2011年,對浐灞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年——舉辦世園會,將其第一次推向世界舞臺。當時“天人長安·創意自然——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昭示著西安對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信和憧憬。
世園會也是浐灞憑借生態肌理,與國際頂級會事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如今再回首,這片129平方公里土地,已坐擁西安世博園、浐灞國家濕地公園、桃花潭等六大生態公園,累計建成水面1200多公頃,區域鳥類由63種增加到213種……優渥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推動浐灞文旅產業不斷提速升級。尤其華夏文旅、宋城演藝、絲路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等項目相繼落子或運行,助力其文旅產業結構更加殷實。
與此同時,基于生態、文旅與會展的賦能關系,也更加堅定了西安層面將城市會展功能向浐灞重點布局的決心,西安國際會展中心即典型案例。
世園會與歐亞經濟論壇,更像是先行者,或者說只是文旅賦能會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一大批會議會展、節慶活動紛紛向浐灞聚集,包括“西安國際徒步大會”“世界文化旅游大會”等,浐灞也因此斬獲首批全國生態旅游勝地、文旅融合特色地標獎等榮譽……
事實上,無論從漢諾威、倫敦、米蘭等國際會展名城,抑或國內的杭州、大連、海南博鰲小鎮來看,和諧美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對參展商、采購商和游客有著天然的吸引力。
而浐灞的國際會展與文化旅游兩翼齊飛,恰恰印證了這一邏輯。
據了解,一座囊括西安國際會展中心在內的超級項目,早先布局于灞河之濱,毗鄰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和西安世博園,緊鄰東三環、地鐵3號線。項目包括會議中心、會展中心等兩個場館群,集會議、展覽、貿易、賽事、演藝、文化交流等多功能于一體,由多家國際頂級機構聯合設計。
其中,西安國際會展中心一期日前已順利建成。這艘西部規模最大的會展“航母”,不僅為浐灞再添新地標,寄托著西安會展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厚望,同時也將助力文旅產業諸多核心要素實現爆發式成長。
客流,是會展對文旅最直接的賦能。
僅以去年為例,世界文化旅游大會、世界中醫藥大會第五屆夏季峰會、歐亞經濟論壇等會議會展舉辦之季,即為浐灞帶去了前所未有的人流量,華夏文旅西安度假區、世博園等遍布浐灞的旅游景區,自然是受益者。而隨著西安國際會展中心投入運行,預計到2022年,浐灞年舉辦各類會展將達到100場,累計引進會展企業200家以上,由此帶來的客流量將極為可觀。
再如酒店、文娛等配套設施,除了西安國際會展中心自身配置的大量文化設施即將試運行,以艾美酒店、錦江國際等20余家酒店為代表的高星級酒店集群,早已前瞻布局浐灞。
同時需要重點介紹“會獎旅游”的概念,即會展獎勵旅游,國際簡稱MICE。具體指利用舉行各種會議、大會和展覽活動的機會所開展的特殊旅游活動,以及企業為了激勵成績優秀的員工、經銷商或代理商而專門組織的旅游活動。“會獎旅游”以規模大、時間長、檔次高和利潤豐厚等突出優勢,被認為是高端旅游市場中含金量最高的部分。浐灞文旅產業的成長性之所以被市場看好,除上述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其產業特性與“會獎旅游”完美契合。
還有更多看點,會展產業帶動的經濟收益化比值為1:9,“9”的范疇還將涉及交通、餐飲等諸多旅游產業核心配套領域。顯然,浐灞會展與文旅相互賦能,是深入肌理的全方位作用,由此帶動大西安東軸線乃至西安全域旅游邁上新臺階,亦大為可期。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縱深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啟動,當前國內會展業呈現出“東慢西快”的顯著態勢。以2019年為例,西北、華北和西南地區辦展數量均快速增長,東北、華東、華南和華中地區有所下降。尤其西北地區,辦展數量、展覽面積增速均為全國最快,分別比上年增加了28.2%和20.6%。
西安作為國家中心城市,“一帶一路”核心節點城市,以及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自然是會展產業的“重倉”之地。據統計,西安去年舉辦各類會展活動283個,其中國際性會展活動68個;全年參展參會人數278萬人次——亮眼的成長勢頭,助力其產業戰略價值和成長空間被市場普遍看漲。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這艘“航母”的啟動,“中國會展成長看西部,西部會展之關鍵在浐灞”,將成為市場“主旋律”。而由此進一步帶來的浐灞“國際會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相互賦能,對西安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也將產生重大引領和推動作用。
過去一個月,國家領導人連續考察生態治理,釋放明確信號:無論形勢多困難、挑戰多嚴峻,中國絕不會以破壞生態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
回望浐灞來時路,從當年沙坑遍地、污水橫流的東郊一隅,到十余年負重前行的生態肌理重塑,躋身“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再到不斷進行的綠色產業探索和國際化設施建設,成為西安國際人文交流的核心擔當和響亮名片——浐灞從“負”開始,創新國內“生態特區”成長路徑的同時,也書寫出一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全新劇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