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29 18:19:16
今年一季度,成都先導的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其研發費用達到2237.58萬元,同比增加18.63%。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0.72%,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3.56個百分點。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盧九安
圖片來源:攝圖網
4月28日晚,西南科創板第一股成都先導(688222,SH)公布了上市后的首個周期業績。由于受疫情和上年同期收到的政府補助較高等因素影響,成都先導今年一季度的營收和扣非凈利同比有小幅下滑。
而今年一季度,成都先導的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其研發費用達到2237.58萬元,同比增加18.63%。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0.72%,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3.56個百分點。
作為一家藥物發現領域企業,研發費用的多寡對于成都先導而言意味著公司對自身核心技術與長遠發展的重視程度。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成都先導的研發投入一直在持續增加,進一步反映了這家科創板企業聚焦科技創新的發展策略。
今年4月16日,作為西南科創板第一股,成都先導敲響了上市鐘聲。上市首日,成都先導全天大漲129.43%,收盤時市值高達188.6億元。
28日晚,上市后的成都先導交出了自己的首份成績單——2020年一季報。
在全球遭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的背景下,各行各業均遭受波及,成都先導也不例外。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成都先導實現營業總收入4411.23萬元,同比下降13.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74.03萬元,同比下滑80.33%。但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先導凈利潤大幅下滑與去年同期存在重大一次性與經營有關政府補助有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因素外,成都先導扣非后凈利實現732.29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略有下滑。
實際上,成都先導獲得的政府補助逐漸減少反而是公司逐步走向成熟、進入自我造血周期的標志之一。
作為一家扎根藥物發現領域的公司,成都先導探索的是新藥研發的前端環節,是產業價值鏈中最關鍵也是技術難度和經濟價值較高的步驟。由于成都先導采取的新藥發現技術極具創新性、成長性和初創性,成都先導在上市以前走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無商業回報期。成都先導董秘耿世偉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憶,“公司在2012年剛成立時,基本都在做研發、打基礎,沒有什么商業收入”。
近年來,成都先導采取的DEL技術被越來越多藥企認可,該技術逐步成為制藥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獲得苗頭化合物的標準方法之一,公司也從2018年開始實現盈利,從而逐步減少對政府幫扶的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成都先導的研發費用達到2237.58萬元,同比增加18.63%,其研發投入持續增加。2017年~2019年,成都先導研發費用則分別為4621.40萬元、6186.44萬元及9146.17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86.84%、40.92%及34.62%,處于行業內較高水平。
在外界分析看來,成都先導不斷上升的研發投入,進一步反映了這家科創板企業聚焦科技創新的發展策略。
科創板設立的初衷,是為更多具備技術與研發優勢,而在商業回報上仍有空間的企業提供資本助力。成都先導,就是一家科創板企業的典型樣本。
成都先導的核心技術為DNA編碼化合物庫(DEL)的設計,合成及篩選,憑借這些核心技術,為客戶提供早期藥物發現階段的研究服務。
圍繞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技術,成都先導現擁有DNA編碼化合物庫的設計、合成與表征純化技術、生物靶點活性驗證與DNA編碼化合物庫篩選技術,以及基于DEL技術的自主創新藥研發平臺多項核心技術。
成都先導的DNA編碼化合物庫包含了超過4000億種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是當前已對外公布的全球規模較大的小分子化合物庫之一。目前,成都先導的分子數量和質量還在不斷發展,計劃2020年將庫分子結構提升至萬億量級。
成都先導的這一核心技術,填補了我國乃至亞洲在該領域的空白,為我國乃至全球小分子原創新藥提供了一個龐大的“藥物種子庫”。同時,成都先導的DEL技術與傳統的高通量篩選相比,還具有明顯優勢,這也是成都先導獲得強生、輝瑞及賽諾菲等全球前二十強創新藥企青睞的關鍵。
登陸資本市場后,成都先導除了鞏固優化原有的技術優勢外,還有了新的增長策略。成都先導正通過募資投資建設“新藥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構建起高標準的新藥研發平臺。
據了解,成都先導做創新藥的方向是市場潛力巨大的小分子藥。數據顯示,從長期趨勢來看,小分子藥物仍然會長期占據藥品市場的主要份額,預計其市場規模將有望在2021年突破1.1萬億美元。
目前,成都先導擁有內部在研新藥項目20余項,其中有2項已獲臨床試驗批準(當中1項已進入臨床Ⅰ期),其余項目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
從提供技術到加大自有新藥研發,正如成都先導董事長李進所說,作為企業來講,必須考慮長遠,“不能說我生產一個螺絲,我就永遠只生產一個螺絲”。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