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17 15:05:39
每經記者 王星平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宅在家中,足不出戶,依然買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但似乎并未阻擋中國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4月16日,在天貓國際商家大會上,天貓進出口事業群總裁劉鵬公布了一組數據:今年1-3月,天貓國際有20萬個新品上線,海外品牌開店速度同比提升327%;今年2月份,天貓國際上中國消費者購買的進口商品同比增長超52%。
自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零售業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在這一特殊時期,中國進口消費依然逆勢增長。在劉鵬看來,這足見中國消費者對于海淘的需求旺盛。因此,天貓國際宣布,2020年,天貓國際將孵化1000家“數字化首店”,從而推動阿里巴巴此前所提出的五年2000億美元大進口戰略。
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影響全球供應鏈體系。作為阿里跨境海淘的主力軍,天貓國際要想在今年加速進口戰略,不少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最大的難點在于跨境消費供應鏈體系的建設,疫情之下,可能要做的比此前更多。
據劉鵬介紹,天貓國際將通過加速海外品牌入駐、打造國際商家孵化中心、推出進口旗艦店1.0等三大策略來孵化1000家“數字化首店”。
記者了解到,為加速海外品牌入華,天貓國際簡化流程,提升審核、入駐、備案效率。特設專職團隊為商家提供一對一的中英文入駐服務,并上線自助入駐系統。保障商家入駐一次跑通,30天開店。
同時,與阿里近幾年發掘新品牌這一整體戰略同步,2020年,天貓國際仍將關注“造新”。在去年“雙11”期間,天貓國際就提出了“三新”玩法,即通過孵化“新品類”、引入“新品牌”、首發“新商品”三種方式挖掘進口消費新需求。此次,劉鵬預測2020年該平臺上的爆品種類將超過1萬個。
今年3月,天貓國際成立“商家孵化中心”,通過人群、品類、營銷等運營策略支持,幫助品牌快速成長。據劉鵬介紹,商家孵化中心將成為打爆新品(其中一項指標是成交額達百萬元)的關鍵。
劉鵬稱,其制定了一個小目標,即希望新產品能夠在90天內完成從數據選品到實現商品,再到成為爆品的過程,而這背后不再只是流量加持,還包括IP矩陣的加強,2020年將打造孵化新品類和加快進口商品消費者滲透率的兩條路徑。
此外,天貓國際今年還將推出進口旗艦店1.0。在新店模式下,跨境及一般貿易進口商品的共同銷售,拓寬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生意規模。
對于此次想打造的“數字化首店”,天貓國際宣布將通過全路徑、全場景和全周期加快進程。劉鵬表示,2020年在跨境電商業務基礎上加速發展大貿,這意味著,海外商家可以用跨境的商品帶動大貿的商品,還可以用大貿的商品去進一步孵化跨境的新品。此外,不僅通過平臺業務,天貓也將通過直營業務幫助特定的供應商品牌加快在中國的孵化。
在2018年11月首屆進博會上,阿里巴巴宣布,未來五年,阿里大進口將完成2000億美元的目標,覆蓋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重點產業帶。在2019年第二屆進博會上,阿里巴巴宣布已完成原計劃階段性目標的123%。
過去一年,天貓國際加速推進阿里巴巴5年2000億美元進口。據天貓國際數據,海外品牌入駐增速提升至去年的2.1倍,首發新品數量同比增長130%,年成交過百萬新品超過8700多個,億元俱樂部品牌新增33個。
如今,進入阿里這一“五年計劃”的第二個年頭。截至目前,共有全球92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0多個海外品牌入駐天貓國際,覆蓋了5100多個品類,其中8成以上品牌首次入華。
而作為阿里跨境海淘的主力軍,天貓國際欲在今年加速推進這一計劃,在業內人士看來,疫情之下,可能需要做的比此前要更多。
該業內人士認為,跨境消費時間長,不可控因素本來就較多,如今又面臨疫情,如何完善供應鏈就顯得更加重要。
“如何解決后端供應鏈難題,最大的痛點就是要解決物流倉儲的有效性與成本性。除了要在國內布局外,也需要利用大平臺綜合海外布局,尤其是要減少中小商戶在跨境消費中的物流問題。”該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不過,據劉鵬介紹,天貓國際目前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增速和銷售形式還是非常好,供應鏈和物流相對穩定。“過去幾年,天貓國際的保稅物流倉的布局支撐了疫情期間的需求,天貓國際加強了緊俏商品的備貨,目前運營能力可以跟上需求。不過,國際干線受到影響,出現了航運和人力因素下的價格上漲,天貓國際還在密切關注。”
同時,劉鵬認為,疫情之下,進口市場出現短期波動但長期趨好,阿里巴巴能做的是,降低商家成本,讓海外品牌以更低的門檻、更快的速度進入中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當下跨境電商領域一直最為關注的物流方面,同樣在16日,菜鳥進口物流向全球商家公布一項年度幫扶計劃,即一年內將為天貓國際商家降低物流成本10億元,幫助商家共渡難關。而在4月10日,菜鳥國際也宣布,中國到全球的跨境物流、海外倉仍然保持運轉,跨境電商物流訂單已經恢復至疫前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