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智能測溫、無人配送、輔助診斷……疫情為AI正名?頭部公司4月份密集融資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15 19:27:16

AI是近幾年我國創投領域的熱門風口,不過曾一度陷入商業化困難的爭議,市場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質疑聲,而此次疫情無疑為AI技術與產業、行業的融合提供了放大鏡。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智能測溫、無人配送、輔助診斷……2020年初這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為AI技術與產業、行業的融合提供了放大鏡,也讓公眾切實感受到技術落地的成果與便利。

記者注意到,進入4月以來,國內AI頭部企業相繼公布大額融資消息,未來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哪些領域的需求還可以通過AI技術深入滿足?資金還會對AI青睞有加嗎?

頭部公司密集融資

AI助力制造業轉型的系統性機會形成

進入4月,國內AI創業公司密集傳來新一輪融資消息:4月2日,“第四范式”宣布完成C+輪融資,C輪兩次融資總額達2.3億美元,投后估值約20億美元。次日,“云天勵飛”也對外公布近10億元的Pre-IPO輪融資,2019年3月云天勵飛完成B輪融資時即表示將準備IPO。4月7日,AI交互獨角獸企業“思必馳”同樣宣布獲4.1億元E輪投資,“云+芯”是其未來核心戰略。

“頭部公司密集公布融資消息、去年下半年以來消費互聯網逐步降溫,與硬科技投資提升這一趨勢有直接的關系。未來,資金在科技領域的投資仍會持續增加。”戈壁創投合伙人胡唐駿表示,“這些企業近幾年商業化取得了一定進展,無論是自我造血能力還是生存能力都會更強一些,資本更愿意注資加持。”

“隨著通用算法趨向成熟,行業應用和基礎算力的優化將迎來發展機遇。”胡唐駿認為,“在基礎算力層,專業加速器性能近年提高迅速,算力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是人工智能拓寬行業應用范圍的基礎,這其中存在著一定機會。而在應用層,目前還處于比較早期的階段,人工智能的應用以輔助功能為主,創業公司在具備大量非互聯網化數據基礎的垂直行業更容易構筑核心技術壁壘。”

他表示,“從投資人的角度,我們更傾向于尋找大賽道里能夠產生新的終端需求和龐大數據,可以供創業者分析挖掘、進一步商業化應用的機會。制造業是一個很重要的領域,其基礎龐大,生產效率提升空間大,近年來由于人口結構的變化和用工成本的提高,制造業進行自動化和信息化改造的空間巨大,系統性機會已經形成。”

抗疫為AI正名?

行業投資有望保持堅挺

AI是近幾年我國創投領域的熱門風口,不過曾一度陷入不接地氣、商業化困難的爭議,市場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質疑聲,而此次疫情無疑為AI技術與產業、行業的融合提供了放大鏡。

2月4日,工信部發布了《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號召盡快利用AI技術補齊疫情管控技術短板,充分挖掘AI技術在新型肺炎診療以及疫情防控的應用場景。記者梳理發現,目前AI應用幾乎覆蓋了疫情監測分析、人員物資管控、醫療救治、藥品研發等“抗疫”全流程,在減少人力資源消耗、提高效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片來源: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

 

來自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疫情防控中,智能服務機器人、大數據分析系統和智能識別(溫測)產品數量位居前三。計算機視覺、語音、大數據等人工智能技術成熟度相對較高,使用場景豐富,因此其代表產品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極大作用。比如智能外呼機器人在通知、回訪、篩查等場景中能夠代替人進行并發呼叫,減輕了基層工作者壓力;大數據分析系統在疫情地圖、人群追蹤、同乘查詢、趨勢預測以及輿情分析等方面貢獻較大,在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凸現。

而智能醫療輔助診斷系統、基因組檢測、藥物研發等AI產品數量則相對偏少,這主要是因為此類AI產品涉及算法與醫學知識的結合,專業性高,研發需要的技術和成本門檻高。記者注意到,在一級市場中,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出現了回暖跡象,今年一季度,專注于影像診斷、藥物發掘的多家公司紛紛獲得資本注資。

2020年Q1獲投的AI醫療公司(數據來源:IT桔子)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以下簡稱IDC)上個月將2020年全球信息技術(IT)支出增長預期從5%下調至4.3%,但其沒有做出AI支出放緩的預測。IDC全球AI研究主管Ritu Jyoti表示:“部分領域AI軟件的支出勢頭實際上會增強,這些領域包括客服代理、數字助理、自適應學習軟件、診斷治療系統和藥品研發工具。目前,IDC預計2020年AI支出將為480億~507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25%~32%。”此外,IDC還預計處在抗疫前線的幾個領域將投入更多資金發展AI,其中包括醫療、制藥和聯邦政府。

“此次疫情對AI行業總體來說,機遇大于挑戰。”胡唐駿同樣向記者表示,“從生產經營層面來看,無論是底層的算力還是上層應用,相對于其他行業,AI行業受疫情影響的程度都會小一些。而從需求層面來看,疫情對無人化、智能化無疑是巨大的推動,這類需求會在全球范圍持續增長。我建議,中國企業現在盡快抓住時間窗口去做好這部分的沉淀和場景的落地。此外,在今年加快新基建的建設過程中,5G與工業互聯網的結合等都會給AI行業帶來更大更好的發展空間。”

他認為,雖然目前創業者、投資人在尋找商業化切入點上有一定的挑戰,門檻相對比較高,但從結果上來看,一定會有更多的機會在AI領域涌現。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Ai 醫療 第四范式 云天勵飛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在线观看免费无毒不卡 | 五月婷婷免费视频 | 亚洲欧洲免费小视频 |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26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