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15 17:21:22
每經記者 陳晴 每經編輯 盧九安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中百集團(000759,SZ)成為湖北省和武漢市民生保供主力軍企業。這種形勢下,中百集團今年一季度業績如何?4月15日早間,中百集團發布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62億~1.82億元,同比下降708.44%~783.55 %。
進入4月份,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有所好轉,中百集團目前經營情況如何?“3月中下旬起,公司銷售開始逐步回升。”4月15日,中百集團證券部門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百集團是一家以商業零售為主業的大型連鎖企業,公司涉足的商業零售業態主要包括超市和百貨。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公司擁有連鎖網點1274家,是湖北省超市龍頭企業。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作為湖北省和武漢市民生保供主力軍企業之一,中百集團業績引人關注。就今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預虧事項,4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中百集團證券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按照政府部門要求,自從2月中下旬門店不再對個人售賣,實施以社區團購模式為主后,公司的銷售受到了較大影響。“社區團購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而且每個門店的接待量有限。”
回顧兩個月多月以前,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2020年2月14日,武漢正式啟動對所有小區24小時封閉管理。在不得外出背景下,社區團購成為武漢市民購物主要方式。
中百集團公告中也提到了疫情期間社區團購模式對經營業績的影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根據湖北省武漢市疫情防控的相關規定,公司下屬百貨、電器所有門店自1月23日起按要求閉店暫停營業,中百倉儲、中百超市、中百羅森等業態300多個門店也受疫情影響陸續閉店停業,保持營業狀態的近1000個門店大部分時間開展社區團購,銷售結構單一,導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就一季度凈利潤預虧,中百集團方面還稱,公司服從抗疫保供大局,以保供應、穩物價、惠民生為原則,平價銷售居民生活必需品,導致商品銷售毛利減少;疫情期間人工成本、配送成本劇增,員工防護物資和門店消殺等剛性支出增加,導致費用大幅上升。
經過兩個多月的持續防控,目前國內疫情形勢已經好轉,而武漢市已經于4月8日“解封”。那么,中百集團后續經營將如何發展變化?
“自從3月中下旬,公司旗下門店逐步恢復對個人銷售后,我們的銷售逐步回升。”中百集團證券部門工作人員介紹,4月份以來,中百集團旗下門店大部分已經恢復正常營業。顧客憑健康綠碼并測量體溫無異常后,可進店購物。當然,因為疫情防控仍未結束,除了對門店進行消毒等工作之外,如果門店顧客較多人員密集,將實施限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近期有投資者曾經就疫后中百集團門店租金減免事項進行提問。對此,中百集團4月2日回應稱,公司承租物業中有部分國資背景企事業單位,地方政府已就減輕企業負擔出臺了相關政策,后續會積極爭取對疫情期間租金減免支持。針對即將到期門店,公司會提前介入談判,并尋找優質資源爭取優惠,從整體上盡可能降低租賃成本。
除了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告,4月15日早間,中百集團還發布了2019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5.48億元,同比增長2.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1億元,同比下降97.59%。
對此,中百集團解釋稱,2018年倉儲門店拆遷補償凈收益為42910.62萬元,該項收益屬于非經常性損益,剔除該項收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4.06萬元。由此,相比于2018年,中百集團2019年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口徑相比增加854.68萬元。
近一周以來,中百集團股價小幅下跌,4月15日以6.65元/股報收,當天跌2.06%。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