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武漢酒館老板王帆:從志愿者回歸經營者,一定要記得還有一個身份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08 01:04:46

武漢酒館老板王帆說,拍志愿者的時候發現越來越多的人站了出來,他們自發地去做這件事。志愿者們貼油錢、捐物資、找資源,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大家幾乎忘卻了自己本來的身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微妙起來。

每經記者 岳琦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王帆攤牌了。

賬上有多少錢,幾個骨干都知道了:工資已經發不出來。一群人圍著一張小桌子坐在酒館的角落,每個人都表情凝重,上百平方米的店里沒有其他人,王帆還是把聲音壓得很低。

離解除“封城”很快了,后廚在做現烤的披薩,香味已經飄了出來,混著鮮啤的麥香,酒館有了煙火氣,卻不復往日的人氣。前廳的員工在給每個外賣單精心準備卡片。“沒辦法,只能把外賣做得精致一點,以前我們都是做體驗,沒做過外賣,每天頭疼的是排隊等位客人的抱怨。”王帆搖搖頭說。

4月8日解除“封城”的消息剛剛公布的時候,王帆還輕松地說,5家酒館、一個酒廠和一家貿易公司,10年后回頭看,損失兩百多萬不是很大的數字,企業老老實實做,就垮不了,這兩個月的經歷才是最重要的。

結束最大門店的財務會,他沒再提10年后要回味的經歷,眼前更緊迫的問題是,企業要活下去。作為國內老牌精釀啤酒廠的創始人和酒館主理人,王帆在“封城”的兩個多月里是另外一番模樣,那是他覺得能記10年的樣子。

參與拍攝的紀錄短片收獲過萬點擊,運送物資的電瓶車跑了3000多公里,兩個多月以來,王帆的身份是武漢疫情中的記錄者和志愿者。

“我確確實實看到很多人連生活最基礎的保障都沒有。”王帆覺得,去做志愿者也是被影響,拍志愿者的時候發現越來越多的人站了出來,“這是我們骨子里邊兒帶有的社會性”。

兩個多月,王帆懵過,也恐懼過,甚至逃避悲慘的事,“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微妙關系”讓他著迷,他也開始思考多重身份帶來的內心激蕩——“商業是最大的慈善”。

這是武漢疫情中的一個企業經營者的非典型經歷,也是武漢76天留下的珍貴記憶。以下為王帆自述,略經編輯。

武漢酒館老板王帆。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從酒館老板到記錄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微妙起來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人,2010年在武漢開了第一家酒館,取名“18號酒館”。也沒別的寓意,當初開店創業挺窮的,18萬元起家。

在武漢,酒館很受年輕人喜愛,生意也做得比較好,就把自己的收入都投入到了企業。這些年也沒買車沒買房,四處飄,有些人可能不太接受這種生活狀態,我覺得房子太貴了,還不如拿錢來開店,給廠里添加設備。掙了錢也是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2020年是我開店的整整第10個年頭,店面從武漢開到西安、鄭州,十年里我共經營了5家酒館,日常還打理一家小型的精釀酒廠和進口啤酒的貿易公司,生意都不算太大,但效益還不錯。

和往年一樣,我們計劃今年春節照常營業,雖然在媒體上看到了一些關于新冠肺炎的消息,但是剛開始大家并沒有那么重視??吹?ldquo;封城”的消息,我整個人都懵了,覺得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遇到過的事情。

后來我才知道,“封城”前和我在酒館一起聊天的一個朋友,家里就有兩個親人因為新冠肺炎走掉了,當時一下子就覺得疫情離自己很近了。

“封城”過了五六天以后,我就想著能不能出去做點什么,在家焦慮難安。

一個四川的朋友攝影師粒丁,剛到武漢沒兩天,就遇上了“封城”,被迫滯留武漢。粒丁對我說“來都來了,不如留下點什么”。于是,我和粒丁決定拍攝一部紀錄片,記錄武漢的特殊時刻,讓更多人了解武漢的情況。

我特地去買了一輛嶄新的電瓶車??钙饠z像機,騎上電瓶車,組成了兩人一車的野生攝制組,迎著寒風,我們開始用影像撰寫我們的“封城日記”。

在拍攝路途中,看到空無一人的京漢大道、吉慶街、凌波門……讓人心疼。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遇到一位清潔阿姨,她隨著節拍在路邊跳著廣場舞。她一圈一圈地跳著,就感覺特別的美,對那一抹橙印象特別深。

她們平常過年的時候非常忙,現在卻沒什么事可做。工作之余也想鍛煉一下身體,提高免疫力。

這些環衛工人大多是中老年人,也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日復一日,終歸是為了平凡的生活。

除了這些環衛工人以外,在接下來的拍攝中,我們接觸到了保安、商販、社區服務者、急救人員等,從他們的口中,我們也了解到了“封城”狀態下他們的生活,所有人面對災難依舊繼續生活著。

一個個接地氣、真實的畫面讓更多人看到武漢現狀,也獲得了更多繼續生活的勇氣。 

從志愿者回歸經營者:企業做好了,就是幫助其他人

我們去做志愿者也是被影響的。

拍志愿者的時候發現越來越多的人站了出來,他們自發地去做這件事。志愿者們貼油錢、捐物資、找資源,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大家幾乎忘卻了自己本來的身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微妙起來。

在紀錄片拍攝的時候,我們發現醫院物資缺乏,就開始做起物資接收與分配的工作。后期醫院物資充足了,我們又發現社區物資供應存在困難,我們又做起了社區的物資配送工作。

50多天里,我們大概跑了3000公里,走訪了6到7個社區,分發物資50噸左右。

整個事情我可能在中間只起了一點作用。有的人是捐物資,有的人是發物資,有的人是做兩者的聯絡工作,物資就在這些素未謀面的志愿者之間流動、傳遞、分發,大家都是憑借信任去做事,去拼命做事,沒有任何怨言。

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都很熱情,感謝我們的付出,我們彼此感謝,人與人之間的這份善意讓我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武漢這么多人自發地做這件事情。我覺得全國人民都會這樣做,只不過事情發生在武漢這座城市,這是我們骨子里邊兒帶有的社會性。

從3月開始,醫院物資變得充足起來,社區的組織性和功能性慢慢變強了,我們看不到特別明顯或者強烈的社會需求,志愿者也沒有以前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做的時候,我也開始靜下心來,思考企業后期經營需要面臨的問題。

我們以前可能疏忽了線上的客戶和線上的產品,因為做事兒的方式比較傳統,這次給我們好好地上了一課。之前我們對客戶群的維護沒有太主動,這也算是一個教訓,但是未來我們可能會把這一塊抓起來,做好私域流量。

另外,從員工工資的發放,到部分店面的房租,再加上酒館大量食材的腐壞和酒廠原材料的浪費等,損失了兩百多萬元。

本來打算春節營業而留在武漢的員工,除了繳納住房租金,還要考慮工資以外的保障,年前購買的食材雖然可以提供給員工食用,但遠遠比不上它們腐爛的速度。

不過,十年以后回頭看,這兩百多萬可能并不是一個特別大的數字,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各種手段再掙回來。但是這兩個月的這種奇妙的經歷是值得回味的,收獲的都是那些故事,沉淀下來的是一批很真誠的人,企業的核心比較不錯,老老實實做,就垮不了。

我也不知道疫情還會持續多久,很多企業陸續開始喊自救。我個人認為,對企業主來說,無論如何還不至于到沒有飯吃的地步,但是當我確確實實看到很多人連生活最基礎的保障都沒有的時候,我是能感知到的,首先是發自內心的社會屬性,盡可能先幫他們,然后才是對企業發展的訴求。

不過,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你一定要記得自己還有一個身份是企業經營者,最大的慈善是商業,企業做好了,就是幫助了其他人,也才有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 

從盼復工到愁工資:現在是真的要努力“活下去”

3月底,武漢4月8日“解封”的消息上了熱搜,各行各業開始復產復工。

我對復工后的報復性消費也沒有抱太大希望。疫情導致大的經濟環境沒有那么好,它會波及我們這種消費升級類的行業。

消費信心的問題是可以抄作業的,國內其他城市雖然街上的人已經很多了,但是從餐飲業的經營狀況來看,酒吧90%還沒有開始營業,剩下的10%也幾乎沒有一家店能超過以前銷售額的50%。

我們有一家新店,以往最多一天有將近500多單,可以做到4萬左右的流水,現在做外賣一天大概500到1000元的流水,差不多90%都沒了。30多個員工都想復工,但以目前的財務狀況,復工工資都很難發出來。

鄭州的店恢復到了保本的水平,已經很不錯了;西安店一直虧損,看那邊的股東怎么決定吧。

我們只期望國內外的疫情能夠完全消除,可能花兩三個月的時間,大家慢慢地找回消費信心。從外地復工的情況來看,火鍋、燒烤、奶茶是恢復得比較好的,大品牌和小社區店恢復得好一些,我們這種在“腰部”的是最慘的。

我們也提交了武漢酒館的復工申請,每天做消毒殺菌。看到文件說,餐飲、酒館這類場所應該是最晚恢復的,我們也只能繼續囤糧、等待通知。

酒廠的情況沒有那么差,現在已經復工,但是也只能做到以前的一半,勉強可以養得活員工。以前都是酒館養酒廠,現在則是反哺。同時,省外的客戶年前的貨也因為這么長時間沒有消耗掉,因此下游也沒有太多需求。

我們有一款武漢特色的櫻花鮮釀啤酒要出,希望可以聯合全國的酒吧一起來做首發,現在已經大概確定了100家。在同一天里,大家把其他的鮮釀啤酒都換成我們的酒,也是對我們的支持,這一批大概會有小一百萬收入,這樣現金流會好一點。

以前我們總希望自己更像一個國際化的品牌或者全國性的品牌,現在我們堅定了要做本土化東西的信念。我們出了30多款精釀啤酒,之前有“跳東湖”、“九頭鳥”這類本土化特色的款,現在也在籌劃出更多的武漢特色的款。

我們想盡量做成更本土化的品牌,與這個城市的人更相關的一個品牌,會加入很多武漢的印記進來。即使在國際化舞臺上,我們也會毫不吝嗇地去講,我們就是武漢的品牌。

武漢這個城市的文化根基是南來北往的碼頭文化,從啤酒原料特性上面來講很難做武漢特色。最近,我們正在找一些特別的原料,先出一款關于武漢疫情的酒,把武漢最近的一些新聞印在包裝的背面,做成紀念品,留下武漢特殊的記憶。

因為武漢這個城市發生了這么多的事兒,我不知道大家看待這個城市是負面的還是以同情的眼光,但我希望我能夠為這個城市做點什么,我會為我生在這個城市、在這個城市做企業而感到自豪。

對于企業來說,我們想能不能在此期間把自己的內部做得更扎實一點,爭取今年下半年不損失太多。

2019年我們大概做到了4800萬元的銷售額,當時的擴店計劃是4家,各種爆款都在設計,還擴了一個團隊做品牌升級,目標是2020年沖擊1個億的小目標。

因為拓展很大,去年就一直在喊“活下去”這個口號,結果現在才是真的要努力“活下去”。(實習生梁瑞馨對此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武漢酒館老板 志愿者 酒吧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玖玖资源综合视频在线 | 亚洲色成久久一本网 |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 在线中文字幕地址 | 亚洲性爱图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