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9 14:25:55
近日,鄂中生態總經理楊華登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楊華登表示,雖然經營受疫情有影響,但預計慢慢會恢復正常,預計全年影響不大,今年將再次遞交上市材料,沖刺IPO。
每經記者 吳治邦 每經編輯 陳俊杰
湖北是此次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而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及業內人士提供的數據顯示,湖北省磷肥產能占全國市場份額約30%~40%。有新洋豐、興發集團、鄂中生態、祥云股份等全國知名廠家。
那么,在保春耕、保春供的背景下,這些企業處于什么樣的境況,疫情是否直接沖擊到了公司經營,會給業績帶來多大的影響?復工復產是否遇到困難?政府層面是否給與企業支持?針對這些問題,鄂中生態總經理楊華登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楊華登表示:“損失差不多就是一個月的產能,雖然經營有影響,但預計慢慢會恢復正常,預計全年影響不大,今年將再次遞交上市材料,沖刺IPO。”
資料顯示,鄂中生態是一家集研發、生產、經營高濃度磷復肥和新型肥料為一體的企業,企業規模位居中國化工企業500強、中國化肥企業50強、中國磷復肥企業前10強。
鄂中生態總經理楊華登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NBD:公司大概是什么時候復工的?
楊華登:復工的準備工作做得很早,國家出復產復工政策,公司就在準備。湖北省復產復工的時間往后推過一次,公司拿到正式復產復工的批文時間是3月5日。但是對于我們農資企業來說,實際上部分基地并未停工,也就不存在著復工的問題。荊門基地之所以停工,是因為貨物運不出來,宜昌基地就一直沒有停工,員工都在全封閉生產,員工也沒放假,春節期間在廠里過年,不存在復工的問題。
NBD:目前每天各種化肥的產能大概有多少,是否滿負荷開工?
楊華登:現在各地保春耕,正是相對需求較大的節點。現在已經是滿負荷生產了。就具體的化肥產能來說,差不多1天1萬噸,與去年同期差不多,完全恢復了。
NBD: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怎么樣,有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又采取了何種措施保障安全生產?
楊華登:現在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很高,并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其實很多工人更愿意呆在工廠,因為在家里活動空間小,所以更希望呆在廠里,另外一方面還能有一定的收入。關于疫情防控,公司現在均安排員工在廠區里全封閉生產,并給與員工吃、住方面的保障。我們也是按照政府的防疫要求,工人口罩四小時換一次,因擔心手持式的測溫儀器不準確,還花幾萬元購買了紅外測溫儀。
NBD:疫情嚴重期間一度交通封閉,公司所處行業的市場格局有無變化?
楊華登:因為湖北是全國磷肥的重要場地,約占比30%~40%,對磷肥的供求關系還是有影響,比較明顯的是磷肥價格漲價了。另外,因為我們差不多缺席了省外市場一個月的時間,但是農民生產時間都固定的,有肥料的需求。比如山東地區,那邊比我們這邊復產復工時間早,那個時候都很恐慌,怕拿不到貨。我們原先的客戶沒辦法,只能選擇其他廠家了。
從整體的化肥需求來看,疫情還未對其造成影響。因為農民用肥的時間和用量基本差不多,農作物種植還是在按照相應的時間表在開展。但是疫情有可能會導致農產品的市場需求度下降,進而也會影響農作物市場的投入,這就會對我們的銷售產生影響。
NBD:目前交通還有沒有繼續影響公司的經營生產?
楊華登:現在好很多了,但還是有部分地區,比如說司機運貨回去以后,必須要隔離14天,導致幾乎沒有司機愿意跑運輸,目前還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另外,公司上游原材料供應商還有很多都沒有復工,現在我們廠里有庫存原材料,但最多還能堅持1個月。
NBD:總的來說,這次疫情給公司帶來哪些重大的損失?
楊華登:損失了一個月的產量。像我們春節期間,產量本應該比較大的,因為要準備春耕需求。一個月的產量現在想要追也很難追回來,我們現在已經是滿負荷生產了,原則上我們可以超產一部分,但也只能在10%左右,不可能把一個月的時間都彌補過來。
NBD:具體到鄂中生態的情況來看,你認為最需要解決的困難有哪些?
楊華登:十幾天前因為交通封閉,我們運輸肥料只能用火車運輸來保障需求。并且貨物運到后,又沒有裝卸工,比較麻煩。不過,現在這些問題都基本解決了。
NBD:公司曾經遞交過IPO申報材料,不過后來又終止審查,今年還有沒有這方面的規劃?
楊華登:一直都在繼續推進這個事情,我們今年就打算繼續遞交申報材料。
NBD:疫情對上市進程會有影響嗎?
楊華登:像今年這樣的情況,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可能會有點波動,但我們預計全年來看應該還好,總體不會和去年差太多。如果是在一定范圍內的話,我相信發審部門也是看得見的,希望會有一些支持。
NBD:從公司此前上市申報的材料來看,與所有同行業的公司一樣,公司具有高負債率的特征。在疫情期間,政府有無給公司一定的支持?
楊華登:關于財務壓力的問題,負債率高是整個行業的特征。雖然公司有一定壓力,但是我們合作的客戶都是先付款再發貨,根據訂單來實施生產,所以相對來說還是好一些。
政府擬給與我們包括金融方面、交通運輸在內方面一些政策性支持,但是目前還在進行中,我們期待這些支持措施盡快落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