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08 16:19:09
“我們武漢多個招聘平臺后臺數據顯示,一些優秀公司相同職位的求職者,同比去年大幅度下降?!背P“儇撠煹恼衅钙脚_遍布全國多個城市,但武漢目前的人才招聘市場低迷狀況明顯?!耙园l布在招聘微信公眾平臺頭條的招聘信息為例,處于同一梯隊的公司發出招聘需求,在其他城市有200位求職者應聘的情況下,武漢只有幾十人投簡歷,應聘人數僅為其他主要城市的2~3成。這可能也和市場有關,目前武漢復工時間不斷延后,很多原本計劃新年換工作的求職者為了保持穩定,也放棄了此前的離職計劃?!?/p>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梁梟
疫情之下,曾經活躍的武漢人才招聘市場顯得有些低迷。
“我們一共服務全國20多個城市。作為有著千萬量級人口的城市,武漢也是我們在招聘市場非常重要的城池。往年,3月是人才對接需求十分旺盛的月份,但今年的武漢人才市場對接顯得有些冷清。以我們平臺的數據為例,企業人才需求不旺盛,求職者也僅為其他主要城市的2~3成。”3月初,某招聘平臺負責人常小百(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出上述感嘆。
經歷大學創業、五年北漂之后,常小百和團隊在人才招聘市場打出一片天下。作為在武漢招聘市場深耕四年的從業者,常小百認為,目前如何實現人才需求精準對接,是一道不容忽視的考題。
在常小百的記憶中,武漢的人才招聘市場一直很活躍。“往年,即便在春節期間,我們也會同步更新一些招聘信息。但受疫情影響,今天我們停止更新信息很長一段時間,當時整個城市陷入停滯,企業的人才需求活躍度也逐漸降低。”
“最明顯的變化是線下機構。之前我們合作的一些線下教育培訓機構,線下服務門店本身業務就受到很大沖擊,且大部分處于停業狀態沒有收入來源,因而招聘需求寥寥無幾。”對于市場的變化,常小百感受頗深。另外一個重要的變化是招聘公司類型的變化。“每年三月,武漢各個類型的企業主均有大量的招聘需求,但今年的市場不一樣,大型工程類企業有許多崗位需求,第三產業、小微企業的招聘需求大幅度縮水。”
即便招聘崗位有所降低,但一些職位依然存在人才缺口。常小百提到,武漢的企業環境一直不錯,有很多大型互聯網公司、上市公司,目前上述公司依然迫切需求中、高端技術性人才,但不容忽視的困境是,一方面其他城市求職者很難進入武漢,另一方面本地人才又難以流動,因而面臨難以找到優質人才的難題。
在疫情影響下,常小百發現,視頻面試成為多家公司首選的面試方式。“往年,視頻面試更多在應屆生校園招聘時比較常見,由于企業招聘范圍廣泛,很多面試需要視頻完成。但在今年,線下招聘目前并不現實,一些互聯網企業也在武漢使用視頻面試的方式進行招聘。”
企業招聘的變化顯而易見,而在硬幣的另一面,求職者的熱情也并不高漲。
“我們武漢多個招聘平臺后臺數據顯示,一些優秀公司相同職位的求職者,同比去年大幅度下降。”常小百負責的招聘平臺遍布全國多個城市,但武漢目前的人才招聘市場低迷狀況明顯。“以發布在招聘微信公眾平臺頭條的招聘信息為例,處于同一梯隊的公司發出招聘需求,在其他城市有200位求職者應聘的情況下,武漢只有幾十人投簡歷,應聘人數僅為其他主要城市的2~3成。這可能也和市場有關,目前武漢復工時間不斷延后,很多原本計劃新年換工作的求職者為了保持穩定,也放棄了此前的離職計劃。”
在常小百看來,上述狀況和城市的復工節奏也有一定關聯度。目前,武漢大部分企業尚未復工,而其他城市的復工節奏顯然快一些,因而各個城市間求職者的積極性差異明顯。目前武漢的一些公共交通還未完全開通,應聘成功后,交通工具能否正常運行,也是求職者擔憂的問題。此外,目前很多公司招聘更多是希望未雨綢繆,現在的招聘是為未來儲備人才。等全面復工之后,有多少求職者能夠上班尚待觀察。
此外,常小百認為,武漢求職者面臨的另一大挑戰則是其他城市的工作機會減少。“目前武漢處于封城狀態,而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武漢求職者被錄用的機會。即便線上面試成功,但很可能用人單位會考慮武漢求職者受疫情影響能否按時上班,因而接受欲望也會降低很多。”
校園招聘市場也讓常小百擔憂。“武漢高校云集,按照往年的節奏,現在恰好是春招的火熱時期,會有很多大型企業來武漢高校舉辦宣講會。但目前,很多原本的招聘計劃只能通過在線宣講的方式進行,這也給應屆生的帶來一定挑戰。”
在常小百看來,校園線上宣講會的效果也會“打折”,部分應屆生也會選擇社會招聘的方式。為了能夠讓應屆生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希望在延長校園宣講會、拓寬就業渠道等方面,相關部門能夠制定相關政策。
“相比大型互聯網招聘機構,我們也是在夾縫中生存的小微企業。”常小百坦言,目前,其也調整了武漢地區的運營策略。與大型工程類企業合作時,先免費做人才招聘服務,等企業招聘到合適的人才,再考慮進一步的商業合作和廣告資源投放。
“目前,武漢的復工時間比其他城市晚一些,2月武漢招聘市場的下滑比較大,3月其他城市的招聘已經慢慢恢復到去年的同期水平。按照我們平臺的發展速度,原本預計今年的營收會達到200%增長,但目前也僅僅達到同期水平。”
“我從事招聘行業已經四年了,當時選擇這個領域創業,就是因為人才對接的是活躍度非常高的。但今年,我們這個行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所幸相比起2月的低迷,3月整個市場都在逐步回暖。我期待在漸近的復工腳步下,武漢的人才招聘市場也會有逐步回暖的過程。”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