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05 19:35:18
從短期來看,疫情對于共享經濟不同于領域既有“沖擊”,也有“刺激”,共享住宿、交通出行、家政服務等領域訂單量和營業收入大幅減少;而從長期來看,共享經濟“危”中藏“機”,人們在線消費習慣得到進一步培養,產業互聯網發展亦面臨新契機,客觀現實也會倒逼新業態領域制度創新加速。
每經記者|劉洋 每經編輯|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3月4日,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達32828億元,同比增長11.6%。
其中,生活服務、生產能力、知識技能三大領域共享經濟交易規模位居前三。此外,網約車客運量占出租車總客運量的比重已達37.1%,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而在線外賣收入占全國餐飲業的收入比重達12.4%,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
不過,2019年年末爆發的新冠肺炎,對于眼下以共享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產生巨大影響。對此,《報告》指出,從短期來看,疫情對于共享經濟不同于領域既有“沖擊”,也有“刺激”,共享住宿、交通出行、家政服務等領域訂單量和營業收入大幅減少;而從長期來看,共享經濟“危”中藏“機”,人們在線消費習慣得到進一步培養,產業互聯網發展亦面臨新契機,客觀現實也會倒逼新業態領域制度創新加速。
過去幾年,在新經濟領域中,共享經濟可謂風生水起,無論是共享出行領域的硝煙彌漫、你來我往,還是共享住宿潮流下Airbnb(愛彼迎)的流行,似乎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每個側面,都有共享經濟的身影。
不過,《報告》顯示,不同于早先共享經濟的野蠻生長,2019年,共享經濟似乎正從追求規模和速度的粗放模式,向更注重質量和效率的集約模式加速轉型。
一個明顯的例證便是,2019年,我國共享經濟直接融資規模僅714億元,同比下降52.1%。其中,融資規模前三位分別是知識技能、生活服務和交通出行,融資金額分別為314億元、221.5億元和78.7億元。
雖然直接融資規模下降幅度大,但無論從市場交易規模,抑或參與人數及細分領域發展的表現來看,共享經濟依然保持較快的增長。
《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32828億元,同比增長11.6%;生活服務、生產能力、知識技能三大子領域交易規模位列前三,分別為17300億元、9205億元和3063億元,同比增長8.8%、11.8%和30.2%。
同時,2019年,我國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8億人,而參與提供服務者人數亦約7800人,同比增長4%。對此,《報告》指出,共享經濟領域促進了靈活就業、兼職就業、創新式就業等新就業形態的發展,并在就業支持和為從業人員賦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就細分領域而言,2019年,網約車客運量在出租車總客運量中的占比已達到37.1%,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共享出行服務支出在城鎮居民交通支出的占比達11.4%。此外,2016-2019年,網約車用戶在網民中的普及率亦由32.3%提升至47.4%。
在線外賣收入在2019年在全國餐飲業收入中的比重達到12.4%,相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而在2016-2019年期間,在線外賣用戶的普及率則由30%,提高至51.6%。
同樣是在2016-2019年,共享住宿用戶的普及率由5%提高到9.7%,而共享醫療用戶普及率則由14%提高至21%。
此外,《報告》顯示,相較于傳統服務業態,2016-2019年主要共享服務業態收入的平均增長速度大幅高于傳統服務業態,其中,餐飲領域達7.3倍,住宿領域達5.8倍。
一方面共享經濟發展平穩,另一方面,在監管、社保等方面,共享經濟亦面臨亟待解決的問題。
《報告》指出,在監管方面,地方自由裁量權過大導致平臺企業疲于應付,企業運營合規成本為之加大;監管部門之間缺乏有效協同,影響治理效能。而在社保方面,與平臺靈活就業相適應的社會保險體系建設滯后,社會保險和商業防線的力度和范圍嚴重不足。
不過,隨著2019年新冠肺炎的突然來襲,其所造成的沖擊則是目前共享經濟平臺所面臨最迫切的問題。
就共享出行領域而言,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的體驗出行中,某網約車平臺司機對記者表示,直到當天下午,他才接到第一單。由于訂單量的大幅下滑,平臺為司機減免一半租金。
對此,《報告》指出,“疫情帶來的沖擊只是短期的,一旦疫情結束,被壓抑和限制的消費與生產活動將得到恢復。”“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重點領域的發展潛力將加速釋放,平臺企業商業模式將更趨成熟,平臺企業上市步伐有望加速。”
何以上市步伐將有望優速?《報告》指出,一方面,上市的政策環境對共享平臺越來越有利,無論是2019年科創板的正式開板并開始正式交易,抑或是港股放開同股不同權的限制;另一方面,共享平臺經歷數年發展,具備一定基礎,為提升企業形象、吸納社會資金,加速上市成為諸多共享平臺的戰略選擇,同時,近兩年一級市場融資難也成為平臺選擇上市的重要推動因素。此外,隨著共享經濟平臺的不斷長大成熟,風險資本退出意愿也越來越強,平臺面臨的上市壓力也隨之加大。
不僅如此,《報告》預計,隨著市場的恢復,諸多領域的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行業洗牌和格局調整的步伐也將加速。其中,區塊鏈技術將成為共享經濟發展的新熱點。
“平臺一方面將加大在共識、密碼、分布式通信與存儲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另一方面,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研究,也將得到加強。”《報告》指出。不僅如此,區塊鏈技術還有望在數據共享、與知識技能共享相關的產權保護、共享平臺的信息體系建設等場景進一步加快應用。此外,共享制造也將成為“十四五”期間制造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
在此背景下,雖然2020年共享經濟增速將因疫情影響而出現一定幅度的回落(8%-10%),但《報告》仍指出,“2021年和2022年增速將有較大回升,預計未來三年間共享經濟的年均復合增速將保持在10%-15%的區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