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24 09:15:53
每經記者 余佩穎 謝陶 楊棄非 李孟林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冬季的瑞士達沃斯小鎮,萬里無云。每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都會匯聚于此攪動世界的風云。
黎明前的瑞士達沃斯小鎮,靜謐無云。
1月21日,已經走過半個世紀的達沃斯論壇迎來第50屆年會。政界名流、金融巨子、行業翹楚逐一登上這座最令世人矚目的舞臺,一舉一動都能掀起大量關注。
今年,有近3000名全球各界知名人士出席本屆年會,其中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德國聯邦總理默克爾、意大利總理孔特、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阿澤雷多等。
超過100位超級富豪也參加了此次年會,包括美國橋水公司創始人雷•戴利奧、黑石集團首席執行官蘇世民等達沃斯常客。這些富豪的資產總額合計超過5000億美元,可謂是“富可敵國”。
與此同時,達沃斯還被認為接下了巴黎的“接力棒”,可持續發展成為年會現場最具流量的話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帶你走進本次盛會,詳解四大主題。
主題一:數字經濟展望
三大關鍵詞:平臺公司 數字貨幣 人工智能
在過去十年間,世界各地出現了大量使用數據驅動商業模式的數字平臺。“中國在世界數字經濟領域總體處于中上水平,在電子支付、人工智能和5G等領域是全球的領導者。”世界經濟論壇數字貿易部總監范子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這些佼佼者中,中國電商企業阿里巴巴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如今阿里巴巴擁有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近60%的份額。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冬季達沃斯現場表示,平臺經濟的核心在于能否真正為他人創造價值。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們關心如何把互聯網的力量應用到真實的商業世界里,幫助我們的客戶創造價值。我認為平臺經濟的核心是我們是否能真正為他人創造價值,正因為能夠創造價值,人們才想聚集到一起,然后我們一起才形成一個平臺。平臺不是阿里巴巴,平臺是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合集,這才是關鍵。”
在張勇看來,“平臺會不斷進化,新的平臺總會出現。人人都是平臺,都可能是彼此的利益相關者。”
當平臺企業一邊推動著數字經濟列車滾滾往前時,金融貨幣體系卻正在迎接數字化發起的新興挑戰。
“如果要將科技、數字化對金融服務業的挑戰比作一道拱門,那么之前可以說挑戰還處于拱門的很前端,例如機構僅僅是換上了一個新的用戶界面,但目前挑戰已經來到拱門的最頂點,拐點已至——隨著區塊鏈、數字資產、穩定幣的崛起,目前數字化已影響到了金融系統的核心——貨幣發行、流通、使用等。”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首席執行官阿萊爾在達沃斯論壇現場說。
他提及,“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即Facebook)的穩定幣計劃(即Libra)震驚了世界,其觸及到了金融系統的核心,擁有全球幾十億用戶的平臺公司的滲透力可想而知。如今,中國央行還在研究推出央行數字貨幣。我們都意識到了現在的挑戰。”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前全球副總裁朱民在現場談及Libra時,稱“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金融生態”。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前全球副總裁朱民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朱民在現場對新浪財經表示,“短期來說,天秤幣是跨境支付(手段);中期來說,它是一種國際貨幣,會對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帶來一系列沖擊。如果它最終能夠以區塊鏈供應鏈為基礎完全實施,能完全有智慧平臺做自下而上交易的話,它會根本上改變了整個金融生態——在這個平臺上是沒有什么區分:銀行債券、股票、邊際產品等等。”
在數字經濟藍圖之下,一個由德勤預計到2025年規模將超6萬億美元的市場正迅猛發展,這便是世界人工智能。但當人工智能技術一次次突破瓶頸的捷報傳來之時,由它可能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又將其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
“人工智能不會對人類有傷害,我們研究弱人工智能,是有邊界,人工智能技術提高后,大大創造財富。今天我們的絕對財富增多,貧富懸殊加大,是社會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在冬季達沃斯的現場說。
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任正非認為,在二三十年之內,或者更長的時間之內,《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哈拉里提到的電子技術侵入人類思維和人形成一種新的形態不會出現。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則在年會現場要求對人工智能進行必要的監管。皮查伊在接受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采訪時稱,人工智能最終將產生比電力更大的影響,但也有巨大的破壞潛力。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認為,我們需要一個共同的框架來對待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我們人類正在研究的最具影響力的技術之一,它比火、電或我們已經研究的任何其他更大的東西都更具影響力。當然,在擁有非常積極的一面的同時,它也有真正的負面后果。”皮查伊在會上說。
范子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因數字經濟發展而積累的海量大數據將帶來個人隱私受到侵犯、平臺壟斷等問題。大數據將成為一種新的壟斷方式。只有把數據更好地向社會共享,才能促進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科技進一步發展。”
主題二:全球經濟預測
2020年有望溫和回升 前路仍現諸多風險
右上角的電子顯示屏清晰地顯示著此次冬季達沃斯密集的議程。不同主題的議程與世界未來的走向息息相關。
在冬季達沃斯年會現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19年估計的2.9%上升至2020年的3.3%和2021年的3.4%。這一最新預測相較2019年10月該機構發布的預測分別下調了0.1和0.2個百分點,下調主要反映了幾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濟活動出現意外的負面變化,但IMF仍認為,整體而言,全球經濟觸底企穩的跡象顯現。
此外,最新預測中,IMF上調中國2020年增速預期0.2個百分點至6%,原因在于貿易局勢的緩和或緩解近期的周期性疲弱。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美國首府華盛頓代表中美雙方政府簽署了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而此份協議的簽訂扭轉了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惡化的趨勢,為日后的談判協商奠定了基礎。
盡管IMF對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測顯現小幅下調,但相較聯合國于1月16日發布的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展望》報告,IMF對來年經濟發展顯得更為樂觀。在聯合國的報告里,預計2020年全球GDP增速僅為2.5%。
1月20日的達沃斯還迎來了另一份有關全球經濟發展的報告,普華永道在論壇現場發布了2020年CEO信心指數調查的結果。調查顯示,全球CEO對于全球經濟擴張以及公司業績增長的信心在過去一年內經歷了斷崖式下跌,至10年來最低水平,只有中國CEO情緒相對樂觀。
接受調查的1581位全球頂級CEO中,有超過半數(53%)CEO認為接下來經濟增速會進一步放緩。在過去兩年內,這個比例從5%飆升到53%,標志著CEO的悲觀情緒創下歷史新高水平。
盡管CEO 的信心在2019年受到重大打擊,但他們仍然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即便將出現增速放緩,但仍會繼續擴張,不會陷入經濟衰退。這一看法與IMF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有著類似的結論。
“和去年相比,今年最主要的發現就是全球CEO們所持的悲觀情緒,除了中國例外。悲觀情緒主要體現在對全球經濟的預期,以及CEO在未來12個月可能帶來銷售增長的能力。中國的CEO們看到更多的是上行的趨勢,而并非下行的。此外,中國企業在平衡技能提升和科技方面做得特別好,也許這也是為什么中國CEO對于經濟的信心要強于別的國家。”普華永道全球主席羅浩智在達沃斯現場對媒體表示。
綜合多家機構在達沃斯現場發布的未來經濟展望,2020年全球經濟的發展預計溫和回升,但仍有諸多因素可能造成不利影響,如貿易緊張局勢爆發,金融動蕩、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任一因素的惡化都可能致使全球經濟的復蘇進程走向脫軌。“若各種風險得到控制,世界經濟活動在2020年可能會略有好轉。”聯合國在報告中這樣寫道。
主題三:更響亮的中國聲音
共建包容開放的世界經濟
除氣候變化外,全球還面臨經濟摩擦、政治爭端、貧困和不平等問題。面對危機,團結協作、相互信任、互利互惠,共克時艱是國際社會的唯一出路,其核心就是凝聚全球力量。
而凝聚全球力量,離不開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總監塞巴斯蒂安•布庫普就表示:“基本上要應對任何一項挑戰,都不能缺少中國的引領作用,中國也確實發揮了這一作用。”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者,在凝聚全球力量的進程中處在關鍵位置。
成立于1971年的達沃斯論壇已走過半個世紀,今年迎來第50次年會。
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題為“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致辭中表示:“解決經濟全球化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共建包容開放的世界經濟。逆勢而動,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沒有出路,最終損害全球利益。各國應堅持平等協商、同舟共濟、合作應對,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韓正還表示,2017年,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發表歷史性演講,堅定支持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的理念與達沃斯的愿景有著相似的內核。1月21日,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表示:“在達沃斯,我的愿景是要打造一個全球的地球村,鼓勵政府、企業以及公民社會等利益攸關方之間的互動。作為全球的利益相關者,我們必須要采取行動。”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中國在冬季達沃斯的“存在感”越來越強。此次參會的中國企業界人士包括華為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EO)任正非、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張一鳴、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等一眾“大咖”。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德維表示:“對于中方參會者而言,今年又是創紀錄的一年,一共有136位中方參會者將參加此次年會,超過了2017年的120位和2016年的93位。”
艾德維表示:“我們對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和商界領袖感到興奮,他們通過‘工業4.0’改進了業務,并尋求全球化和運營的新機會。中國的專家和學者也將以中國的視角和敘述方式,在達沃斯主持對全球性關鍵問題的討論,以增進理解。”
主題四:可持續發展
未來10年全球五大風險首次全部與環境相關
在2020年冬季達沃斯召開一周前,世界經濟論壇在倫敦發布了《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合世界各國750多名專家意見為一,報告表示,未來10年的全球五大風險首次全部與環境相關。極端天氣事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措施的失敗、重大自然災害、生物多樣性受損和生態系統崩塌、人為環境破壞是七百余位受訪者認為最可能發生且產生嚴重影響的全球風險。
“凝聚全球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2020年冬季達沃斯的年會主題,施瓦布歡迎致辭里的一句發言擲地有聲,“我們不想給下一代留下一個更加敵對、更不宜居的世界”。
而作為下一代,在歐洲名聲大噪的“氣候女孩”格蕾塔•通貝里成為了此屆年會的座上客,這是通貝里成為《時代》周刊2019年度人物后迎來的首個重要國際舞臺。同時,她的推特“冤家”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出席了此屆冬季達沃斯并發表講話,不過這位總統的發言詞中并未就氣候變化和環保問題著墨過多,只是宣布美國將參與植樹10億棵。
美國總統特朗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氣候女孩”通貝里一直處在爭議的漩渦中心,早前因其激進的氣候保護言論還受到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挖苦。就在這位美國總統講話結束后一小時,通貝里在她的發言中談及了植樹減碳一事,兩人的言論互為交鋒,隔空互懟引爆了推特的話題榜,成為達沃斯首日的熱門話題。
“我們并不是要你們通過付錢讓別人在非洲等地植樹來‘抵消你們的排放’,而同時像亞馬孫這樣的森林卻在以無限快的速度被抹殺。植樹當然是好的,但它還遠遠不夠。”這位環保少女在會上說。
“氣候女孩”格蕾塔•通貝里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此屆年會現場,通貝里對待低碳減排的態度一如以往地堅定,“讓我們把話說清楚。我們不需要‘低碳經濟’,我們不需要‘降低排放’,我們的排放必須停止。在我們擁有可以大規模減少排放的技術之前,我們必須忘記凈零——我們需要真正的零,”通貝里在現場呼吁道。
“真正的零”并非通貝里的一家之言,被譽為“氣候經濟學之父”的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在冬季達沃斯現場表示,如今由于氣候變化帶來的流離失所、家園破壞堪比沖突與戰爭,干旱、山火和颶風肆虐全球。《巴黎氣候協定》審慎地把氣溫上升1.5度定為氣候變化的最高目標,這意味著我們要在2050年實現碳的零排放。
全球知名咨詢機構麥肯錫在冬季達沃斯現場發布《氣候危機和響應:物理性風險和社會經濟影響》的報告。作為報告的作者之一,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聯席主席華強森(Jonathan Woetzel)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據其研究,到2050年,氣候危機所造成的社會經濟影響將上升大約2到20倍。“以越南胡志明市為例,受季風性洪水影響,其潛在經濟成本將從現在的1千萬到4千萬美元之間,上升至15億~85億美元。”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物種消亡成為接受詢問的專家和決策人的最大憂慮之一。報告指出,動植物種類目前消失的速度要高出1000萬年來平均速度的數千倍。
白鱘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之尾停止了游動,宣告滅絕。這個被稱作長江水里“活化石”的物種,游過了白堊紀卻游不過混凝水土筑起的水壩,幸存于恐龍大滅絕時期卻活不過人類日益增強的自然改造能力之下,最終消失于世,成為滅絕動物列表中的一行記錄。
此外,該報告還寫道,“氣候變化對我們的影響比很多人所預期要更嚴重、更快”。報告指出,過去5年是自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自然災害將更頻繁、更嚴重”。
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為期四個月的熊熊大火肆虐了澳大利亞近10萬平方公里的林地,5億物種困于這場叢林野火中。在這背后是全球變暖,更加炎熱的夏季,破紀錄的高溫,長時間的干旱,而澳大利亞是人均碳排放最大的國家之一。
當海平面在上升,當氣候變化誘發的大火在燃燒,當越來越多的物種處于生死一線間,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認為2020年將是“世界各國領導人必須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修補、恢復合作體系的一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