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22 18:07:19
每經記者 高苗 每經編輯 師安鵬
?70后賀增林個頭不高,敦厚中透著精明,在老將撐局的陜西民企家里,算是比較醒目的“青壯派”。早年,其放棄西工大留校機會投身商海,29歲積累千萬身價,后涉足軍工領域……43歲那年,旗下公司天和防務頭頂“中國民營軍工第一股”光環,成功登陸資本市場。賀氏夫婦身家因此一飛沖天,以64億摘得陜西首富桂冠……
豈料,風光并未持續太久。
因過度依賴軍品,上市后的天和防務一路跌宕,往往掙扎于自救。隨之而來的是,2019年胡潤富豪榜中,賀氏夫婦以23億身價排名陜西第8,財富大幅縮水。
一番挫折之后,賀增林轉而盯上了5G風口,不惜投入巨資——這一次,前首富能否“卷土重來”?
90年代那波下海潮,大學剛畢業的賀增林沒經住“誘惑”。
其留校工作僅僅半年后,便投身創業——先是租用母校圖書館十多平米場地,經營教育類IT產品;很快又創建西安信風機電有限公司,掛上了董事長兼總經理的頭銜。
骨子里“不安分”的人,往往能干出非凡之事。
6年后,也就是千禧年到來之際,29歲的賀增林已坐擁千萬身家。
幾乎同一時期,我國國防科技工業有了新的發展——總裝備部成立,之后,國星通信公司作為中國首家高科技民品企業,開始進入軍品領域……
受此啟發,賀敏銳地嗅到變革萌芽時期的機遇味道——涉足軍工領域,或能大有作為。而且,賀在后來接受采訪時坦陳,“我的父親是名軍人,我內心一直以來都有報效國防的情結。”
說干就干!
2001年,西安天偉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成立,賀增林開始介入軍工產品。
▲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高苗 攝
民營企業涉足軍工,怎么看都是一項艱難挑戰。
除了軍工資質辦理的難度,質量方面的高要求,軍品研發生產環節也費時費錢。更不要說,這是一個相對壟斷的行業。
賀增林偏就大著膽兒趟了進去!
盡管很長一段時期,公司經費主要依靠其他民品公司輸血和借貸融資,但磨刀不誤砍柴工,隨著軍品技術日趨成熟,加之市場政策逐步放寬,公司進入快速發展期。
熟稔于商業運作的賀增林并不滿足于此。
2010年,完成公司股份制改造后,天和防務踏上了資本市場的征程。
回頭再看,上市帶來的利好,相當豐碩。
頭頂“中國民營軍工第一股”的光環,2014年,天和防務上市后股價連續漲停,更因沖入百元股行列,成為當年最受市場熱捧的新股之一。
《2015胡潤百富榜》顯示,憑借公司上市這一操作,賀增林、劉丹英夫婦更是首次沖頂富豪榜單,即以64億元財富成為陜西首富。
風光無限,概莫如是。
但橫空出世的明星股背后,賀增林的日子并不好過。
凡事講求過猶不及,公司業務過度依賴軍品,也得承擔相應代價——繼上市當年凈利潤同比下滑近五成,2015年業績更是嚴峻,扣非凈利潤-7149萬元。
如此情形下,久經商海的賀增林,倒是一如當年敏銳果敢。
其于軍品之外,迅速調整戰略布局,開辟民品發展之路。尤其2015至2016年,兩年時間里,天和防務以并購、增資的方式,前后花費約2.5億對5家涉民品公司實現控股。
密集出手,自是有所期待的。
怎料,這番“五子良將”布局民品的精心籌謀,并未達到發展預期,卻因壞賬“陷阱”吞掉四年的凈利潤。
繼2015年主業虧損之后,2016年至2018年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9104萬元、-1.12億元和-1.84億元,主業連續四年虧損。
好在2017年,天和防務變賣資產,公開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西安天和軍民融合創新技術研究有限公司80%的股權,最終才以1.80億的收益扭虧為盈,避免了“披星戴帽”。
但不可否認,多虧了早前布局,自營業務萎靡的天和防務,還能依靠旗下控股子公司,扛起增收重擔。
以2018年為例,深圳市華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揚通信)和南京彼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南京彼奧),兩家子公司共為天和防務貢獻超70%的總營收。
守得云開見月明。
艱難前行下,賀增林還是在2019年抓住了一絲曙光。
搭車5G行業熱點事件,披露子公司推進華為供應商認證工作,而后開展待落地的5G項目……樁樁件件,既囊括了熱點,又是自家業務范疇。
盡管深交所也曾發出關注函,質疑其借炒作概念抬高股價,但賀增林還是將風口抓在了手中。
據天和防務日前披露的2019年度業績預告,去年公司業績不僅實現扭虧,尚能預盈8200至8700萬元。
給出的原因也簡潔明了:圍繞5G 產品和國產化替代,通信電子業務訂單穩定增長……
天和防務的苦日子,眼瞅著熬出了頭。
由西部大道一路向西,同上林苑四路交匯的西南角,即公司新址所在。規整氣派的辦公樓前,“踐行軍民融合戰略,服務國防科技事業”的紅色對聯,頗為惹眼。
然而股價大漲之際,大股東卻頻繁套現——截至去年12月9日,賀氏夫婦通過大宗交易與集中競價方式,累計減持910.36萬股,套現約2.05億……白白葬送了一波好人緣。
不過話說回來,去年嘗到甜頭的賀老板,借著5G的風口,看起來是要大干一場了。
去年年底,公司投資約17億元的“西高新天和防務二期5G通訊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加上最近斥資6億加碼民品業務的新動作,或可看作公司轉型升級的更進一步。
其實,梳理公司早前年報,不難發現其間滲透的轉型訊號。譬如,“緊抓5G機遇,擴大產能并形成規模銷售”等等。
頻頻動作之下,外部環境也出現更多可能。
不久前,陜金資出手3億對其“紓困”,多少透出“看好”之意。
眾所周知,對民營企業而言,國有資本的介入,意義深刻。
賀增林自然樂見其成。
眼下,天和防務旗下全資、控股的14家子公司,已然形成一條電子產業鏈。
包括華揚通信致力于環形器、隔離器等微波無源器件,南京彼奧專注于產業上游鐵氧體材料業務,成都通量則專注微波芯片的設計開發——將5G視為通信板塊核心支點后,早前產業上下游的布局體系也愈發明朗。
作為實際操盤手,賀增林對此相當上心。其不僅多次在公開場合“推銷”公司業務,此前參加陜西省政協會議時,亦就5G領域事項做出相關提案……
20多年,賀增林已從弱冠走向知天命,唏噓過往中,天和防務也步入新階段。且看,在前首富的籌謀下,這只昔日的明星股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