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5年跌去80% 影視股能否搭上開往春天的地鐵? | 2020新展望之影視股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08 16:12:33

每經記者 畢媛媛 溫夢華 許戀戀    每經編輯 杜毅    

2020年股市開盤第一天,大盤紅彤彤一片;經歷了“寒冬”的影視股終于在這一天集體感受到了一絲暖意。

這種漲勢,進入2020年以來,就沒有停歇。

截至2020年1月7日收盤,慈文傳媒、唐德影視等漲停,中國電影、上海電影、萬達電影、華誼兄弟、金逸影視、文投控股等多支影視股也漲勢喜人,各家的市值也水漲船高。

從2015年“高歌猛進”到2018年的稅收風暴及后續一系列動蕩,再到2019年資本退出、商譽減值、項目減少……影視行業在資本市場不受待見的體現是:“連券商機構都懶得前去調研,更不用說研報和市盈率了。”

一位分析師甚至說:“沒有辦法直接說賣出這種評級,所以我們只能閉嘴。”

持續近兩年的低迷后,影視股似乎真的迎來了雨過天晴。

步步驚心 回望2019 行業翹楚凈利潤也下滑超50%

整個2019年,依舊是帶著磨難的一年,尤其是頭部的影視公司,在改革的浪潮中難以及時更換風舵,因而受到的創傷更為明顯。

印紀傳媒 退市,5年A股黃粱一夢

市值曾高達480億,力壓光線傳媒、華誼兄弟,印紀傳媒一度是資本市場的寵兒,但最終走向退市時,市值只剩下不到5億元。

2019年10月10日,深交所公告稱決定終止*ST印紀股票上市,2019年11月29日,*ST印紀經過30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正式摘牌。自此,*ST印紀成為2019年A股市場第四家,影視股唯一一家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 

2019年9月8日,在股票面值連續多日低于1元的不利情形下,*ST印紀董事長、總經理吳冰現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表示正在尋求破產和解,希望盡力挽回公司,但最終并未獲得支持。

印紀傳媒登陸資本市場5年,有不少拿得出手的作品和業績,但最終一聲嘆息。“既然資本要和電影捆綁在一起,就要相輔相成,資本永遠是靠內容和題材增值的。”某位不愿具名的行業資深人士曾告訴記者。

歡瑞世紀 連續四年財務造假,遭重罰

上市能造富,也會把藏在陰暗處的污垢連根帶出。 

曾頂著楊冪、李易峰、楊紫、賈乃亮等多個明星光環的歡瑞世紀(000892.SZ),為了順利完成借殼上市,從2013年開始連續四年,通過虛增營收、虛構收回應收款項等手段給利潤數據大肆注水,最終遭到證監會的處罰,罰款數百萬元。在影視資產估值泡沫化的巔峰之時,歡瑞世紀憑30億成功借殼上市,歡瑞世紀的前身是2006年成立的三禾影視,主要業務細分為電視劇、電影、游戲以及藝人經紀,其中電視劇業務占據公司業務的半壁江山。

唐德影視 拋售子公司,換取現金流

同樣,與范冰冰互相成就的唐德影視,也遭遇業績變臉。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0.55億元,與2018年同期相比,下滑159.35%。不僅如此,唐德影視還以420萬元的低價拋售子公司翎刻影視股權,以換取現金流。

馮小剛 賀歲檔締造者被市場遺忘

曾經的“影視第一股”華誼兄弟,連續3年缺席春節檔,王中磊日前在全員信中反省,2019年是華誼兄弟創業以來最為艱難的一年,2019年華誼兄弟主投主控的電影一片空白,“作為一家以內容生產為核心競爭力的傳媒公司,這樣的失誤堪稱致命。”Choice數據顯示,華誼兄弟近兩年虧損超17億元。 

與華誼兄弟一路風光起來的馮小剛,也折戟在自己最拿手的賀歲檔。由馮小剛導演的《只有蕓知道》上映半月有余,票房1.56億元,他在微博中感嘆英雄老矣:“看完電影,有嫌慢的,平的,淡的,看不下去的,您花了錢,罵幾句出出氣都應該。”他可是當年說出“因為有垃圾觀眾才有了垃圾電影”的“小鋼炮”。

不僅是馮小剛、范冰冰們處境艱難,“影視寒冬”還擊中了現如今圈內許多明星的窘境,比如在綜藝中直言自己無戲可拍的明道,迪麗熱巴在社交軟件中表示自己已經8個多月沒有拍戲。有媒體報道稱,根據廣電總局的統計,2019年全國9400名演員中,20%的演員只有一部作品播出,65%的演員更是失業了一年。就連盛極一時的橫店影視城,劇組也是門可羅雀。

2019年12月6日,在“2019天府金融論壇——文化金融峰會暨金融智能審判平臺發布儀式”上,參會嘉賓表示: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

這些艱難的背后都反映了當下影視行業的處境。

光線傳媒 行業最大贏家 但2019三季度凈利潤還是同比下降51.46%

2019年暑期檔,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終以50億元的票房奇跡為電影市場注入一劑強心劑,也使得光線傳媒成為影視公司2019年最大的贏家。

截至目前,《哪吒》累計票房50億元,其中分賬票房46.17億元,貓眼專業版顯示,片方票房為18.11億元。按照光線此前的公告可以大致推算出光線傳媒在《哪吒》中的投資比例約為64.6%。這意味著,50億元的票房成績,光線作為主出品方可獲得收入11億元左右。

“光線的股價相對其他公司更加穩定,雖然作為內容公司歷史股價也免不了波動。” 天風證券副所長、傳媒互聯網首席分析師文浩認為這和光線傳媒的經營理念是高度相關的,“光線傳媒一直持續不斷進行產業布局和戰略拓展,并購上積極而不盲目,大的投資基本不犯錯,投資貓眼又獲得很好的產業影響力,資產負債表比較健康。很多人羨慕2019年《哪吒》火了,但其實光線彩條屋從2015年就開始成立了,是多年積累結果。” 

能在大環境下表現穩定甚至驚喜,華創證券影視傳媒分析師肖麗榮則指出這和光線傳媒的商業模式或有很大關系。“就算沒有《哪吒》,光線傳媒股權投資+單片投資的商業模式也會給投資者一種比較安全的感覺。從產量來講,公司本身每年自身10~15部電影能夠保障,此外光線還股權投資了60多家內容制作公司,這些內容公司能夠給他提供豐富的內容,每年的量和質都能有一定的保障。”

據光線傳媒2019年三季報最新數據顯示,光線傳媒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4.6億元,同比增長91.4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1億元,同比下降51.46%。

“春節的《姜子牙》很關鍵,如果《姜子牙》能夠再次火爆的話,光線還會有很好的一個表現。”倪爽向每經記者表示,“如果票房成功,大家至少能夠認為中國的電影公司能夠擁有打造大型動畫IP的能力,對整個中國影視產業工業化會有一個體現,能提高估值。”

北京文化  《流浪地球》票房近47億還是拉不動股價

截至影視股2019年12月26日區間股價跌幅統計來看,影視股頭部公司文投控股、萬達電影、華策影視區間累計跌幅均超10%,文投控股2019年累計跌幅超20%。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春節檔最大贏家北京文化也榜上有名,2019年初至2019年12月26日區間累計跌幅超10%。

行業IPO 2018年至2019年,A股影視公司無一家過會

數據顯示,2014年~2019年共有10家影視公司先后在A股首發上市,2014年4家,2015年3家,2017年3家。其中,北京能量影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未通過。萬達電影、唐德影視在2014年實現上市,中影、上影、幸福藍海則分別在2015年實現上市。值得注意的是,從2018年開始,在所屬東財行業文化傳媒-影視動漫-影類別中,再無一家實現IPO。

IPO接下去的動向依舊被行業觀望,“不好說,但定增應該是已經陸續放開了”,某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從美股市場退出,轉戰A股市場的博納影業,至今還在排隊,并且有望在2020年尋求登陸資本市場。“我只能說如果期待博納能上市成功,他對影視資本市場肯定是一個比較好的提振,第一是樂觀去期待;第二點是,從博納這幾年的作品來看,例如《智取威虎山》到《紅海行動》等,博納一直也在創新”,上述匿名分析師表示。

融資 2019年僅三家A股影視公司獲融資

截至12月26日,2019年共有三家公司通過增發、債券發行的方式進行融資。其中,當代明誠、萬達電影分別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定向發行方式募資8億元、105億元。唐德影視則發行2億元規模的公司債,面值為100元。

捷成股份 股東股權質押次數最多,高達19次

2019年影視股公司股權實控人質押前五名排名中,捷成股份股東股權質押的次數最多,高達19次,并曾在4月某次質押中觸及平倉線;華誼兄弟控股股東則在2019年共進行了18次股權質押,其余視覺中國、光線傳媒、華策影視控股股東質押次數也均超5次。

在2019年影視股公司的控股股東中,視覺中國的第三大股東吳玉瑞質押持股比例最高,2019年其個人超過80%的股權進行了質押,華誼兄弟第一大股東王忠軍在2019年也17次進行了股權質押。根據公告,截至2019年12月24日,王忠軍持股數量為6.3億股,持股比例22.58%,累計質押數為5.77億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91.61%,王忠磊持有華誼兄弟1.68億股,持股比例6.02%,累計質押數1.674億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99.67%。

8月份,王忠軍曾在活動上坦言,自己在最近公司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在賣自己收藏的畫,在賣出畫作之后,會拿回一些現金解決公司資金流動性問題。 

影視公司屬于輕資產行業,估值泡沫相對較大,多數更愿意保持賬面上的現金儲備,因此選擇用質押套現來做項目。另外,這也和電影行業自身特點有關,賬期長、成本高,且項目播出上映后很久才能收到票房和購片成本,因此資金回籠困難,很難連續產出作品。而股權質押的操作方法,能解決不少燃眉之急。

一出好戲 2019年底 行業突然觸摸暖意

將市場線拉長到整個2019年,從200多個交易日總市值、股價變化數據來看,影視股在2019年經歷了三次明顯的上漲,其中2019年最高點則出現在4月。對此,每經記者梳理2019年影視股整體的走勢和變化,用一系列詳盡數據展現2019年的影視資本市場。

2019年經歷3次上漲,最高點在《復聯4》上映前夕

截至2019年12月26日,從2019年影視股200多個交易日總市值、股價變化數據來看,影視股在2019年經歷了三次明顯的上漲,分別為3~4月、9月、以及12月,2019年最高點出現在4月19日,當天影視股總市值高達2646.4330億元。而影視股全年的最低點出現8月初至8月中旬之間,8月13日出現了2019年最低點,影視股總市值僅為1779.4356億元。

2019年4月19日,影視股達到全年最高點,正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正式上映前夕,高價票、預售票房、全球首映、最終章等多重因素刺激市場回暖,也帶動國內票房增長和關注度的提升,最終《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在中國斬獲42.41億元票房,位列年度第三。

8月13日,影視股跌到年度最低點,隨著影視公司中報的披露以及政策的趨嚴,影視股在整個8月都茍延殘喘。

具體而言,2019年影視股的走勢仍受項目影響,“像那種脈沖式的,受檔期和影片的刺激”,華創證券傳媒分析師肖麗榮表示。對于即將到來的春節檔,多位分析師都稱影視股“不會再有太大漲幅”。“機構對這種檔期的反應比較提前,可能在春節檔之前兩個月就啟動了”,肖麗榮透露。太平洋證券分析師倪爽則認為,“影視股應該還是單片票房和政策穩定的機會,具有短期的機會。”“對整個影視,2019年主要是去產能的一個過程,開機量明顯下降。十一的時候,受到階段性影響,有很多內容受到了影響,目前預期,接下來有部分影視內容會恢復播出。”

迎接春節檔,影視股2019年12月回暖顯著

單從2019年12月影視股總市值、股價變化來看,從2019年12月初影視傳媒股開始啟動,經歷了一輪上漲,影視股總市值從12月2日的2033.4322億元增至12月26日2332.4062億元,影視股整體總市值、股價呈現波動性增長。其中,12月19日總市值達到當月最高點2424.4545億元,當日收盤價為2067.0315元。

對于影視股的這一波上漲,文浩表示:影視股經歷多年下跌后,它其實在一個底部,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是相對比較安全的。而在經歷了2019年三季度一定程度上的宏觀調控后,四季度又是一個好的投資時點。最近一段時間隨著一批影視作品的開播上映,尤其是電視劇方面《慶余年》《鶴唳華亭》《劍王朝》的開播以及《吐槽大會》等綜藝節目開播,并且電影市場繼國慶檔愛國題材的火爆之后,又將迎來賀歲檔、春節檔,這些都是對影視公司的利好因素。

從12月影視股的換手率變化來看,從12月5日開始,換手率明顯提高,影視股流動性相對活躍,在影視股12月總市值和股價最高點時,換手率達到最高,最后換手率開始下降。

在影視股截至2019年12月26日區間漲幅最高的前十二家公司來看,除中廣天擇、中視傳媒2019年初至2019年12月26日累計漲幅超60%外,民營影視公司光線傳媒的表現也明顯出色,光線傳媒2019年區間累計漲幅超50%。慈文傳媒、金逸影視、上海電影、當代東方、歡瑞世紀、中國電影、華誼兄弟等電視劇、電影公司均實現累計上漲。

在2018年,備受行業“稅收風暴”牽連的唐德影視和華誼兄弟,截至2019年12月26日,在2019年的股價變化中,呈現出一跌一漲局面,唐德影視2019年累計跌幅為2.7%左右,華誼兄弟2019年累計漲幅為3.62%。

2019年12月龍虎榜:當代東方買入賣出均第一

從2019年12月初至12月26日的影視股龍虎榜前十名來看,背后關注公司當代東方、慈文傳媒、萬達電影、長城影視、北京文化等均位列龍虎榜。其中,當代東方列位列買入和賣出第一,不過其賣出多于買入。慈文傳媒、萬達電影、長城影視、北京文化則買入多于賣出。

當代東方換手率年度登頂,股價起伏大

從2019年12月初至12月26日影視股換手率排名前十的影視公司數據來看,當代東方、金逸影視分別位列第一、第二,區間換手率均超200%。慈文傳媒、長城影視在區間換手率超100%。這幾只都是交易市場活躍的股票,流通性較好,當然股價起伏也較大。

頭號玩家 行業重回競爭力 資本有預知

影視行業的發展,伴隨著并購的興起。

Choice數據顯示,2013年,影視行業并購案僅為35起,2014年就飆升至150起,并購風潮在2016年達到頂峰,突破了252起,并購金額接近1000億元。

2019年并購交易總金額在浮動

但隨著監管的趨嚴和熱錢的散去,影視行業并購肉眼可見地減少,但總交易金額浮動不大。2019年截至目前,影視行業并購數量97起,并購金額212億元。相比2018年的162起并購,數量減少67%,但總價只減少20億元。

2019年,耗時三年,萬達電影百億重組萬達影視告一段落,但2019年大部分的影視并購仍然受到政策的監管而不順利。Choice數據顯示,2019年并購事件108起,23起停止實施,24起實施中。多位業內人士稱暫時未看到監管放松的跡象,肖麗榮告訴每經記者,對于并購,證監會有著明文規定,卡得比較嚴。

2019年融資余額破千億 創年內新高

從2018年底至2019年12月,影視股融資余額呈現波動性增長,其中2019年4月,影視股融資余額破千億,創年內新高。融資余額的波動性增長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資者對影視股市場的看好。

2019年6家影視公司在港交所尋求上市,背后浮現王思聰身影

影視公司在A股市場屢屢碰壁后,2019年數家影視公司將戰線轉移到港交所。據統計,2019年共有6家影視娛樂類的公司在港交所尋求上市,并已刊登申請版本。其中,耳東影業為電影公司,力天影業為電視劇公司。每經記者注意到,耳東影業的前身源石影視成立于2015年,成立至今僅有4年多的時間,但其背后已經浮現各路資本的身影。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6月、8月,耳東影業分別完成了A輪、A+輪融資,其中A輪融資方貓眼娛樂領投、以及英皇集團。招股書資料顯示,王思聰全資控制的Iconic Fashion Limited在2019年10月24日以150萬美元的價格取得0.72%的股份,以此計算耳東影業的整體估值約為2.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在本次港股IPO前,耳東影業曾試圖掛牌新三板。

2019年前三季度光線傳媒為“凈利王”

經歷了近兩年的蕭條后,截至2019年三季度,從財報上可以看出,部分公司正在恢復元氣。24家影視股公司中,17家影視公司在2019年三季度中凈利潤為正數,7家影視公司為負數,其中包括了當代東方、幸福藍海、唐德影視和華誼兄弟。

華誼兄弟為三季度“虧損王”,虧損了7.26億元,凈利王則是光線傳媒,憑借大爆的《哪吒》,三季度凈利超過10.5億元。中國電影、萬達電影的凈利也均超過5億元。

2019年報商譽減值情況好轉

2018年年報多家影視公司巨虧的背后,是高溢價并購帶來的商譽爆雷。商譽因市場相信被并購公司能在未來獲取超額利潤(即超過行業平均盈利水平的利潤)產生,當行業環境惡化、被并購公司難以達到預期盈利水平,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在所難免。截至2019年年中報,15家公司提交了商譽減值準備,其中華誼兄弟計提了9.7億元的商譽,當代東方、慈文傳媒、光線傳媒計提了9.5億元、8.7億元、4.6億元的商譽。

不過,文浩指出,2019年年報中商譽減值的情況會明顯好轉。“大量影視公司商譽的風險在2018年年底已經大部分都釋放了,2019年一定會明顯好轉,即使有也是相對小規模。”

2019年資本回報率橫店影視登頂

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中,橫店影視以11%的數據登頂2019年,上海電影、中國電影的投入資本回報率也都在8%以上。該數值通常用來直觀地評估一個公司的價值創造能力,往往被視作公司強健或者管理有方的有力證據。

2019年前三季度累計凈資產收益率當代明誠登頂



作為公司分析重要的指標之一,凈資產收益率反應了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從2019年前三季度影視股凈資產收益率排名前十名來看,第一季度資產凈收益率排名第一的為橫店影視,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排名第一的則均為當代明城。在2019年第二第三季度中,影視頭部公司慈文傳媒、上海電影、萬達電影、光線傳媒、中國電影等,以及院線公司橫店影視、金逸影視等也均出現在前十名榜單中。

開往春天的地鐵 2020年來了 觸底回升

2019年終于過去了。

“我個人覺得,從整體上來講,影視行業經過多年的下跌消化了絕大部分風險。2015年以來很多影視股從最高點跌了80%~90%,我們今年多篇報告明確指出2019年理應是影視股整體最低點。長期來看,不同公司走勢會分化,終歸回到產業競爭力和業績報表。”文浩告訴每經記者。

國家電影局票房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電影市場累計票房642.66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5.4%,觀影人次同比小幅上漲達17.27億元。從票房排行頭部影片來看,國產電影的表現明顯更為突出。在2019年電影票房總榜的前十位中,有8部為國產電影;票房破10億元的15部電影中,國產電影占據了10個席位,占比近7成。

春節檔,是拉動

電影票房市場的突出表現和劇集市場的回暖無疑讓資本市場對影視股重拾信心,繼“史上最強國慶檔”之后,對影視股在2019年12月的這波上漲,多位傳媒分析師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均提到了“春節檔的拉動作用”“三季度之后政策的放寬”“多部頭部劇集的開播上映”“5G時代的帶來”這些影響。 

如果站在十年后再次回顧這一年,也許會發現,這一年不僅是挑戰,是“寒冬”,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機遇。行業回血之余,如何尋找下一個增長點也成為2020年擺在影視公司面前的關鍵問題。

文浩認為,一個行業要發展,得靠真本事、靠競爭力。“現在中國各行各業都開始進入一個有競爭力的公司才能勝出的階段,可能原來行業好的時候,靠講故事、靠融資、靠砸錢的公司或許可以活下來,但是在資本市場下行周期下,真正有競爭力的公司優勢越來越明顯。傳媒行業過去更看重需求端爆發,資本一擁而上,而在經歷亂象后,行業更注重供給側,強調‘競爭力是什么’,因為資本不會去給一些沒有競爭力的公司投資,反而頭部更加聚焦。”

5G和付費分成,是機遇

在文浩看來,瞄向未來5G應用對影視公司而言是一個巨大機遇。“影視公司的增量機會,長期來看,一個就是新技術,類似于5G時代后VR、AR等帶來內容體驗的飛躍;第二是未來商業模式有沒有可能有一些新變化,比如更多的付費分成,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視頻平臺開始推一些中短劇,采用類似分成的模式。”不過,文浩也強調,付費規模具體要看未來國內用戶的付費習慣培養。

不僅僅是文浩,在每經記者的采訪中,談及未來影視行業的機會,多位傳媒行業分析師均提及到了5G以及其背后的新技術。

4K超高清,是增量

根據工信部的相關政策,超高清視頻未來的市場規劃是四年四萬億。

在劇集方面,倪爽認為,4K超高清是未來的一個增量機會,“可能會帶動大屏端市場價值的重估,無論是廣電還是華為,或三大運營商,各方都在加大布局和進入這個產業,在加大投入,對上游的內容還是會有一些拉動作用,就像當年視頻網站的投入,就產生了拉動作用,但形式上會有一些變化,不會像當年視頻網站那么燒錢了。”不過倪爽也謹慎的表示, 4k超高清到底會讓誰受益還不明確。

2020年片單,是信心

“期待2020年,我看過片單,很有信心”,一位制片人曾告訴記者。

肖麗榮也認可,2020年會更加向上。“行業經歷兩年寒冬,資源成本和收入的錯位都差不多結束了,新的常態下,2020年的項目會比2019年好,業績也是”。

此外,行業回暖后,資本會有一個估值的修復。“影視股2020年會比前兩年好,最近熱炒的主要是政策的回暖。但接下去政策穩定,去存貨去產能去商譽去杠桿的階段性完成,都會讓公司業績觸底回升,都會拉動影視傳媒板塊。”倪爽稱。

(注:文中數據來源為Choice金融終端,“影視股”統計范圍指東財行業分類影視板塊,統計時間為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26日)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亚洲狠狠狠狠狠2021 | 欧美亚洲另类日韩在线网页 |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 午夜性爱大全在线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