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31 07:02:37
重磅發布!2019年國內十大財經新聞,哪條最讓你難忘?
每經記者 李可愚 廖丹 張懷水 每經編輯 杜恒峰
一、經濟穩定增長 有條件完成全年預定目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與此同時,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長都在放緩,國內經濟的下行壓力較大。中央及時出臺了一系列逆周期調節的政策,較好頂住了經濟下行壓力。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展望全年,有信心、有條件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6977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具體來看,就業方面,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標;物價方面,1至11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8%,低于3%左右的預期目標。經濟結構優化和持續改善的特征不斷顯現。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60%以上,特別是隨著居民收入保持比較快的增長,消費環境不斷改善,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供給能力不斷增強,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會不斷加強。投資方面,1至11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4.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4.8%和13.1%。
二、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
12月13日晚,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宣布,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共同努力,雙方在平等及相互尊重原則基礎上,已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雙方同時還達成一致,美方將履行分階段取消對華產品加征關稅的相關承諾,實現加征關稅由升到降的轉變。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意味著經過長期努力,中美經貿磋商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樣的結果有利于中國,有利于美國,也有利于世界。
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以來,由美國單方面挑起的中美經貿摩擦持續升溫。美方數次提高加征關稅的商品規模和稅率,中方堅決反對并被迫采取反制措施。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以對話而非對抗方式解決分歧,始終是正確選擇,也是中方一貫的立場。從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中美之間一共舉行了十三輪經貿高級別磋商。
三、重大區域戰略全面推進,區域發展開新局
2019年,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一些重點區域重大戰略進一步完善,東、中、西部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推進。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在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全面建立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此前在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22年,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目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并列為重大國家戰略。值得注意的是,雄安新區建設、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海南全面深化改革、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促進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等政策也在加緊推進、實施,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正在向縱深推進。
四、科創板開市,資本市場改革邁入 “深水區”
7月22日,首批25家科創板新股正式登陸上交所。截至12月30日,在上交所上市的科創板公司總數已達70家。上交所官網顯示,今年來,總共有202家公司曾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其中已產生注冊結果的公司有80家,有77家注冊生效,有3家終止注冊或不予注冊。另外,截至目前,還處在審核狀態的公司中,已提交注冊的公司有27家,已通過上市委審核的公司有2家,已問詢的公司有41家,已受理的公司有22家,還有2家暫緩審議。根據第三方數據,科創板申報企業數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是: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29家)、生物醫藥產業(26家)、智能制造裝備產業(25家)。在已發行的科創板企業中,企業數最高的行業為電子核心產業(17家)。
五、外商投資法通過,對外開放走向更高水平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外商投資法一旦開始施行,將取代中國已經延續數十年的“外資三法”(即《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制定外商投資法是促進我國外商投資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我國外商投資法律制度與時俱進、完善發展的客觀要求。
外商投資法為何備受關注?一大原因是,作為中國外商投資領域新的基礎性法律,外商投資法確立了中國新型外商投資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長期以來,“外資三法”為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發展創造了良好法治環境。但為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適應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需要,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新的外商投資基礎性法律取代“外資三法”。外商投資法應運而生。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俊臣在談外商投資法的時候強調,這部法律是一部外商投資的促進法、保護法,突出了積極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外商投資的主基調。這部法律重點是要確立我國外商投資新的法律制度基本框架、基本規則、基本規范,建立起我國新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的“四梁八柱”。
六、新證券法出臺 明確將全面推行注冊制
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閉幕會上表決通過了新修改的證券法。修改后的證券法將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新修訂的證券法有如下亮點:
第一,明確全面推行注冊制。將發行股票應當“具有持續盈利能力”的要求,改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同時,大幅度簡化公司債券的發行條件,取消發行審核委員會制度。
第二,加大處罰力度,大力提高違法成本。信息披露違法最高處1000萬罰款,內幕交易最高十倍罰款,大大提升了針對欺詐發行各方的處罰力度。比如,對于“尚未發行證券的”,對發行人的罰款標準由原來的“30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提升到“2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對于“已經發行證券的”,對發行人的罰款標準由“非法所募資金金額1%以上5%以下”提升為“非法所募資金金額10%以上1倍以下”。另外,新證券法也加大了對中介機構的違法處罰力度。
第三,強化信息披露要求,強化董監高的責任。新證券法規定,發行人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對證券發行文件和定期報告簽署書面確認意見。發行人的監事會應當對董事會編制的證券發行文件和定期報告進行審核并提出書面審核意見。監事應當簽署書面確認意見。
第四,投資者的保護力度加強。此次證券法修訂的一大亮點,在于新設專章規定了投資者保護制度,并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明確投資者保護機構可依法支持投資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七、新個稅法落地 減稅紅利激發消費潛力
2019年1月1日,新個稅法如期全面實施,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正式落地,為納稅人派發新年減稅禮包。繼2018年10月起,個人所得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上調至5000元/月(6萬元/年)后,專項附加扣除使更多納稅人享受到了政策紅利。
2019年前10月,個人所得稅納稅人人均減稅1786元,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提升了消費能力。納稅人享受到專項附加扣除,增加了稅后可支配收入,在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對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從而促進消費升級和擴大消費具有重要意義。
為減輕廣大納稅人負擔,稅務機關簡化操作流程,納稅人可以通過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個人所得稅”APP、各省電子稅務局網站等方式填寫附加扣除信息。對于2020年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稅務機關已預填好相關信息,納稅人只需通過個人所得稅APP,或者稅務局官方網站等渠道,查看并修正相關信息即可。如無變化,已填報的扣除信息將自動視同有效并延長至2020年。
八、5G正式商用,新技術孕育發展新機遇
6月6日,工信部正式為四家運營商發放5G牌照,標志著2019年成為中國5G商用元年。“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5G作為新一代通信技術,具有高帶寬、低時延、廣聯接三大特性,為各行各業帶來了無限想象,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大視頻、云計算以及AI等技術的升級和推廣應用,都將在5G的加持下大放異彩。中國信通院預測,2020~2030年,中國5G的直接和間接經濟產出呈快速增長的態勢,到2030年,中國5G的直接經濟產出和間接經濟產出將分別達到6.3萬億元和10.6萬億元。中國5G產業規模之巨大,影響之廣泛,未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九、茅臺股價站上千元 機構投資時代開啟
2019年,貴州茅臺上演王者歸來,股價不僅超過了1000元(截至12月30日,收盤價為1185.80元),而且在11月19日盤中創出1241.61元歷史新高,A股市值突破1.5萬億元,還曾一度超越工商銀行,躍居滬深兩市首。
在曾經題材為王,尋找大黑馬的時代,題材股總是翻著倍地漲。誰又能想到,這些機構重倉股表現會如此優異?以貴州茅臺為代表的眾多白馬股,在2019年紛紛創出歷史新高。貴州茅臺的上漲,離不開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截至2019年末,北向資金持有貴州茅臺市值高達千億元,排名兩市第一,也是北向資金唯一持有市值超過千億的個股。此外,北向資金還重倉持有中國平安近700億元、美的集團670億元、格力電器570億元、恒瑞醫藥440億元、五糧液420億元、招商銀行380億元等。2019年,北向資金凈買入額約3500億元,推動A股不斷走高,茅臺股價站上千元,這標志著機構投資時代已經開啟!
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 房地產路徑重構
12月23日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重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的同時,首次在此表述前增加了“長期”,即首次明確提出“房住不炒”是長期性政策。
2019年,我國房地產調控延續“房住不炒”總基調。4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房住不炒”,為全年中央層面政策的延續性奠定基調。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當前來看,我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表明不會因經濟環境變化而改變對房地產調控的方向。12月10~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相較于過去,增加了“全面落實”,且新增了“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等表述,表明房地產并未放松調控。同時,房地產金融調控升級。7月,監管部門對部分房地產貸款較多、增長較快的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控制房地產貸款額度。8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2019年銀行機構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的通知》,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32個重點城市開展銀行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工作。
2020年即將到來。祝福每一位朋友,快樂、健康。每日經濟新聞將一如既往,每時、每刻,將最新鮮的財經資訊、最重要的財經新聞、最有價值的財經故事,為你呈現!專業、深度、故事、傳播!這是我們的新聞理念。2020,中國經濟會更加充滿活力,讓我們一起期待和見證!
視覺:劉青彥 劉陽 排版:孫志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