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5 20:47:42
《國務院關于減稅降費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今年前10月,個人所得稅納稅人人均減稅1786元,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提升了消費能力。此外,民營企業成為減稅政策的主要受益者,1~10月,民營企業各項政策合計減稅10511.84億元,占全部減稅數額的比例達到63.8%。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陳旭
12月25日,《國務院關于減稅降費工作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報告透露,今年1月至10月,全國實現減稅降費19688.94億元。
具體來看,今年1~10月,減稅16473.26億元,降低社會保險費3215.68億元。
此外,今年前10月,個人所得稅納稅人人均減稅1786元,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提升了消費能力。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財政部
國務院提請審議的這份報告顯示,今年全年我國減稅降費數額將超過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超過2%,明顯高于世界其他國家。深化增值稅改革后,增值稅高檔稅率由16%下降至13%,在G20(二十國集團)國家中處于中等偏下水平,低于一些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
從今年2月起,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組成調研組,先后聽取了國務院有關部門情況介紹,赴江蘇、黑龍江、新疆等省(自治區)實地調研。
預算工委提交的《關于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實施情況的專題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指出,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力度大、受益面廣、成效明顯。
納稅人、繳費人普遍反映,減稅降費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了稅費負擔。預算工委組織的問卷調查顯示,在753家調查對象中,超過92%認為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好或者較好。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個人所得稅方面,國務院提請審議的報告顯示,1~10月,實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減稅521.94億元,加上去年10月1日提高個人所得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優化稅率結構翹尾因素,合計減稅4480.84億元;個人所得稅納稅人人均減稅1786元,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提升了消費能力。
《調研報告》指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當前經濟運行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減稅降費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實有力、成效明顯的同時,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等問題也值得關注。
《調研報告》指出,當前財政收支壓力較大,部分地區完成預算收入存在困難。地方普遍反映,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從中長期看,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擴大稅基和涵養稅源,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但從短期看,多數地方主要稅種的收入持續大幅下降,收支矛盾凸顯。
有些地方提出,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標準后,部分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人員經費、運轉經費和事業發展經費缺少了收入來源,進一步增加了財政負擔。
有些地方反映,市縣等地方的國有企業很少,可調入的國有資本收益有限,部分困難地區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的壓力較大。
《調研報告》指出,預算法規定,在預算執行中,一般不制定新的增加財政收入或者支出的政策和措施,也不制定減少財政收入的政策和措施。建議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在開展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實施情況全面評估基礎上,及時完善政策措施,認真研判收入形勢,合理預測收入目標,科學編制明年預算。
《調研報告》建議,相關收支政策措施的調整完善抓緊公布,以便各級政府開展明年預算的編制工作。繼續通過增加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加大存量資金和國有資源資產盤活力度等措施穩定收入來源。
此外,應該牢固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和過“緊日子”的思想,繼續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從嚴控制“三公”經費,大力優化支出結構。有針對性地加大對“三保”困難和減稅降費影響大的地區轉移支付力度,增強這些地區的財政保障能力。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