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 12:19:02
作為全球光伏龍頭企業,隆基股份(SH,601012)再次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發聲。
12月12日,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在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面向全球發布了《中國2050年光伏發展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展望》),呼吁政府和企業共同推動清潔能源生產和消費變革,并提出中國碳減排解決方案。
去年隆基首次參加波蘭氣候大會,李振國亦曾提出“清潔能源制造清潔能源”的理念,并已經在隆基股份生產制造環節實踐。
兩次國際氣候大會發聲,隆基股份意在力推高比例光伏發電能在國內能源結構中,占有一席之地,而面對《展望》中預測的光伏投資萬億級的市場體量,隆基股份作為頭部企業有望受益。
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在氣候大會上與國內外官員進行交流
《展望》報告,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隆基股份(SH,601012)和陜西煤業化工集團三方聯合完成,三方背景和搭配很有意思,國家智庫,新能源光伏頭部企業和一家傳統煤炭企業。
公開信息顯示,參與制作并面向全球發布光伏行業報告,隆基是首家這么做的民營新能源企業。
這份報告提出了中國能源轉型的解決方案,也體現了作為光伏行業的頭部公司,隆基對光伏技術、制造和產業趨勢上的洞察,亦與本次氣候變化大會“去碳”的主題高度契合。
從光伏技術層面而言,《展望》指出技術持續進步推動光伏發電成本下降,包括光伏電池效率快速提升和光伏組件持續降本增效。
資料顯示,光伏產業當前處于PERC電池全面推廣階段,占據主流市場的P型PERC單晶電池產線效率已經在22.3%。而效率更高的單結硅電池,產業化效率有望提高到26%。2030年后,更高效的雙結疊層電池有望低成本規模化生產。
《展望》預測,光伏組件效率提升將在每年平均0.3~0.4個百分點,2025年主流產線的組件效率可提升至21%-22%。
再者成本層面,《展望》認為光伏發電成本快速下降是實現高比例光伏部署的基石,未來光伏電站投資成本將持續下降。2035年和2050年光伏電站投資預計將比當前的水平分別下降37%和53%,這其中組件價格的下降貢獻最大,2035年和2050年組件價格預計將比當前下降55%和70%以上,光伏電站投資下降中組件的貢獻超過60%。
而2025年前光伏發電將成為最經濟的新増發電技術之一。到2025年,光伏新增裝機發電成本預計將低于0.3元/千瓦時。光伏發電的成本優勢在未來將愈加明顯。到2035年和2050年新增光伏發電成本將降至約0.2元/千瓦時和0.13元/千瓦時。
在國家戰略布局上,《展望》表示,從“十四五”規劃期(2020年~2025年)開始,中國光伏啟動加速部署;2025年至2035年,中國光伏進入規模化加速部署時期。2025年和2035年,中國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將分別達到7.3億千瓦和30億千瓦;到2050年,這一數據將達到50億千瓦,光伏將成為中國第一大電源,約占當年全國用電量的40%左右。
同樣,光伏模式層面也會變革和創新。分布式光伏+儲能創新應用改變未來用能模式,電力的調度與交易會更智能、更能滿足不同的用電需求。光儲聚合、光儲共享和“虛擬電廠”等模式,更將充分重塑家庭和商業機構的用能格局。
《展望》預測,基于中國巨量的城鎮建筑物、超過300億平方米的建筑南墻面積,“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V)將帶來至少30億千瓦光伏的加裝。
最后,《展望》預測指出,高比例光伏發電的發展,將是節能減排的既經濟又有力的武器。到2050年光伏產業的總投資可達到1萬億元,可實現增加值1.89萬億元,可創造直接及間接就業500萬人。
《中國2050年光伏發展展望》新聞發布會現場
今年西班牙發布《展望》,去年波蘭提出“清潔能源生產清潔能源”,隆基股份前后兩次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發聲,顯然更為主動和積極。
《中國2050年光伏發展展望》發布現場
當然,企業所有動作背后都有布局和意圖,未來萬億級的市場體量,若力推實現高比例光伏發電,這意味著,作為全球光伏龍頭,隆基股份或有望分享和收益市場蛋糕。
數據顯示,隆基每年保持拿出營業收入5-7%的經費投入到研發,而整個行業的研發投入平均值則為1-2%,公司研發投入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而企業業績增長主要靠技術不斷驅動,據李振國介紹,公司有一個不領先不擴產的原則,即新建產能的技術必定是領先于行業。
比如率先啟動長晶爐國產化進程,并較早引進金剛線切割技術。另外,公司所有的技改和投資必須在一定時間內獲得經濟收益,組件產能項目投資回報期少于2年,電池為3年,技改1年,一般意義的產能項目投資回報期通常在7-10年。
同時,隆基股份有一個重要戰略,提供更低發電成本產品的領先戰略。分業務來看,隆基股份是全球單晶硅片龍頭,其持續通過設備改造、工藝改進、管理提升降低成本,據萬聯研究所研報,2019上半年非硅成本同比下降31.75%。單晶硅片毛利率排名領先達到32.02%。
2017年公司則發布單晶PERC雙面發電新品——Hi-MO2,產品功率更高、發電量更大、LCOE更低。
組件業務方面,公司組件產品轉換效率行業領先。最新產品“HI-MO4”同時適用于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平屋頂,節省了電站的BOS成本,低光衰技術確保首年衰減≤2%。而據CPIA測算,2025年單晶PERC組件生產成本將低于1.1元/W。
從產業鏈條上來講,公司是全球規模領先的光伏單晶產品制造商,業務包括單晶硅片、電池片、組件、電站,形成了光伏全產業閉環,是全球光伏單晶一體化龍頭。這樣的產業構成能夠有效通過技術和成本驅動,在行業內保持領先優勢。
技術、成本、產業鏈上的優勢,也讓隆基股份獲得了不錯的業績表現,公司2016年至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15.31億元、163.62億元、219.88億元,近五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2.30%。凈利潤分別為15.4億元、35.6億元、25.5億元。盈利能力亦表現優異。
雖然未來光伏發電有萬億級別的市場體量,高比例光伏發電若盡早實現,將給隆基帶來巨大機會,但目前,光伏發電在國內發電量的份額占比中,依然有限。
據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87萬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比重為26.7%,其中,光伏發電僅1775億千瓦時。
“531”之后,光伏電價加速下調,今年初,發改委、能源局發布《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光伏行業已經具備“平價上網”的條件,將開展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試點建設,鼓勵、促進光伏行業無補貼發展。
補貼退潮,對行業主要有兩個影響;一,加劇行業競爭,落后產能加速出清。二,行業追逐成本與效率優勢,擯棄政策驅動。
對于光伏企業的挑戰在于,企業必須通過擴大生產規模、降低原材料及設備成本來控制生產成本,同時通過技術升級來提高光電轉換效率,進而提升產品的發電效率并降低光伏電站的平準化度電成本。
這對隆基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機會。隆基是靠技術和成本驅動的公司,單晶硅片產能在2018年末達到28GW,占全球總產能的41%,是全球出貨量超大的單晶硅片制造商。2018年公司組件出貨量全球第四,其中單晶組件出貨量全球首位。
李振國也坦承,平價上網對公司影響有限,公平性的政策大家一起競爭,對頭部企業是好的影響,因為頭部企業有更好的產品和更具有性價比的產品,能幫助競價項目的客戶獲得競爭優勢。
事實上,光伏發電實現平價上網的歷史轉折點上,隆基已經在提前謀劃和布局。
截至2019年12月初,隆基股份2019年已發布14項全球產能投資計劃,總投資規模合計約300億元,覆蓋光伏全產業鏈,據李振國透露,未來幾年隆基依然會保持產能和規模上的高速擴張。
此外,資料顯示,鑒于全球單晶硅片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隆基將會加快項目的建設速度。計劃單晶硅片產能提前至2020年底達到65GW,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在電池片和組件的中游環節也會相應地擴產能,單晶電池片產能2021年底達到20GW;單晶組件產能2021年底達到30GW。
隆基高速擴張的支撐則源于優異的業績及穩健財務表現,截至前三季度末,公司營業總收入226.9億,同比增長54.7%;實現歸母凈利潤34.8億,同比增長106%;現金流也相對充足,截至前三季度末,隆基可支配資金約170億元左右。經營性資金凈流入約40億元。
在外部融資上,隆基基本采取了股權融資的形式,融資穩健且成本低。據李振國透露,隆基還有50億元可轉債發行,且隆基還有至少百億元的銀行授信可用。
這意味著,以隆基目前的財務穩健狀況,產品技術和成本上的優勢,在行業平價上網的變革期,如果2019年的產能項目均順利推進,并繼續保持高速擴張,隆基或能在光伏市場形成比目前更高的市占比。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