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3 20:18:18
數據顯示,9月份共有439家私募機構參與調研,較8月805家私募機構減少一半;共調研700次,較8月2016次減少2/3。9月共有16家百億級機構出動調研,涉及上市公司48家,較8月88家幾乎腰斬。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吳永久
9月A股市場呈現倒“V”走勢,對于今年第四季度的行情,私募機構是怎么看的呢?
而據格上理財數據顯示,9月份共有439家私募機構參與調研,較8月805家私募機構減少一半;共調研700次,較8月2016次減少2/3;另外9月共有16家百億級機構出動調研,涉及上市公司48家,較8月88家幾乎腰斬。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機構是否有鳴金收兵的意圖呢?
9月A股市場呈現倒“V”走勢,其中代表新興產業的創業板指和中小板指領漲,以白馬股為主的滬指微漲,反映了市場對核心資產價格過高或有下跌風險的預期。伴隨著市場行情的震蕩調整,機構們的調研熱情大幅下降。
據格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9月共有439家私募機構參與調研,較8月805家私募機構減少一半;合計調研上市公司700次,較8月2016次減少2/3;對于上市公司家數,共調研上市公司199家,其中主板公司43家,占比21.61%。中小板公司95家,占比47.74%。創業板公司54家,占比27.14%。
從數據統計來看,9月共有16家百億級機構出動調研,涉及上市公司48家,較8月88家幾乎腰斬。其中調研上市公司最多的前3家私募分別是高毅資產(12家)、景林資產(9家)、凱豐投資(9家)。相較于8月調研數據,9月私募調研量大幅下降,機構調研熱情位于低谷期。值得注意的是,機構調研熱情進入低谷,共同調研上市公司量大幅縮減。從調研標的來看,百億級機構共同調研的上市公司10家,較8月42家大幅縮減。
從調研方向來看,頭部私募節前的調研仍聚焦消費和科技兩條主線。大消費板塊主要調研了恩華藥業、華東醫藥、來伊份等醫藥、食品相關個股,科技板塊則主要調研了海康威視、晶盛機電等電子設備、半導體相關個股。而在9月私募機構共同調研的前5名個股為廣汽集團、恩華藥業、順絡電子、華致酒行、格林美,最受關注的前十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行業。總體而言,百億級私募共同關注點與行業整體行為趨同,9月共同關注電子、計算機板塊。
另外私募機構對市場的參與熱情同樣可以從私募備案產品的熱情體現出來,據格上理財數據顯示,私募管理人方面,私募機構備案量仍維持低位,但備案熱情逐漸回升。1~9月數據來看,一季度共備案私募機構61家,二季度新備案52家,三季度新備案78家。
在私募發行產品方面,從今年1~9月數據來看,一季度共備案證券類私募產品2316只,二季度為3860只,三季度為2206只。而今年1~9月,新成立證券類私募產品數分別是1只、1只、10只、248只、288只、565只、732只、728只、747只,第三季度新成立產品量穩定維持在相對較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產品備案量與機構備案量形成反向走勢,主要原因在于,私募機構備案取決于投資經理對未來市場的判斷,備案量增多代表投資經理認為市場存在價格洼地,也即投資機會;但私募產品備案則取決于過去一段時間市場的表現,積極的市場表現提振資金入市熱情,也即促使私募產品備案提升,反之私募產品備案量則下降。
從前三季度數據表現來看,二季度資金入市熱情最高、三季度資金入市熱情最低,這主要與A股一季度表現積極、二季度表現疲軟相關。但整體而言,今年二季度以來,證券私募備案產品量相較去年表現更為樂觀,募資情況或較去年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今年1-9月私募行業新成立證券私募產品持續增長,尤其進入到三季度,新成立私募產品量開始在相對高位企穩,二級市場私募募資情況是持續改善的狀態。
惠理集團聯席首席投資總監蘇俊祺認為,在全球范圍內,中國經濟韌性強,且擁有強大的內生增長潛力,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空間較大。同時中國的政策空間依然充足,可以提供有力支持。目前中國市場估值較低,風險收益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較為波動的環境下,通過回歸深度價值投資,當前的市場依然可以尋找到優質的投資標的。
近期市場維持震蕩走勢,但是隨著三季報密集披露,業績向好的公司和業績拐點的公司則受到市場追捧,尤其是華為概念板塊再次出現漲停潮,而受益于科技股的大爆發,華為概念指數年內整體漲幅已高達65.29%,大幅跑贏同期大盤。那么,已經斬獲了較高漲幅的華為概念板塊在四季度的投資邏輯還在么?
而據私募排排網調查數據顯示,36.36%的私募認為科技板塊的上漲邏輯依舊存在,在市場情緒的助推下,華為概念股的上升趨勢還能繼續維持;有63.64%的私募則表示真正能維持股價上漲的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而非概念炒作公司,投資者要注意避免在炒作中盲目追高,業績披露將近,部分概念股會出現一定的回調風險。
前海龍門資產董事長李映宏告訴記者,在全球經濟下滑預期增強的宏觀背景下,四季度將整體維持震蕩盤整的格局。不過一些積極因素正在逐步積累:一是管理層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發展的戰略方針不會改變;二是引導全國社保和保險公司提高股票市場投資比例、加大和鼓勵長期資金入市的戰略正在得到強化;三是發達國家降息和寬松貨幣政策導致的境外資金成本長期低企,北上資金持續流入中國的大趨勢已經形成。
因此我們認為,四季度是布局和調整倉位結構的時間窗口,我們維持未來A股走出長期結構性慢牛行情的判斷沒有改變。長期看好包括食品飲料、頭部醫藥等在內的大消費板塊;長期看好頭部股份制商業銀行、頭部券商、保險公司等在內的大金融板塊;長期看好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以5G為核心的高科技板塊和頭部高端裝備制造業板塊、頭部化工板塊等。
飛旋兄弟投資董事長陳旋告訴記者,A股整體表現還是比較好的,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也在逐漸加強。又到了“金九銀十”,“雙十一”等消費旺季,商場概念、互聯網電子商務等相關概念都會有所表現。所以四季度A股行情可期,應當呈現震蕩向上走勢,也多半會上演喝酒吃藥行情,各種消費領域板塊都會輪翻起舞。
而斌諾資產總經理劉亮指出,我們對于年底行情還是偏謹慎,隨著白馬股上漲帶來的獲利盤累積,資金存在較強烈的落袋動力,所以市場做多動能會相對缺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