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18 23:16:22
10月18日上午,航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在廣州南沙區正式上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該平臺將為粵港澳大灣區航運保險產品提供備案、登記、交易等服務。
每經記者 方京玉 每經編輯 魏官紅
粵港澳大灣區落地之始就帶有促進特色創新保險要素交易的“基因”。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落地,大灣區海洋貿易的金融支持服務被多次提及。《綱要》提出,支持深圳建設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同時支持廣州南沙區探索建設國際航運保險等創新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
航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項目啟動活動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方京玉 攝
10月18日上午,在《綱要》發布8個月后,航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在廣州南沙區正式亮相。與會領導表示,隨著全球航運業進入優勝劣汰、迭代升級時期,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是國家領導人強調的戰略。而南沙作為自貿區中明確以航運中心作為特色的片區,也是廣東省港口經濟重要片區,此次上線航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能夠助力廣東金融業的快速發展。
10月18日上午,航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在廣州南沙區正式上線,該平臺由上海保險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保交所)、廣州航運交易有限公司聯合幾大財產保險公司廣東分公司等共同搭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該平臺將為粵港澳大灣區航運保險產品提供備案、登記、交易等服務。
《綱要》在落地之始就對大灣區的海洋貿易金融服務工作作出規劃。例如,為提升中國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綱要》支持香港發展海事保險,也支持大灣區依托香港高增值海運和金融服務的優勢,發展海上保險、再保險及船舶金融等特色金融業;特別提出,支持廣州南沙區探索建設國際航運保險等創新型保險交易平臺。
目前南沙港區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港——廣州港的主力港區。數據顯示,2018年南沙港區實現集裝箱吞吐量1566萬標箱,商品車吞吐量突破100萬輛,落戶了7100多家航運物流企業,郵輪出入境旅客居全國第三,同時成為全國汽車平行進口第二大口岸。
上海保交所董事長曾于瑾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處于沿海開放的前沿,廣州是古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地,南沙位于廣州最南端、珠江入海口,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而南沙港坐落于廣州南出海口,輻射珠三角經濟腹地,地理位置優越。
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海洋經濟總量達到8.34萬億元,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3%。曾于瑾表示,在全球貿易環境錯綜復雜的當下,全球航運業進入優勝劣汰、迭代升級時期,國家領導人強調我國要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隨著經濟一體化發展,我國航運產業升級速度加快,硬件設施在國際上遙遙領先,全球吞吐量前10的港口在我國占了7個。但是我國的航運金融,特別是航運保險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國際話語權與市場規模不匹配。”
2016年,上海保交所成立,對國際航運保險進行了重點搭建。廣州南沙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蔡朝林表示,航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的落成是上海保交所發揮保險+科技手段支持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舉措。
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倪全宏稱,廣東是對外貿易大省,2018年全省進出口總額超過7萬億元,占全國進出口總額比重23.5%。此外,廣東是金融大省,各項金融指標多年來保持全國領先地位。但倪全宏同時指出,目前廣東省航運保險保費總額在全國比重較低,與廣東對外貿易金融大省的地位不太相符,“因此航運保險交易平臺的建設尤為重要”。
據介紹,航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下一步將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實現跨行業大數據的深度融合,改善營商環境,推動船東、航運公司、航運保險機構、航運經紀機構、航運融資機構等眾多要素聚集南沙,提高航運服務能力,發展航運保險要素交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