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30 18:26:31
“京城一哥”拼了。
每經記者 王佳飛 每經編輯 陳夢妤
上半年業績“不及格”的首開股份最近3日(9月27日~9月29日)密集掛牌出讓3處資產。
據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這3處資產分別是蘇州合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50%股權、北京首開旭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1%股權,以及北京天鴻嘉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51%股權。
有意思的是,被轉讓1%股權的這家子公司,今年前8個月的虧損額是900元。
與眾多樂于單打獨斗的企業不同,首開似乎一直以來都有著強烈的合作意愿。
今年8月履新的董事長李巖將此視作首開在業內的人緣:“首開股份有開放性、包容性、專業性,這些是得到合作伙伴認可的”。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0年到現在,首開獲取了大概將近140個項目,其中合作項目有110個,近期合作的企業超過40家。
2019年半年報顯示,當期首開房地產儲備項目共25個,其中僅7個是首開獨有項目,而在和其他公司合作的18個項目中,其中13個是首開所占比例小于或等于50%。
不僅如此,合作項目銷售額也已占據了首開業績的半壁江山。今年1~8月,首開及控股子公司共實現簽約面積13.37萬平方米(含地下車庫等),簽約金額35.80億元。而合作項目共實現簽約面積18.03萬平方米(含地下車庫等),簽約金額40.62億元。
而在首開的合作伙伴中,龍湖不得不提。
此次首開出讓的蘇州合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首開旭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合作方均為龍湖。
龍湖是首開的好朋友之一,據李巖此前透露:“那天我們跟龍湖的領導見面,統計了一下合作情況,自己都很吃驚,有32個項目,有543萬平方米的規模。”
不過,龍湖方面對此表示不發聲。
前8個月完成年度目標60%的首開接下來將面臨巨大的業績壓力,這從其尋求轉讓的3家公司業績中或可窺知一二。據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信息,這3家公司的業績均不甚理想。
蘇州合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由首開和龍湖各持股50%,截至2019年8月31日的凈利潤為5254.7萬元,相比2018年的1.26億元大幅下降約58.6%。
北京首開旭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由首開持股51%,龍湖持股49%。截至2019年8月31日,該公司營業利潤為虧損900元。
北京天鴻嘉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由首開持股51%,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凈利潤僅8600元。
另一方面,首開的負債率仍維持較高水平。半年報顯示,該公司當期資產負債率為81.40%。億翰智庫研報顯示,首開股份上半年凈負債率達184.2%,相較2018年大幅上升22.8個百分點。
首開方面也坦言:“公司凈負債率在行業內屬于較高水平,改善資產負債結構將是公司未來重點關注和需要切實解決的問題。”
從上文所述北京首開旭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虧損額度看,首開轉讓1%股份,只是一種將虧損企業轉移到上市公司報表之外的行為。
有某地產央企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以來,很多國企都將考核方式從簽約銷售額改變成為回款額,這種考核方式令房企更加注重現實回款。
事實上不僅僅是首開,今年4月以來,一系列國資房企都開始逐步出讓項目股權。
5月20日,大悅城地產轉讓北京中糧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50%股權。
6月3日,中國金茂以11億元轉讓旗下長沙鼎茂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
6月12日,保利地產以1590萬元底價轉讓北京金豐置業有限公10%股權。
關于國資出售項目股權,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秀池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些企業轉讓項目說明在從嚴限購下,企業對市場前景不太看好。”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向記者表示,類似出售從邏輯上說可以理解為企業雙重措施:一是積極回籠資金,以應對當前房地產市場降溫的風險;二是通過出售,有助于整合資源,對于聚焦業務發展等有積極作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