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報 2019-09-17 08:07:42
近期“股債蹺蹺板”現象比較突出。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5日至9月11日,全球股票型基金由此前的連續“失血”轉為大幅“吸金”,而此前一直備受青睞的全球債券型基金的“吸金”速度明顯放緩。在債市收益率降至歷史低位之后,全球資金顯露出“棄債轉股”的苗頭。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收益率跌至歷史低位并將負利率債券規模推向創紀錄水平后,過去兩周,全球債市突然陷入大幅調整,美國、德國和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相繼反彈至8月以來高位。
英為財情數據顯示,作為全球債市風向標,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過去一周大幅上行35個基點,單周上行幅度創2016年11月19日當周以來最大。9月4日至13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短短8個交易日里上行達44個基點。
歐洲方面,有代表性的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8月中旬跌至最低-0.71%后企穩,進入9月展開快速反彈,截至9月13日累計上行28個基點。德國25年期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舉重返正值。
全球債市調整共此時,中國債市亦不例外。在月初降準消息公布后,中國債市收益率走高。在16日盤中,銀行間市場上10年期國債活躍券最高成交到3.12%,較月初低點反彈11個基點,繼10年期美債、10年期德債后,收益率漲至8月以來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9月以來,全球部分主要央行寬松動作不斷,歐洲央行重拾降息、中國央行祭出“全面+定向”降準,市場還普遍認為美聯儲將在本月再次降息。寬松靴子相繼落地,全球債市卻遭遇大幅調整,多少令投資者有些意外。
過去這一年,屬于債市的“大年”。到今年8月,不少歐洲國家甚至連30年期國債收益率都淪為負值,成為債券牛市瘋狂的注腳。那么,9月以來全球債市行情緣何突然上演急轉彎?
一些分析人士提到了供給端的擾動。綜合來看,更關鍵因素應該是兩個:一是金融市場風險偏好提升;二是前期債券收益率太低。
近期,金融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在避險資產陣營中,除債市全面調整外,貴金屬價格亦從高位回落。在風險資產陣營中,8月以來全球股市上漲,標普500指數重回歷史高點附近,上證綜指亦從8月低點反彈近10%。9月以來,澳元、新西蘭元等典型風險貨幣紛紛對美元升值,離岸人民幣匯率一度反彈超過1600點。
國盛證券固收分析師劉郁表示,如果說前期全球債市收益率持續下行,受避險情緒推動,那么,這一過程在9月以來在朝著反方向演進。
另一關鍵原因可能是債市收益率太低。利率低本身就是風險。華泰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繼強稱,前期美債收益率下行至2016年低位附近,已隱含多次降息預期,存在一定超跌嫌疑。在接近重要阻力位后,美債收益率在情緒推動下反彈。
2019年以來,全球資金持續涌向債市在將收益率壓至極端低位的同時,造成單邊交易過于擁擠。以往經驗多次表明,在利空刺激下,擁擠交易可能引發劇烈反向調整。這在近期債市調整中表現得比較明顯。
8月,我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短暫跌破3%,此后便出現下行乏力的跡象。對國內債市來說,海外市場調整及風險偏好變化同樣構成擾動因素,再加上8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金融數據超預期、月初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落空、專項債額度提前下達等因素影響,短期內邊際利空不少。
近期“股債蹺蹺板”現象比較突出。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5日至9月11日,全球股票型基金由此前的連續“失血”轉為大幅“吸金”,而此前一直備受青睞的全球債券型基金的“吸金”速度明顯放緩。在債市收益率降至歷史低位之后,全球資金顯露出“棄債轉股”的苗頭。
當前股市有兩大利好“撐腰”。
一是相對債券而言,股票性價比上升。當前債市收益率太低。8月底,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跌穿標普500股息率,為2009年以來首次。股息率超過無風險債券收益率,意味著即便對青睞固定收益的投資者來說,股票的性價比也開始變得誘人。
二是風險偏好提升階段性地利好股票。近期風險偏好為何回升?原因可能包括:全球貿易緊張情緒緩和;全球主要央行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數據表明經濟狀況沒有原先預期的那般糟糕。比如,美國8月消費數據穩定增長,推動該國核心CPI升至2.4%,創11年新高。美國2年期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結束倒掛,也表明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減弱。在這兩項利好中,前者意味著股票在中長期內跑贏債券幾率上升,后者意味著股票在短期內跑贏債券成為大概率事件。
在短期內,風險偏好仍可能上升。在歐央行降息后,美聯儲也很可能降息,有望帶動其他一些國家央行采取行動,全球流動性邊際改善有望助長風險偏好。
從以往經驗看,當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偏好修復,新興市場資產往往最受益。A股近期上漲行情比美股、歐股都來得更早些;北上資金和融資資金均持續大幅凈流入,增量資金入場跡象比較明顯。
東方證券研報指出,在降準之后,經濟企穩預期強化,疊加風險偏好回升,風險資產價格上行預計持續性更久。招商證券張夏團隊認為,在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深改12條”推動長期資金入市等政策背景下,市場宏觀和微觀流動性都有望得到改善,短期可能成為推動A股市場上漲重要力量。銀河證券策略分析師付延平發文稱,政策利好持續提振市場信心,月內股市有望延續上漲行情。國泰君安研報指出,在盈利與估值共振下,A股有望迎來跨年行情,需把握戰略配置期建倉機會。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流動性變化、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均構成實質利好,如果基本面釋放拐點信號,A股積蓄已久的爆發力將有望充分釋放。目前,基本面拐點信號還需等待。經濟狀況沒有預想的差和經濟向好,雖然都可能提振風險偏好,但終歸不是一碼事。從這個角度看,流動性仍是主導因素,近一階段股債雙牛格局暫時不會發生根本變化。
張繼強認為,盡管近期債市受多重因素擾動,但內外利差較厚、政策利率下調可期等幾大核心支撐因素尚未動搖,可采取“漲不追、跌不怕”的應對策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