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4 07:02:47
日本企業目前囤積現金總量達到506.4萬億日元(約合4.8萬億美元),超過大部分國家的GDP,創歷史新高。
每經編輯 李凈翰 杜波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當不少中國公司還在擔心錢不夠用的時候,再看日本公司賬上的錢恐怕會羨慕不已。
據彭博社3日報道,根據最新披露的半年報,日本上市企業在銀行儲備的現金高達4.8萬億美元(約合34.4萬億元人民幣)。
圖片來源:彭博社報道截圖
4.8萬億美元是什么概念?來自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GDP進入萬億美元俱樂部的國家不超過20個,超過4萬億美元的不足10個。
在一些日本公司的觀念里,經歷過“失去的30年”才懂得健康的現金流有多重要,錢是永遠賺不完的,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在浪費機會。
丨日企手握的現金創歷史新高
彭博社報道稱,日本企業目前囤積現金總量達到506.4萬億日元(約合4.8萬億美元),超過大部分國家的GDP,創歷史新高。
這一數據也反應了日本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東證指數成分股公司每股收益比2013年初增長了80%。
但日本公司把錢放在銀行里可不見得是好事,因為幾乎沒有利息。日本早在20年前就將利率削減至0,現在日本10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僅僅只有0.2%。
數據來源:Wind
安倍此前就曾出臺過一系列公司治理法規,促進企業更加有效的運用現金,但是目前并沒有看到效果,因為上市公司囤積的現金從2013年開始翻了3倍。
手握巨額現金的日本公司也不愿意提高分紅。知名投行杰富瑞(Jefferies)日本分公司的研究負責人Zuhair Khan估計,當日本企業有能力拿出70%的利潤分紅時,他們只向股東分配了約40%的利潤。
東京日興資產管理公司的首席策略師Naoki Kamiyama也表示:“日本企業這種守財奴式的情況需要得到解決。”
不過,日本企業此舉并不讓人意外。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緊縮周期時,破產的金融機構無法再向企業提供貸款,導致很多企業關門。
30年過去了,如今能活下來的大公司依然記得當年的慘痛教訓。“因為誰也無法預測經濟危機什么時候到來,手里有糧,心里不慌,這樣你的戰略就更靈活,而不是被負債牽著走”,Zuhair Khan表示。
丨日本獨角獸數量已經遠遠落后中美
日本公司居安思危的心態讓人欽佩,但這種保守也讓他們在與其他國家的企業競爭中敗下陣來。
9月3日,據騰訊科技援引外媒報道,日本顯示器公司(JDI)可能兩年后才會投產蘋果所需的OLED iPhone屏幕。日本顯示器公司因為轉向OLED面板的步伐較慢,已經錯失了許多蘋果訂單。
上述報道稱,三星在技術上領先于其他OLED顯示器制造商,是唯一一家能夠滿足蘋果iPhone X系列產品質量和產量要求的公司。不過,LG、日本顯示器公司和中國的京東方都希望贏得未來的訂單。
此外,衡量國家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獨角獸數量,日本已經遠遠落后。
據CBInsights統計,2019年全球共有390家獨角獸公司,其中美國公司191家,中國公司96家。相比之下日本只有3家企業上榜,不僅比印度(19家)和韓國(9家)要少,甚至比不上印度尼西亞(4家)。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了解到,當前日本的三家獨角獸企業,平均估值13.6億美元,遠遠低于中國的36億美元,只是剛剛邁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門檻。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日本獨角獸中估值最高的是AI創業公司Preferred Networks,為20億美元。這家公司的創始成員均是東京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碩士同學,主要業務圍繞深度學習技術展開,包括由豐田汽車投資的自動駕駛技術,由日立制作所投資的工業機器人技術,以及與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合作研發的癌癥診斷技術。
信息分發平臺SmartNews被譽為日本版的“今日頭條”,在日本和美國擁有2000萬月活躍用戶。今年8月,日本郵政資本領投的E輪融資使該公司的總融資金額達到1.16億美元,估值上升至11億美元。
日本最大比特幣交易所Liquid by QUOINE的運營公司Liquidgroup也是在今年4月剛剛完成C輪融資,累計融資2200萬美元,估值10億美元。
與中美不同,渴望穩定的日本大學畢業生更向往旅游出行、食品飲料、制造業等行業的大公司。而日本互聯網公司開出的薪資并不會比傳統公司高出很多,吸引力便大打折扣。
日本軟銀創始人孫正義也對現狀痛心疾首。據環球網,在7月18日開幕的軟銀世界2019活動上,孫正義表示,“幾年前,日本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國家,但近年來在人工智能領域日本完全淪落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孫正義感嘆,“令人悲哀的是,日本在世界上居于領先的獨角獸企業很少,即使想投資也無法投資”。
另據路透社報道,軟銀愿景基金已經向全球各地處于后期階段的科技初創企業投資了上百億美元,但這些投資均無視日本,而是集中在美國、中國和印度等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彭博社、騰訊科技、環球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