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9-07-25 13:43:01
截至二季度末,出現61起基金持有單只個股市值超過凈值10%的情況,涉及28只個股和48只基金,有11只基金持有兩只及以上個股超限。
監管部門對公募基金投資單只股票設有“不得超過凈值10%”的限制,但近兩年基金超限持股的情況屢屢發生。截至二季度末,合計出現61起基金持有單只個股市值超過10%的情況,與前兩年多數是遭遇停牌等被動超限不同,二季度超限多為微幅超限,可能是個股在二季度末漲幅較大所致。
天相投顧統計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出現61起基金持有單只個股市值超過凈值10%的情況,涉及28只個股和48只基金,有11只基金持有兩只及以上個股超限。
具體來看,國投瑞泰二季度末持有宜通世紀的市值占到基金資產凈值的17.35%,為超限持股較多的基金。不過,根據該基金二季報,持有宜通世紀主要是因為參與非公開發行而超限。
二季度還出現了部分基金持有的重倉股市值集體超限的情況。如中歐品質消費在二季度末持有安井食品、南極電商的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為10.58%、10.1%,同樣情況也出現在中歐消費主題上。廣發醫療保健在二季度末前三重倉股分別為長春高新、我武生物、愛爾眼科,持有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均微幅超過10%。此外,鵬華產業精選二季度末持有貴州茅臺、水井坊、五糧液,3只股票持有市值占凈值比均超過10%。
整體來看,除部分被動超限外,二季度末多數超限是因為基金未及時減持,這一情況下基金超限程度較小。數據顯示,基金持有單只個股占凈值比超過10%但不足11%的有58起,占全部超限情況的95%。持股超限一方面和當時基金經理對市場判斷有關,另一方面,基金申贖也帶來明顯影響。據了解,按照規定超限個股若具有流動性,必須在20個交易日內完成減倉。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各家公司對基金經理持股的“紅線”非常重視,往往會有系統監控,一旦市場上漲導致重倉股突然超限,監管稽核部門會及時通知基金經理調整持倉。今年以來基金微幅超限的情況突出,也與基金經理非常看好某些個股有關,如對中國平安、長春高新、瀘州老窖、五糧液等白馬股持有超限的情況較多。
數據顯示,截至7月24日,目前基金所持有的“超限股”市場表現不錯,二季度以來這28只個股二級市場價格平均上漲13.43%,而同期上證指數下跌了5.42%。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