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18 15:04:59
每經記者 高苗 每經編輯 王朋
中航重機(600765,SH)的控股子公司破產,卻給另一家上市公司寶鈦股份(600456,SH)埋下了一顆逾3600萬元的“雷”。
8年前,寶鈦股份以董事會全票通過的方式,決議持股中航重機控股子公司中航特材工業(西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特材”)的股份。在之后的幾年間,中航特材除每年帶給上市公司投資收益之外,還與寶鈦股份有一定的業務往來。
不過隨著中航特材經營近幾年的連續乏力,寶鈦股份當初的“如意算盤”逐漸落空。
中航特材于2018年申請破產,為了一筆逾3600萬元的業務往來,更于近期將寶鈦股份送上被告席,這也給后者業績帶來了一定的變數——根據業快報顯示,3600萬元相較于寶鈦股份今年上半年凈利三分之一還多。
寶鈦股份被合作伙伴起訴
7月17日,寶鈦股份發布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增公告,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億元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600萬元左右,同比增加223.53%左右。
然而緊隨其后的另份一公告,卻讓投資者難以開懷。
在同日發布的《關于涉及訴訟的公告》中,寶鈦股份稱,公司近期以被告的身份涉及到一項訴訟中。
中航特材破產管理人以依法撤銷個別清償權行為為由,對寶鈦股份提起訴訟,要求對一起3600余萬元的應付款項進行撤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公告發現,2018年初,寶鈦股份同中航特材協商一致,簽訂了購買中航特材材料、設備、車輛等合同,涉及金額3600多萬元。
隨后不久,中航特材以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同年8月3日,中航特材被西安中院裁定進入破產程序。
上述破產管理人在《民事起訴狀》中提出,中航特材與寶鈦股份3600多萬元的應收、應付賬款對沖行為,發生在法院受理其破產前的6個月內,依據《企業破產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請求依法予以撤銷。
不過,寶鈦股份曾于2018年年報中披露,2018年1月31日,中航特材曾聯合陜西宏遠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與寶鈦股份三方簽訂編號為 TC-BT-HY-7(2018-1-31)的抹賬協議。中航特材將其擁有的對陜西宏遠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的4400萬元債權轉讓給寶鈦股份,用于清償自己所欠本公司的4400萬元債務。
寶鈦股份同時強調,公司有充分證據證實抹賬協議簽訂生效時間,不在中航特材破產前六個月內,公司勝訴的可能性較大。
一度持有中航特材超12%股份
作為中航重機的控股子公司,中航特材成立于2010年。
2011年7月15日,寶鈦股份召開董事會,以11位董事全票通過的方式通過一項決議:公司對中航特材投資5000萬元,占其股權比例9.89%(以簽署的增資合同為準)。后據該年中報顯示,其具體持股比例為12.14%。
所以說,雙方在合作伙伴的同時,中航特材還是寶鈦股份的參股公司。
寶鈦股份在2011年年報中對此次參股進行了解釋:“打造全國特種材料供應和物流基地,進一步優化了公司產業格局,提高了產業集中度和經營層次……對完善和延伸產業鏈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但在數年之后,寶鈦股份的愿望逐漸“落空”。
以2015年為例,當年寶鈦股份全年營收21.42億元,同比下降13.6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虧損1.87億元,同比下降1665.72%。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中航特材2015年度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約6.5億元,致使該公司截至2015年12月31日凈資產為負值,寶鈦股份決定對相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全額計提減值準備6821萬元。
而像此番雙方之間發生訴訟的情形也并非首次。
2016年,寶鈦股份就曾因買賣合同糾紛將中航特材告上法庭。
雙方于2016年1月至3月簽訂《金屬材料現貨買賣合同》八份,依照合同約定,中航特材應付2671萬元左右貨款,但在后續還款協議期滿后未能履行。寶鈦股份因此提出訴訟并提交財產保全申請書。
直到2016年12月3日,中航特材才履行了還款義務。
就相關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寶鈦股份董秘辦,截至發稿,公司尚未回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