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18 19:31:07
1973年3月,李仕林出生于重慶江津,她在醫療行業的故事可以從2004年說起,經過多年的打拼,李仕林在重慶構建出了一張醫藥商業版圖。但隨著*ST華業應收債權詐騙案件爆發,李仕林被公安機關批捕,她曾經一手建立起的大型醫藥集團今何在?
每經記者 王琳 每經編輯 魏官紅
“沒有什么過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這是李仕林的得力助手劉玲的微信個性簽名,而它或許也是李仕林此刻的內心獨白。
來自重慶江津的李仕林,2004年與雷軍(非小米創始人雷軍)一起踏入醫藥圈,經過多年的打拼,在重慶構建出了一張醫藥商業版圖,并一度寄望于將觸角逐步擴張至西南全域。在處于鼎盛時期的2017年4月,時任強生(中國)外科事業部總經理周敏濤一行到訪恒韻集團,后者向來訪者表示:經過多年布局,恒韻集團已經從一個普通的藥械銷售公司,成長為一家集藥品研發制造、醫藥商業和醫療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鏈大型集團。
恒韻集團實際控制人李仕林(左三)和時任恒韻集團總經理王海波(左二)
圖片來源:恒韻集團微信公眾號截圖
然而,隨著*ST華業(600240,SH)應收債權詐騙案件爆發,李仕林被公安機關批捕。她曾經一手建立起的大型醫藥集團,如彩色的泡沫般頃刻間破滅。
1973年3月,李仕林出生于重慶江津,她在醫療行業的故事可以從2004年說起。該年4月,31歲的李仕林與37歲的雷軍在重慶市沙坪壩區成立了重慶軍林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軍林醫療),該公司股東幾經變更,而為其進行2011年最后一次工商變更手續辦理的人員叫韋澤禹,與6月26日*ST華業公告中披露已被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恒韻醫藥資金部融資專員韋澤禹同名。
工商資料顯示,軍林醫療成立一年就拉到了“大客戶”。2005年,公司應收賬款對象中出現了第三軍醫大學(目前已更名為陸軍軍醫大學)和萬州婦幼保健院的身影,大坪醫院也出現在軍林醫療其他應收款的名單中,欠款1.83萬元。2011年,軍林醫療的營業收入及凈利潤達到創記錄的1464.47萬元和55.71萬元,但其業績隨后在2012年突然大幅滑坡,凈利潤虧損67.00萬元,2013年,公司進行了清算注銷。
李仕林似乎對“軍林”這個名字有著特殊的喜好,她在2016年再次出手創立了一家企業,名為重慶軍林瓏和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2018年3月,公司更名為重慶軍林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
事實上,李仕林真正在醫藥行業“開掛”是從2008年開始的。2008年,李仕林與李渝共同成立了恒韻醫藥,2009年其又與李偉成立了捷爾醫療。2010年,捷爾醫療的實繳注冊資本增加至9500萬元,李仕林還通過協議購買的方式,以1.14億元的價格獲得了恒豐銀行2000萬股股份;也是在這一年,捷爾醫療開啟了與重慶大坪醫院等三甲醫院共建科室的合作。
李仕林的弟弟李偉(右一) 圖片來源:重慶容光醫院微信公眾號截圖
2011年,李仕林一度將捷爾醫療的股權轉讓給其表兄劉榮華持有,后來又轉出給李仕林控制的另外一家公司——重慶玖威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玖威醫療)。直到2015年,玖威醫療和李偉將捷爾醫療100%的股份轉讓給了*ST華業。
值得關注的是,捷爾醫療在2014年與重慶醫科大學開始共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并約定該院不低于75%的藥品、試劑、醫用器械、耗材的采購由捷爾醫療供應。不過,去年5月,重慶市紀委監委宣布重慶醫科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校長雷寒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隨后在去年7月,*ST華業迎來應收債權違約風波,*ST華業與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藥品器械供應業務也受到沖擊。
事實上,捷爾醫療僅為李仕林旗下醫療資產的一部分,其另一家醫療業務的載體恒韻醫藥發展也十分彪悍。短短數年間,李仕林旗下的恒韻集團已成為她自己口中所說的集藥品研發制造、醫藥商業和醫療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鏈大型集團。
在藥品研發制造領域,李仕林實際控制了自豪時代;在醫藥商業領域,則主要是恒韻醫藥、重慶思亞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亞醫藥)、重慶豪應商貿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豪應物流)等;在醫療服務領域,李仕林收購了重慶容光醫院、重慶瑞慈醫院和重慶加州醫院三家民營醫院,李仕林一度計劃將上述三家醫院注入*ST華業,但因上市公司應收債權詐騙案爆發,上述資產注入計劃最終擱淺。
隨著*ST華業應收債權詐騙案件爆發及逐步發酵,李仕林的醫療商業帝國也逐漸走向崩塌。其中,自豪時代、恒韻醫藥、思亞醫藥等公司股權已被司法凍結,而醫療服務領域的三家民營醫院如今的境遇同樣令人唏噓。
容光醫院的微信公眾號顯示,醫院成立于2015年9月,2018年1月獲得恒韻集團的加持,醫院總面積5000余平方米,可設床位120余張。
事實上,去年7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到訪過位于重慶兩江新區大竹林的容光醫院,彼時前往該醫院看病的人并不算少,醫院周邊的居民告訴記者,大大小小的病一般就在容光醫院看了。
而據重慶電視臺此前報道,容光醫院在去年12月突然關門停業。有之前在該醫院上班的護士表示,全院70多名員工兩個多月的工資沒有拿到,涉及金額數十萬元。記者注意到,容光醫院微信公眾號的文章更新也停在了2018年11月12日。
7月2日10時起至7月3日10時止,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在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對重慶恒韻容光醫院有限公司名下機器設備15項進行了公開拍賣,起拍價190.841萬元,但因無人繳納保證金入場,首次拍賣宣告流標。
另外,瑞慈醫院的微信公眾號顯示:重慶瑞慈醫院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1000平方米,是一家集醫療、康復、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二級綜合性醫院,開放床位110張。但是,其微信公眾號的文章更新也停在了2018年10月18日。
重慶瑞慈醫院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琳 攝
6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位于重慶市北碚區蔡家組團同熙路張家橋站附近的重慶瑞慈醫院,這是一棟總共8層的嶄新建筑。附近居民告訴記者,整棟建筑都屬于瑞慈醫院。但映入記者眼簾的是門窗緊閉,多份應訴通知書、民事起訴狀、法院傳票、執行裁定書、執行通知書等司法材料密布張貼在醫院一樓的玻璃幕墻上,遠遠望去十分顯眼,上述司法材料涉及追索拖欠的工資、裝修合同糾紛等。
重慶瑞慈醫院玻璃幕墻上貼著許多通知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琳 攝
醫院周邊的多位居民告訴記者,瑞慈醫院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經關門停業。“瑞慈醫院之前每天去就醫的人還是挺多的,相比旁邊其他的醫院,我們更愿意去瑞慈醫院,因為瑞慈是個新醫院,里面的醫療設備都很新,服務也還不錯,但是后來不知道為什么突然就關門了。”有居民向記者感慨道。
而就在記者采訪接近尾聲時,有兩人突然進入了瑞慈醫院大樓。記者發現,大樓內部仍有一名工作人員在一角值守,其十分警覺地透過玻璃門詢問記者身份,并告訴記者,方才進入大樓的其中一位就是醫院院長,但這名據稱是院長的人不愿理睬記者,工作人員也未開門允許記者進入。
重慶加州醫院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琳 攝
加州醫院曾經同樣是李仕林希望并購的對象。*ST華業去年6月22日的公告顯示,加州醫院的經營和管理已經交割,但股權變更手續尚未完成。去年7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到訪位于渝北區龍溪街道龍華大道的加州醫院,該院處于一棟臨街居民樓的一二層,醫院門市當天大門緊閉,貼在門上的“通知”顯示,為改善醫院醫療就診環境,正在對一樓門診進行裝修改造。
重慶加州醫院門店正被出售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琳 攝
7月7日,記者時隔一年再次來到加州醫院,醫院門市依舊大門緊閉,但之前的裝修改造通知已經不見,裝修時用于遮擋玻璃門的塑料布也已撤去,一張手寫的門市急賣通知貼在大門上。為何剛剛進行了裝修又要出售呢?記者隨后撥打了通知上面的聯系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
不過,加州醫院目前并未完全停業,記者繞行至大樓后側的醫院住院部,發現醫院內病人寥寥,十分冷清。
于2015年11月成立的豪應物流,則是李仕林醫藥雄心的另一個展現。該公司在重慶市九龍坡區投資興建了重慶豪應醫藥物流園,該物流園在2017年9月2日正式投入使用。恒韻集團的微信公眾號顯示,2018年4月9日,豪應醫藥物流順利通過了重慶市食藥監局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評估審查,成為重慶市首家同時具備藥品及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服務資質的企業。
據重慶商報此前報道,重慶豪應(醫藥)物流園項目總投資3.5億元,占地面積100畝,年出入庫貨值可達200億元,配送服務半徑可覆蓋整個西南地區。據時任恒韻集團總經理王海波介紹,物流園在為集團內營銷網絡提供匹配的物流配送和運營管理的同時,還開展針對其他藥企(特別是中小藥企)的第三方醫藥物流業務,力爭成為國內領先的、專注醫藥和相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服務的醫藥物流企業。
重慶豪應醫藥物流園辦公大樓前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琳 攝
6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重慶市渝中區輾轉2個半小時車程,來到位于九龍坡區西彭工業園的重慶豪應醫藥物流園,該物流園正好與西彭工業園管委會相鄰。
記者注意到,盡管尚未停業,但豪應物流園或因*ST華業相關事件受到較大影響。記者沿著整個物流園外圍繞行一周,發現該物流園有兩個主要出入口,其中一個供貨運車輛進出的主出入口電動伸縮門已經關上,保安亭內無人值守。園區另一側較小的出入口則有一名門衛值守,門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豪應物流園屬于恒韻集團,恒韻集團是一家很有實力的醫藥企業,集團旗下的思亞醫藥、瓏和醫藥、萊美廣亞、新成立的百康醫藥都是豪應物流園進行配送的。
重慶豪應醫藥物流園正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琳 攝
記者以洽談業務為由進入物流園內部發現,偌大的物流園內,僅有零星幾個人員不緊不慢地走過,幾輛貨運車輛整齊地停靠在物流園內一角,整個物流園內顯得極為冷清,中間大片空地上長滿荒草。物流園的辦公大樓內部同樣是一片門庭冷落之景,一樓前臺空空蕩蕩,沒有人員值班的痕跡。
在記者停留的2個多小時內,幾乎沒有貨運車輛進出物流園區。談及物流園區目前的業務情況,前述門衛表示,物流園以前業務量很大,吃飯有時候都忙不過來,但現在效益差了一點,自己之前也是在園區內部負責其他崗位的工作,后來才被調到了現在的門衛崗。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