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28 11:35:31
不時見諸報端的偷拍事件,背后已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有專業人士提供隱藏攝像頭的改裝服務,也有不法分子利用偷拍的視頻謀利,侵犯的是普通人的隱私。
每經記者 文多 每經實習編輯 湯輝
“請大家幫我看看,這是偷窺攝像頭嗎?”在百度貼吧里,常常有網友求教,他們配的圖片,有時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煙感器,有時是防火探頭。
網友的敏感,并非空穴來風。
盛夏已到,是時候了解一下這些偷錄偷窺工具的來龍去脈了,防范的第一步,是了解。
42歲的老謝,是一家保險公司的職員。他最近愛住華北Z市的同一家酒店。6月15日,他常去的那家酒店多個房間被一對情侶發現暗藏攝像頭,警方迅速開始調查。一周后,警察找到了老謝。
安裝攝像頭的不是別人,正是老謝。他之所以常常來住,就是為了在酒店的各房間里安裝攝像頭。這些攝像頭大多都藏在插座里,來源為網購。
老謝可能是這個偷錄鏈里最底端的“Predator”(掠奪者),像只胡狼獨來獨往。他選用的這種插線板攝像頭是一種成品,網上能直接買到,算是一種“爆款”了。
為什么插線板攝像頭能成為爆款?要從這些攝像機的特點了解。無論哪家電商平臺或者安防市場,都能輕松買到各種監控攝像頭,這本是正常的安防市場。而微型攝像頭就隱身其中,價格從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從紐扣大小到火柴盒大小都有,而且基本都不會發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些攝像頭因為配件不同,功能也按照昏暗環境成像、夜視功能、清晰度等各有不同。從價格表上的產品來看,視頻呈現效果也各有千秋。
第一種,因為4G網絡數據傳輸能力所限,4K超高清的產品不支持遠程聯網。因此帶著這種攝像頭偷錄,非常容易發現。這種攝像機如果要連接手機,則會持續發送Wi-Fi信號,只要有多余、不合理的WiFi信號,那身邊(房間)是否有攝像頭就很明顯了。如果配合攝像機對應的APP,你甚至也能在輸入默認密碼后,連接上攝像機。
另一種畫質較差,但也能達到所謂1080P,全黑環境下可呈現彩色效果。這種機器如果用于偷錄,則比較可怕,它本身可以連接云端,并用手機實現超遠程連網實時監控。
唯一的缺點是這些攝像頭也需要用電,雖然商家宣傳它們可以待機幾個月甚至一年,但實際上只要一打開,大多幾個小時就沒電了,因此有的攝像頭購買時還會贈送移動電源。
固定安裝的攝像頭如何保持續航,這是偷錄的弱點。有的機器自帶移動感應,在一定距離內偵測到人體移動時,會啟動攝像機,這樣比較省電。但也只是省電而已,要持續續航需要的還是直接插電使用,實現24小時拍攝。
但是,這樣就對攝像頭與電源的距離要求比較高,否則無法隱藏一根長長的充電線。老謝買的插線板攝像頭,為什么成了“爆款”,原因就在這里——離電源最近。
還有一個原因是,監控攝像頭雖然可以做到一元硬幣大小,但因為外形、電源的原因,仍然不難被發現,它們被用于偷錄之前,還需要多一個步驟——改裝。
這些改裝人士,是這個偷錄鏈中最懂技術的人,如果你看過《竊聽風云》,那他們就是香港深水埗那些穿著花襯衫,鏡頭切過來時,總是在焊電路板的人。
“不在這里聊這個。”一位提供改裝服務的客服在電商平臺上說完這話后,發來了一個微信號——他們為了防屏蔽,叫“V信號”“威信號”。
6月初,《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詢問多家正規攝像頭電商后,找到了這么幾位改裝人士。
如果偷錄、取證比成一個打打殺殺的游戲,那改裝攝像頭就像是武器,這些改裝人士則像是游戲里的“Forger”,各種設備令人瞋目結舌。
旅館里的一個插座,明明只需要兩孔面板即可,為什么要裝一個五孔面板?
答案:裝攝像頭。
圖片來源:改裝人士微信朋友圈截圖
少年,為什么天氣那么熱還要戴個黑帽子呢?
答案:為了帶攝像頭。
圖片來源:改裝人士微信朋友圈截圖
從改裝人士朋友圈就能看到,他們的工作室不止一個人,桌上都是各種加工器械。也許半夜還在忙,跟你搭話時,總是半天才回復。
這些改裝人士以來料定制為輔,實際上大多只發“爆款”,比如插座攝像頭——幾乎每個改裝人士的改造商品清單里都有這個。但也有人接受定制,你可以把各種想裝攝像頭的東西,在網上買好后快遞給他們。只要地址寫他們的工作室,就不用給定金,因為你發了貨,就是有誠意。除了攝像頭的錢,還需要另外支付200元的改裝費,最后一起貨到付款。
6月,西部C市王女士的合租室友就收到了這樣的成品,他們隨后將這種成品放進了衛生間。所幸這幾位大老爺們居然選擇的是一瓶女性沐浴露藏攝像頭,很快引起了王女士的懷疑,并成功發現了攝像頭。這幾位室友也進了派出所。
當這些人將攝像頭改得處處都能藏,不法分子想到了變現牟利。
說到變現,分為錄播和直播兩種。
錄播,是尋找一些將服務器架設在境外的網站上,上傳錄制的視頻,兌換網站內部貨幣,用于購買更多其它網站上的產品。
直播則更為可怕。隨著監控技術與通訊技術的進一步融合,偷錄也產生了新的變現方式,攝像頭正在拍攝的內容,被上網直接兜售。
年初,新華社記者在名為“云視通”“有看頭”“360攝像機”的百度貼吧(這些貼吧目前已被封)里發現,存在大量售賣家庭智能攝像頭破解方法和家庭生活視頻的帖子、留言,售賣價格從20至300元不等。記者在支付了100元后,一個名為“攝像頭技術開發”的賣家要求記者下載一個名為“云視通”的智能攝像頭APP,并提供了5個攝像頭ID。操作并不復雜,只要在APP里輸入ID和系統初始密碼,即可實時收看他人攝像頭的監控畫面。
據報道,如果攝像頭密碼過于簡單或沒有密碼(弱口令),就能直接登陸系統,實施偷窺。
新京報在6月也曾報道過類似事件,并提到在自家裝攝像頭時密碼過于簡單,視頻內容更容易被不法分子竊取。但如果他們兜售的是自己安裝的監控畫面呢?
2019年3月7日,在公安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濟寧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支隊長劉建介紹,2018年3月,濟寧市局網警支隊工作發現,有網民在網上大量發布廣告,兜售賓館攝像頭觀看賬號。
警方立即抽調警力成立工作專班,對該線索深入開展偵查。偵查發現,不法分子在少數賓館客房非法安裝攝像頭,偷錄賓館房客,并在網上出售觀看賬號,已經形成黑色產業鏈。
據劉建通報,每個攝像頭可共享給100人觀看,有現場直播、回放和下載觀看等功能。涉案主犯將每個觀看賬號以每月100元~300元不等的價格出售給代理,代理再以200元~400元不等的價格出售給下級代理或網民。好在目前網上已經很難再找到這樣的兜售了。
一段個人隱私視頻,被用來謀利,不僅違背基本道德,更違反國家法律,全社會都應該對這種不法行為堅決抵制。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