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28 09:30:10
目前來說,金融科技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傳統金融機構解決了獲客問題,當然,雙方的合作也是一種雙向選擇,傳統金融機構也會從安全性、合規性等諸多因素來考量選擇合作的金融科技公司。
每經記者 張卓青 每經編輯 陳星
我國的金融科技發展勢態一日千里,不僅提升了金融系統的效率,也改變了金融行業的生態。但是大家對傳統金融與新興金融科技機構的關系卻爭議頗多,金融科技會蠶食甚至顛覆傳統金融行業還是二者可以互相融合,互利共生?在合作的進程中各自又會面臨著怎樣的困難與挑戰?
在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中“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融合”這一主題論壇上,來自學界、業界的多位嘉賓對此各抒己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帶著這些問題專訪了這次論壇的主持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鑫苑金融學講席教授張曉燕。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金融科技究竟會對傳統金融行業產生顛覆還是二者可以互相融合?張曉燕開門見山地講到,金融科技會對傳統金融業造成思想和模式上的顛覆,但這并不意味著新的金融科技企業就把傳統金融業擠出市場之外。隨后她又補充說道:“傳統金融機構以前走的那條路、那個模式可能已經落后了。金融科技的出現是對傳統金融機構既有的舒適且熟悉做法的一種顛覆。”
對于傳統金融機構而言,最大的痛點就是獲客的問題。目前來說,金融科技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傳統金融機構解決了獲客問題,當然,雙方的合作也是一種雙向選擇,傳統金融機構也會從安全性、合規性等諸多因素來考量選擇合作的金融科技公司。張曉燕表示,在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中,金融科技公司要想脫穎而出,最關鍵的是“能否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獲取資源”,還有就是產品的合規性。
而當下的傳統金融機構也并不甘于僅僅依靠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的技術輸入,它們更加重視金融科技的自主研發和應用。比如一些商業銀行紛紛設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近期北京銀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正式成立。興業銀行更是早在2015年就設立興業數金,開創了商業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先河。
對于這樣的趨勢,張曉燕認為這是水到渠成的事,因為首先傳統金融機構看到了金融科技的巨大潛力,新產業的開發也能讓它們可以在新興行業里分一杯羹。其次,以前銀行依賴于別的金融科技公司去做同樣的業務,現在它們成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后,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節約銀行自身的資源。
談及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張曉燕笑著說:“它們面臨的問題就是它們不餓,餓的孩子可能就更用功。”她進一步解釋,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背靠著母行的巨大資源,母行給予了這些子公司大量的資金支持,導致它們處于“不夠餓”的狀態,相比之下,沒有資源和資金加持的一些小金融科技公司處在一種更加“饑餓”的狀態,“它們要不斷地拉單子,要拿到業務才能生存下去。這些小公司必須在產品上有所創新,提供更好的服務。”
金融科技在蓬勃的發展過程中也并非一帆風順,途中也有些磕磕絆絆。近年來,風險事件頻發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面臨著日漸趨嚴的監管。張曉燕向記者舉了個例子,她說近幾年在課堂上她總是會問學生們一個問題:“你會投資網貸平臺么?”在幾年前,大部分人的回答是“為什么不呢?”,這證明網貸平臺是可以嘗試的投資選擇。但是近段時間她再問到這個問題時,大家的回答就是“堅決不投”,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公眾對網貸平臺態度的轉變和投資信心的喪失。
張曉燕表示:“如果國家不進行強監管,民眾對一個行業喪失了信心,那么這個行業生存的壓力也會非常大。所以(平臺)合規做得很好,可以重新建立民眾對這些平臺的信心。”
“這對于整個行業將來能夠走多遠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不可以忽略的,我覺得這個行業還是會做好,質量更高,而不是像以前那么野蠻生長,現在(平臺的)可信度會增加,質量也會增加。”張曉燕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