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17 22:02:22
《每日經濟新聞》旗下創投頻道外光錐創投(ID:waiguangzhui)每周為您分享《一周投融資亮點》。最近一周創投圈的目光聚焦在了本土威士忌品牌的天使輪、氪空間的巨額C輪以及SaaS+養老疊加風口的Pre-A輪。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實習記者 唐如鈺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據清科私募通統計,截至本周五下午,最近一周(5月11日~17日,下同)共發生投資、上市和并購78起事件,涉及總金額231.15億元人民幣。其中,并購事件21起,披露的交易金額為43.38億元人民幣;企業上市7家,總融資金額140.78億元人民幣;其余50起則為投資事件,披露投資金額事件41起,共計46.99億元人民幣。
最近一周的亮點事件來自于天使、Pre-A和C輪。具體來看,有著“中國年輕人第一瓶威士忌”野心的本土威士忌品牌“VETO”拿到了千萬級天使輪融資;位于企業服務和養老產業“交叉口”的SaaS項目再獲資本加持;聯合辦公平臺“氪空間”C輪拿下了本周創投圈最大一筆融資。
本周一大投資亮點來自于食品飲料行業。
5月13日,威士忌酒水品牌VETO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三生創投和合享投資;融資所得將被其主要用于整合上游供應鏈資源和加大終端覆蓋。公開資料顯示,VETO成立于2015年,目前該品牌旗下有麥芽威士忌和調和威士忌兩款產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涉足酒類飲品的創業企業雖不少,但卻多在啤酒精釀和預調酒領域,威士忌則屬于相對冷門的項目。VETO創始人顧磊早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本土威士忌還基本空白,希望抓住這個時間節點,成為年輕人的“第一瓶威士忌”。
近年來,隨著90后相繼步入社會開始飲酒,年輕消費者正逐漸成為酒類產品的核心購買群體之一。天貓聯合CBNData發布的《2018天貓酒水線上消費數據報告》就顯示,90后和95后年輕消費群正逐漸成長為線上酒水消費的主要驅動力。此外,從不同年齡段的消費偏好來看,70后、80后群體在白酒產品消費集中度較高;90后的消費則更加多元化,除白酒外,會更多購買葡萄酒和洋酒。
顯然,年輕群體已成為各酒類品牌、商家必爭的增量市場。事實上,除江小白、VETO這類從成立之初就披著年輕化外衣的品牌外,近年來傳統白酒行業巨頭也紛紛通過升級產品包裝、舉辦雞尾酒大會等方式吸引年輕消費者。例如,五糧液與施華洛世奇推出合作款、瀘州老窖在多個大型活動現場通過其白酒雞尾酒飲品在年輕人中刷出了不一樣的存在感。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傳統酒企缺乏轉型動力,年輕化戰略大多“形大于實”。相比之下,從出生即瞄準85后、90后群體的品牌或更能切中這一屆年輕人“有個性”、“有態度”的消費觀。
但這并不意味著VETO未來的路即寬闊平坦。事實上,從成立之初其就面臨著“原罪型”的挑戰。一方面,中國雖是酒精消費大國,但威士忌在消費者眼里一直是舶來品,遠有歷史悠久的蘇格蘭、愛爾蘭產區,近則有這幾年在國內頗受追捧的山崎、九洲等日本品牌,本土威士忌品牌要想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其路漫漫。
另一方面,洋酒在我國的消費場景也十分局限。不同于西方國家飲酒的日常化,洋酒烈酒在我國仍屬于特定場合消費品,場景仍主要集中在夜店、酒吧或作為雞尾酒的基礎酒使用;并且這些特定場合通常已具備成熟穩定的供貨渠道,新品牌要想從中分羹實非易事。顯然,僅靠以上消費場景其發展天花板顯而易見。對此,顧磊也曾表示,酒精消費的核心還是在線下,最大的場景就是餐飲,希望公司可先摸索出一套在餐飲場景里有效且可復制的轉化消費者的方法。
或許屬于本土威士忌的發展空間不小,但占領市場前VETO仍有諸多困難需要克服。畢竟,經過多年發展后,國產葡萄酒品牌仍在爬坡、堅守,本土威士忌品牌何時有出頭之日,對于創業者和投資人乃至整個市場而言既是問號也是嘆號。
5月15日,聯合辦公企業服務平臺氪空間宣布完成10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投資方為IDG資本、歌斐資產和杭州逸星投資等,這也是本周創投圈最大的一筆融資。
公開資料顯示,氪空間成立于2013年,為36氪旗下的創業孵化器,主要為中小企業團體提供辦公場景,是以聯合辦公為載體的企業服務平臺,于2016年從36氪母公司拆分獨立運營。本輪融資系其成立以來單筆金額最高的一次融資。
10億的新一輪融資,也讓這家去年下半年以來深受關店、裁員等負面消息影響的公司,退掉了些許陰霾。但寒冬之下,即使屬于行業第一梯隊的氪空間,其擴張的底氣亦不如從前。該公司董事長劉成城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要在保證現金流積極增長的情況下去擴張,而一年前他曾公開表示,“公司重點是擴大規模,暫時不考慮盈利”。
雖然,聯合辦公是近些年才出現的新行業,但在一定程度上,其也扮演了經濟晴雨的角色。2018下半年開始,受資本寒冬的影響,辦公場所租賃需求大幅度下降,聯合辦公行業也頻繁傳出關店、退租、裁員、欠傭等消息。這樣的局面在2018年并未出現好轉。來自戴德梁行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寫字樓成交占比中,聯合辦公場所只占4.3%,與去年全年17%的占比相比,活躍度呈斷崖式下跌。
租賃需求大幅度下降僅是一方面,近年來融資腳步的放緩也是讓行業發展受阻的重要因素。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稱,聯合辦公屬于價格戰明顯的行業,且目前盈利模式較為單一,雖然各平臺均提出要做個性化增值服務,但“二房東”式的租金仍是其主要收入。“在出租率不接近飽和的情況下,難以盈利,大部分平臺仍需靠融資支撐。”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第一梯隊的平臺中,除優客工場和氪空間在今年完成了新一輪“輸血”,其余平臺的融資時間均停留在2018年春夏甚至更早。
行業一線機構融資尚停留在一年以前,其他平臺的資金情況或不容樂觀。前述業內人士則表示,資本寒冬或加速行業的洗牌整合和放緩行業的發展,但也有望將行業推向更規范的發展,“至少價格戰會有所緩解,也迫使機構回歸本身的優化升級”。
熱鬧的企服SaaS賽道近日又添一則融資消息——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云住養”宣布完成1000萬元人民幣Pre-A融資,投資方為某主板上市藥企。
公開數據顯示,到2030年,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65億人,占比將達到我國人口總數的18.51%。此外,中國老齡協會發布的報告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3.79萬億元。我國老齡產業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有望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然而,這一萬億級賽道卻鮮有創投資本進入。其原因在于,我國養老產業仍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占據行業主導地位的仍是養老地產、養老社區等重資產項目。
一位國有綜合型保險集團資產管理部人士向記者說道,“這類大型項目投入大、周期長,VC資本不敢貿然進入,創業者‘熬不起’。”如此背景下,部分創業者開始另辟蹊徑,瞄準大型養老項目部分周邊“輕設施”,如護理、機構智能管理系統、社區社交等。
云住養則是其中之一。據悉,云住養成立于2016年,是一個通過移動化、智能硬件、大數據等技術提升醫療養老機構管理效率和規范標準的智能系統開發平臺。其App可將醫養機構、老人家住、政府部門連接起來,并打通數據,即醫養機構既可通過App完成用藥規則設定、計費、交班等操作;家屬也能實時接收到老人的用藥數據和具體費用,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政府還可實時監測轄區內養老機構的運營情況。
云住養創始人彭天拓曾表示,該公司的初衷即是想改變養老機構成本結構和單一的盈利模式。據《中國養老機構發展研究報告》,我國的所有養老機構中,僅19.4%略有盈利,48.1%的基本持平,剩下32.5%為虧損。顯然,改變成本機構和盈利模式也是當下大部分養老機構亟待解決的痛點之一。
同時,記者注意到,除云老養外,目前市場上還有麥麥養老、壹零后、三開科技等同類的智能養老服務平臺,且背后均有創投資本支持。上述公司所研發產品側重點各有不同,但總體而言仍是以打通數據信息、優化機構管理、實施監控老人等功能為主。在降低城北和幫助機構改善盈利模式上,尚未有哪家機構表現突出優勢。在多數養老機構面臨盈利困境之際,誰能率先突破前述痛點或是其率先“跑出來”的關鍵之一。
更多創投新聞,請關注外光錐創投(微信ID:waiguangzhui)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