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14 20:49:59
5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8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數據,去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比上年增長11.0%;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9575元,比上年增長8.3%。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星
過去一年,你所在的行業有沒有實現工資普漲?你的年薪在全國范圍內處在什么水平?工資有沒有再一次“拖后腿”?
5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8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數據,揭曉了問題的答案:去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比上年增長11.0%;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9575元,比上年增長8.3%。
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首超8萬、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逼近5萬……這兩個數字都創下了新高。與此同時,私營單位員工工資增速改善:在增速“六連降”后,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比上年增長8.3%,增速比2017年提高1.5個百分點,出現了明顯的“反轉”態勢。
此次私營單位工資增速回升,意義有多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歷史數據來看,私營單位工資增速此前已連跌六年。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針對私營單位工資增速長期下降,有專家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私營部門中占多數的中小微企業基本從事低附加值生產經營,勞動生產率相對不高。此外,相比于非私營部門,私營部門中的高新技術企業占比相對較少,這也對私營部門的整體薪酬表現產生了負效應。
記者注意到,過去一段時間,針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私營企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出臺的一系列激勵性政策措施,如定向降準、釋放流動性、減稅降費等,有效改善了它們的生存和發展環境,也為就業人員的工資上漲奠定了基礎。
長期以來,年薪12萬元以上的人群被普遍認為是高收入群體,對于大多數工薪族來說,實現“月薪過萬”就意味著邁上了高收入群體的臺階。2018年,哪些行業實現了“月薪過萬”的“小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非私營單位中,有三個行業的年平均工資超過了12萬元,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與2017年的數據相比,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從業人員首次出現在“月薪過萬”的隊列之中。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不過,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水平雖也在不斷提升,但沒有非私營單位那樣亮眼。2018年數據顯示,在私營單位中沒有一個行業的年薪超過12萬,其中最高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年平均工資只有76326元,還不及全體非私營單位的年平均工資(82461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在一些行業“吃肉”的同時,也有一些行業只能“喝湯”。哪些行業的工作人員年平均工資最低呢?
記者注意到,無論是在私營單位還是在非私營單位,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的年平均工資都“敬陪末座”:在非私營單位中,該行業年平均工資僅為36466元,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44%;在私營單位中,該行業年平均工資也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73%。
除此之外,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這兩個行業,也是年平均工資比較低的行業。
分地域看,哪些地方平均工資較高,哪些地方相對工資較低?
數據顯示,東部地區毫無意外擁有最高的年平均工資。2018年,東部地區非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為93252元、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為55230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而東北地區則成了國內目前年平均工資最低的地區。非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為65411元,私營單位的年平均工資則只有37071元,是各地區中唯一一個仍然在“3”字頭打轉的,也僅微高于全國范圍內私營單位中年平均工資最低的農、林、牧、漁業。
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接近5萬、非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首超8萬,這意味著可以實現哪些高端消費“自由”?
以近年來爆火的高價進口水果——車厘子來說,根據5月14日餓了么顯示的價格,目前,在北京,一斤進口車厘子的價格普遍在100-150元左右,個別品相較好的車厘子可以賣到一斤300元。
我們假設一斤進口車厘子的均價是150元,以非私營單位的月均工資6871元的水平來看,實現“車厘子自由”問題還是不大的。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