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06 08:41:46
2018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3.38萬億元;共有2591家公司在年報中提出了分紅預案,合計擬派現金額達到1.17萬億元,并創出新高。
來源: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
隨著4月份的過去,A股市場今天迎來5月第一個交易日。而2018年年報已經披露完成,那么上市公司到底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據《證券日報》報道,根據公布的年報數據,2018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3.38萬億元;共有2591家公司在年報中提出了分紅預案,合計擬派現金額達到1.17萬億元,并創出新高。
分市場來看,滬市公司去年全年共實現營業收入33.50萬億元,同比增長11%,占同期GDP比重約30%。代表大型龍頭企業的上證50、上證180經營增長高于滬市平均水平,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8.32萬億元和23.66萬億元,同比增長均為12%;分別實現凈利潤2.01萬億元和2.44萬億元,同比增長8%和7%,發揮了經濟排頭兵的作用。
另外,深市的營收增幅要大于滬市,尤其是中小板和創業板營收增幅更大,顯示出了較強的活力。2018年,深市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95萬億元,同比增長13.33%,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同比分別增長11.12%、15.55%和15.85%,均顯著高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5%的營收增速。以可比數據為樣本,近三年深市公司營業收入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8.85%,增長態勢仍然較為穩定。
另外,深交所昨日發布“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公司2018年報實證分析報告”,該報告指出,深市商譽規模隨著并購重組的活躍而迅速攀升,2018年并購重組業績承諾集中到期,部分公司為避免商譽減值影響未來業績而選擇一次性出清風險。2018年深市公司共計提1278億元商譽減值,雖然對當期業績帶來較大沖擊,但減值風險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緩釋。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使用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快速閱讀道達投資手記專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