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9-04-25 15:35:36
隨著公募基金納入個稅遞延商業養老賬戶投資范圍的臨近,4月份多只養老目標基金快速成立和運行。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市場回暖和公募在養老投資上相對優勢的凸顯,公募在個人養老投資領域大有可為。
證券時報記者 李樹超
多只養老目標基金
提前結束募集
公開信息顯示,4月以來有廣發、華夏、鵬華、國聯安等基金公司旗下養老目標基金發布提前結束募集公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基金快速成立,是為了趕上五一后公募納入個稅遞延商業養老賬戶投資范圍,在此時間節點前成立的養老目標基金有望獲得政策的紅利。
據悉,證監會等五部委在去年4月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正式啟動我國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并明確一年期試點結束后將公募基金納入投資范圍,今年的5月1日也成為基金行業期待的日子。
上海一家銀行系基金養老金投資部門負責人表示,如果未來個人養老金稅收遞延賬戶在全國范圍內開通,并涵蓋公募,每月600元到1000元的定投資金將為公募帶來長期穩定的增量資金,這一新增市場自然是各家公募基金的必爭之地。
在這位負責人看來,目前國內養老替代率為40%,并呈現逐漸下滑趨勢,預計2050年我國養老替代率會下滑到30%以下,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將受到較大影響,開啟個人養老投資已是迫在眉睫,“這也證明這一市場的空間非常廣闊,公募基金也大有可為”。
公募養老產品
具備比較優勢
事實上,隨著股市回暖和投資者認可度提升,養老目標基金今年的募集規模確實在快速攀升。
截至4月24日,今年新成立的5只非發起式養老目標基金平均募集規模為6.49億元,比2018年成立的12只非發起式養老目標基金3.28億的平均募集規模幾乎翻倍。
滬上一位銀行系公募基金經理表示,以公募FOF形式運作的養老目標基金發行總體存在困難,疊加具備一定封閉期限,流動性欠佳,這類產品天然面臨難以募集的難題。據他了解,上海一家中型公募為完成公募FOF的2億元成立規模,特地找了幫忙基金,但成立后幫忙資金撤離,基金規模大幅縮水。
不過,該基金經理認為,雖然養老目標基金難發,但隨著股市回暖和投資者逐漸認可,養老目標基金存在回暖跡象。今年接近10億規模較大基金頻頻成立,投資者的認可度也在提升。
除此以外,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公募相對其他類型資管產品,在個人養老投資上更具優勢。從目前個人養老投資的效果看,國內的公募養老產品大幅超越遞延養老保險的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