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9-04-24 08:06:26
作為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8個省市,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23日相繼發布了本省份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實施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是為了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普通高等學??荚囌猩贫?。”“學生將不再簡單被劃分為文科生、理科生,而是更加多元,可以在多個組合中選擇其一?!?/p>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為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8個省市,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23日相繼發布了本省份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實行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模式;穩妥實施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改革。到2021年,初步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荚囌猩贫?。
根據方案,8省市將采用“3+1+2”模式:“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所有學生必考;“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
從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選考科目成績構成,滿分750分。其中,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均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在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中,考生在物理或歷史中所選擇的1門科目,滿分為100分,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選擇的2門科目,每科滿分均為100分,以等級賦分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方案明確,從2021年起,8省市普通高校招生依據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簡稱“兩依據,一參考”。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合格考成績是學生畢業、普通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選擇考成績計入普通高校統一考試招生錄取的考生總成績。
同時,健全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作為高校招生錄取參考。8省市均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選擇性考試安排在統一高考期間一并進行,并且將考試次數確定為1次??忌驹赣?ldquo;專業+學校”組成,實行平行志愿投檔,依據考生首選物理或歷史科目的不同,分別劃定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分別投檔錄取。
方案還明確了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改革,突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高職院校與普通高??荚囌猩鄬Ψ珠_,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安排在每年春季進行。
“實施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是為了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普通高等學??荚囌猩贫?。”“學生將不再簡單被劃分為文科生、理科生,而是更加多元,可以在多個組合中選擇其一。”各省份相關負責人表示,新高考方案,將讓學生擁有更多選擇權。
鐘秉林
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8省市公布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標志著我國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從試點階段邁入逐步推廣階段。
8個省市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主要在“3+1+2”考試科目設置、改進選考科目賦分辦法、調整選考科目考試安排、調整外語科目考試安排等方面進行了政策微調。在降低中西部省份高中學校選課走班教學的難度;增加考試區分度,以適應生源大省的投檔錄??;保證高中教學秩序、減輕基層中學教學工作負擔;緩解外語考試在命題、組織管理方面的壓力等方面做了重點考慮。
綜合來看,8省市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考慮了區域差異性,有利于改善高考改革的科學性與公平性,推動改革平穩進行。
回顧過往,從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上海、浙江啟動首輪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到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啟動第二批改革試點,再到本輪改革試點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高考綜合改革一直朝向“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的方向努力。
在改革過程中要尊重教育規律,堅持循序漸進,對改革的復雜性及其可能帶來的風險要有充分的認知。隨著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省份的增加,高考改革的復雜性也在增加,全國范圍內存在文綜和理綜傳統考試科目、浙滬等地“3+3”考試科目、8省市“3+1+2”考試科目等不同的設置,這無疑將會增加考試機構和高校招生工作的難度,必須認真研究。
同時,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實施新方案的8個省市與浙滬教育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省份與東部地區省份的教育基礎條件均存在差距,要重視研究出臺相關配套措施,協同推進高考綜合改革。
這就需要加強省級統籌力度。政府各部門要健全協調推進機制,增加對高中教育的投入,重點解決高中大班額問題和師資結構性短缺問題,保障與高考改革相適應的教育資源配置,多方探索增加高中教師編制。同時促進教考聯動。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逐步實現新高考、新課標、新教材的統一,為深化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提供良好環境。同時,還要推進中高銜接,高等學校與高中學校之間要加強招生與培養的聯動,共同探索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有效應用,協同開展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
(來源:人民日報,綜合馬晨、胡婧怡、申琳、姚雪青、何璐、田豆豆、王郭驥、侯琳良、賀林平、蔣云龍報道,專家點評作者為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鐘秉林,人民日報記者趙婀娜整理)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