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資本談圖色變:視覺中國之后,再無版權生意?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5 19:44:12

“圖片版權”這組關鍵詞近日被推至風口浪尖,記者發現,一些圖片存在多個平臺版權交叉的問題,有的甚至在上傳那一刻就“犯規”了。與此同時,目前從事版權圖片交易的平臺并沒有受到資本的追捧,甚至十分冷清。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肖芮冬    

Upload_1555311435495.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有關圖片網站“維權式營銷”的尺度探討及法規合理性討論備受關注,人民網也在昨日宣布進軍圖片版權界,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時下的圖片版權交易事業并不好做,版權交叉、越級授權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圖片機構、創作者和需求方經常深陷版權爭議的漩渦。這也讓該產業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極少獲得資本的扶持和青睞。

有投資人士表示,視覺內容的版權歸屬變量較為復雜,疊加作者版權分配的透明度難以把控,風險成本成了機構投資此類項目最難接受的障礙。

版權交叉難定論

近日,個別提供正版圖片的文化產業公司被推至輿論風口,個別極端的“維權式營銷”已被詬病為“法理難容”的事情。事實上,類似事件的由頭多系版權受到侵害,但記者也發現,一些圖片也存在多個平臺版權交叉的問題,有的甚至在上傳那一刻就“犯規”了。

華仔(化名)是一名攝影記者,據他介紹,有家媒體通過某大型圖片素材網站引用了他的照片,但他本人并未得到網站的收錄申請,引用圖片的媒體也因注明了來源而與真正的版權所有者撇清了關系。此外,他還發現同一張圖已經出現在了多個圖片網站上,且是付費資源。對此,他向記者表示,這樣的情況之前就發生過,“如果細追究下來,哪一家機構都沒有所謂的圖片版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事向該公司人員求證圖片版權的歸屬,但工作人員以提供詳細證據走投訴申請之路為由暫時未給出解決方案。但他強調公司的圖片均是有版權合規審核的,如果涉嫌侵權或被侵權都將依法辦事。但當記者提到相同圖片在其他網站上也出現過,是否對此事進行維權時,該工作人員表示需要時間審核。

但華仔坦言,機構一般也不敢冒然盜用圖片,“基本上都是上傳者提供,但有些上傳者會同時上傳多個平臺,并與之簽訂版權協議。由于日后提成是按照流量計算的,所以寧肯多去幾家嘗試,也不愿只賣給一家機構”。

一般來說,圖片提供者在上傳圖片后,不會同圖片機構立刻發生買賣行為,而是要根據其實際變現的情況而定。華仔告訴記者,購買素材的往往是機構,但根據雜志、報紙或其他商業載體的不同,收取的價格也不相同。據他了解,一張圖片上萬的有,幾塊錢的也有。“正是因為有些圖片不太受關注,上傳者又希望多次變現,就瞞著圖片機構多家投稿,等待多家的利潤分成,或五五開,或三七開。”

對此,有法律界人士表示,版權既然涉及到機構或個人,就具有一定的唯一性。廣州某商業糾紛專線記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圖片版權是由作者本人支配的,但如果向機構隱瞞版權分配情況,同時向多個平臺上傳并授權使用,“一些機構的獨家使用權就受到侵害,但涉事機構本身對版權的使用均來自于作者本人,如果上傳者在已知版權將要被獨家使用后還對其他機構進行授權的話,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可見,部分機構對圖片上傳者的授權要求是享有“獨家使用權”,進而圈定權責范圍。但華仔同時表示,即便如此,版權的歸屬問題同樣會“失火”,“有些攝影記者也會傳圖給機構,但原則上講,記者作品的使用權是歸于所在單位所有的,如果未經授權就以個人名義授權給機構也是不合適的”。

投資人不愿試錯

上述華仔的經歷體現著目前圖片生意的某些版權“怪現象”。一方面,機構在為獨家版權站崗守衛;另一方面,由于創作者對版權的處置及分配不規范,又在增添很多維權的難度和壓力。因此,即便很多網站、機構對圖片的版權據理力爭,但如果圖片來源就存在版權爭議的話,后期使用就有諸多隱患。

國務院國資委商務發展中心廣東管理辦公室主任周甸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視覺內容的版權歸屬變量較為復雜,疊加作者版權分配的透明度難以把控,在國內版權合規要求的當下做這門生意是有很大風險的。他進一步指出,即便像目前很多公司進行“維權式營銷”,“但這樣模式并不具備可持續性,未來隨著公眾版權意識的不斷提高,打假的機會只會變得越來越少”。

周甸斌表示,靠“賣圖”經營的盈利模式比較單一,但從資源變現的能力來看,此類公司的發展是有局限性的,“資源的厚度影響此類平臺的價值,但平臺完全可以通過費用調節來促進資源的沉淀,而這樣的模式很多機構都可以效仿,因此并沒有太高技術門檻。”

記者也在資本對接產業發展的現狀中發現,目前從事版權圖片交易的平臺并沒有受到資本的追捧,甚至冷清。天眼查信息顯示,圍繞圖片資源進行版權交易及服務的公司有近40家,除了視覺(中國)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全景網絡2家企業已上市,具備一定的直接融資能力,其他的均處在自力更生的階段。記者粗略統計發現,目前僅有4家企業獲得融資——圖易(武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2018年9月獲得數百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投資方是天使翼創投和個人投資者;蘇州原本圖像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3月獲得天使輪融資;杭州放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6月獲得200萬人民幣種子輪融資,投資方是個人投資者;西安任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任道網絡科技)也在2017年6月獲得天使輪融資。

不難看出,上述有融資經歷的企業數量在整個產業中的占比極低,且融資推進的效率不高。以任道網絡科技為例,該公司在2014年就成立了,但截至目前有且只有一輪融資,其他公司的情況也與之相似。

固利資本投決委員會主席黃平對記者表示,資本配置的效率低下,可能是版權風險的控制不好拿捏,“如果經營受官司拖累,對一些初創型企業來講并不劃算。如果潛在的風險不可控制,資本回避也無可厚非。”周甸斌也表示,從產業鏈融合的角度來看,此類公司最適合同文創類公司做結合,“但文創類的上市公司也鮮見收購此類項目,不是不懂產業的整合之道,而是此類涉及版權交易的項目風險不可控,試錯成本可能太高”。

更多創投新聞,請關注外光錐創投(微信ID:waiguangzhui)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視覺中國 全景網絡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久久男人精品女人 |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免费在线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播放 | 五月婷婷婷婷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