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31 12:34:03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梁梟
余承東在會上發(fā)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晶 攝
3月30日到31日,以“IT新未來:5G與人工智能”為主題的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其中,在“5G時代:未來通訊顛覆性創(chuàng)新”高端對話上,華為消費者業(yè)務首席執(zhí)行官余承東表示,過去26年,他一直在做通訊,深刻感受到在5G到來之前,所有的通訊主要是連接人的,而5G時代最大的變化是從人與人的連接到人與萬物、萬物互聯。
同時,余承東還表示,5G對連接物的時延要求非常短:“今后大家使用的終端未來都會支持AI。而AI對云端的連接要求更高,只有低時延才能響應云端,端側智能要和云側智能結合起來,才能迅速反應。”另外,5G還需要更高的帶寬能力,他說:“5G的帶寬能力相比4G要有10倍以上的提升,有人表示5G不需要這么大帶寬,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尤其是5G時代的AR、VR等應用,都對帶寬、分辨率都提出了要求。”
對于4G普及時代用戶習慣的“無流量限制包月套餐”收費模式,余承東認為,5G時代的收費模式應該重新思考。“4G時代,運營商的收入有所下降,語音、微信把傳統(tǒng)的打電話、發(fā)短信業(yè)務削弱了很多,流量又變成了包月。但是,5G時代對商業(yè)模式的思考非常重要,不同的服務應該有不同的收費。4G時代,用戶對2毫秒時延的業(yè)務和100毫秒(時延)的業(yè)務沒有區(qū)分,但5G時代,時延不同應該收取不同的費用,所以,5G時代的收費模式應該重新思考。如果單一按照不限流量、大家都平等的做法,就會像現在的高速公路似的,沒有優(yōu)先通道造成大塞車,這會是一個災難。”
最后他還呼吁,國家可以讓5G技術使用全帶寬、全頻譜,開放2G、3G的頻譜給5G。“5G技術用于2G、3G的頻段后,得到的效能是千倍、萬倍的提升,覆蓋性能也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