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8 23:42:08
作為北京首家進軍科創板的企業,世紀空間頗受業內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探發現,其與科技部直屬事業單位國家遙感中心在同一區域辦公。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梁梟
公司駐地外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虹蕾 攝
3月27日,上交所受理的八家企業科創板上市申請中,出現了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紀空間)的身影。
作為北京首家進軍科創板的企業,世紀空間運營國內首個商業遙感衛星星座(衛星星座是發射入軌能正常工作的衛星的集合,通常是由一些衛星環按一定的方式配置組成的一個衛星網)“北京二號”。2016年1月,世紀空間在新三板掛牌,同年12月摘牌。3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探世紀空間發現,其與科技部直屬事業單位國家遙感中心在同一區域辦公。
世紀空間具有甲級測繪資質(甲測資字1101227),是測繪地理信息行業中第一家科創板申請獲受理的公司。同時,也是北京第一家擬進軍科創板的公司。
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2016年~2018年,世紀空間分別實現營收2.86億元、4.63億元、6.04億元,對應歸母凈利潤為1552.03萬元、4351.87萬元、6950.67萬元,對應扣非凈利潤為38.79萬元、2637.25萬元、5064.29萬元。吳雙、戴自書作為世紀空間的實際控制人,合計持有世紀空間43.76%股權。
世紀空間是中國第一家與國際技術領先的衛星系統研建機構合作并自主擁有和獨立運控商用遙感衛星系統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商業衛星遙感的開拓者。目前,已獲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受理申請發明專利10余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00余項。
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國家遙感中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虹蕾 攝
從世紀空間的位置布局,也可以看到其在衛星遙感方面的優勢。3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趕往北京北五環外的海淀區西三旗建材城東路26號實地探訪發現,紅白相間的二十一世紀公司旁邊就是國家遙感中心。不過,記者未能進入公司進行進一步采訪。
世紀空間成立于2001年6月。此前,世紀空間也在資本市場做過頗多嘗試。2016年1月,世紀空間在新三板掛牌,同年12月摘牌。在掛牌新三板之前,世紀空間曾于2015年11月獲得北京城建(600266,SH)9735.3萬元投資。
記者注意到,直接或間接持股世紀空間的上市公司中,北京城建持有世紀空間4.10%的股份,系第六大股東;中信國安(000839,SZ)通過海寧國安精進參與其中,后者持有世紀空間1.81%的股份。
就在進軍科創板的消息公布之前,世紀空間也曾與空客公司牽手。公司官網顯示,3月25日,世紀空間與空客公司在法國巴黎簽署協議,就開展新一代甚高分辨率衛星進行戰略合作。
說起世紀空間的往事,最亮眼的莫過于“北京二號”的發射。2015年7月11日,由三顆高分辨率衛星組成的“北京二號”民用商業遙感衛星星座(DMC3)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個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已被納入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
世紀空間承擔“北京二號”星座在軌任務測控、衛星數據接收等運行管理工作,并組織生產數據產品和提供相關服務。2011年,中英兩國政府簽署北京二號星座系統合作協議,該星座與英國薩里衛星技術公司合作建設,開創了中英民用航天遙感衛星領域商業合作的先河。
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世紀空間也提到,公司擁有自主運控的“北京二號”遙感衛星星座系統,包括3顆亞米級全色、優于4米多光譜分辯率的光學遙感衛星以及自主研建的地面系統。
世紀空間計劃融資8.08億元,分別投入到衛星對地觀測數據獲取能力提升建設等五個項目中。
發行募集資金擬投入項目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申報稿)
世紀空間進軍科創板備受業界關注,也源于行業廣闊的市場空間。航天商業化應用中,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衛星等的應用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隨著市場的發展,航天市場商業化程度不斷提升,相繼培育成長起了一批企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眼下在商業衛星研制和運營方面,我國擁有相關企業十余家,如北京四維世景、天儀研究院、九天衛星等。
除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國家也在出臺相關政策推動行業發展。國務院2014年11月印發的《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鼓勵民間資本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
此前,遙感衛星業內專家評價認為,“北京一號”、“北京二號”的探索與實踐,標志著我國在社會力量參與航天產業發展,促進遙感衛星應用商業化和國際合作推廣等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紀空間進軍科創板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不過,通過受理并不意味著高枕無憂。3月27日晚,上交所官網刊發的《關于科創板企業受理情況的答記者問》明確指出,科創板企業的發行上市審核包括受理和審核問詢兩個主要環節。在受理環節,僅是對企業申請文件齊備性、中介機構資質等的核對,相當于申報企業獲得了“準考證”,可以進入考場考試,并不表示一定能夠考試通過或取得好成績。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