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9 00:30:17
記者注意到,新宙邦2018年年報披露,公司目前持有天奈科技4.07%股份;大港股份2018年半年報披露,公司持有天奈科技0.91%股份。
每經記者 孫嘉夏 每經編輯 張海妮
3月18日晚,據一財網報道,民生證券已提交了廣東利元亨和天奈科技的科創板上市申報材料。
天奈科技官網介紹稱,公司致力于碳納米管與石墨烯的研發、生產及應用性開發和銷售,商業化應用領域主要為鋰電池導電漿料等應用,公司擁有納米碳管制備的相關專利,以及碳納米管批量生產的專業技術。
天奈科技稱,公司已成功開發了一種獨特的催化反應工藝,實現了碳納米管的連續化生產,生產能力可達噸級。該技術已獲得專利。“很多制造碳納米管的傳統工藝由于間歇生產工藝的限制而導致其產量較低,顯然我們的技術具有很大的優勢。我們的碳納米管連續化生產是在商用的化學反應器中實現的,可以保證其始終如一的品質。直接制備出的碳納米管產品,以幾百微米大小的團聚體形式存在。按照指定的操作工藝,可以將這些團聚體分散在很多基體材料中,包括液體、聚合物、金屬、陶瓷等。這樣制備的復合物是在很多應用領域中實現技術突破的基礎。”
天奈科技介紹稱,公司的技術是基于近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和產業發展。先進的技術,再加上一流的高效反應器設計,以及更高的原料利用率,使得天奈科技已成為碳納米管產業中的相對領先者,可以提供高性價比的碳納米管和復合物,這些復合物可實現很多短期應用中的技術突破。
公開資料顯示,天奈科技擁有全球最大的碳納米管與碳納米管漿料生產線,同時還是首個把碳納米管大規模地推廣到電池行業的公司,打破了國外對我國高級鋰電池導電劑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碳納米管復合導電高分子特種材料的空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7年,天奈科技實現銷售收入3.1億元,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鄭濤稱,創新是天奈科技實現快速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引擎。
2017年10月24日,新宙邦(300037,SZ)曾公告,受讓天奈(鎮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即天奈科技原名)5.9496%股權,股權轉讓價格為4462.20萬元,以此計算,新宙邦當時對天奈科技的估值為7.50億元。
根據當時的公告披露,天奈科技的的第一大股東為GRC SinoGreen Fund III, L.P. ,持股16.2559%,第二大股東為Tao Zheng,持股比例為15.8353%,第三大股東為Asset Focus Limited,持股比例為8.7593%。根據披露的財務數據,公司2016年實現營收1.37億元,凈利潤為3540.02萬元。
不過,新宙邦董事會審議該筆交易時,董事曹偉投了棄權票,他認為天奈科技業務與上市公司主業協同效應不明顯,估值偏高。
新宙邦2018年年報披露,公司目前持有天奈科技4.07%股份。
此外,大港股份(002077,SZ)2018年半年報披露,公司持有天奈科技0.91%股份。
截至記者發稿時,上交所官網并未發布廣東利元亨和天奈科技的申報材料。接近上交所的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3月18日并不會更新首批報送名單,上交所收到文件后,5個工作日內對文件進行核對,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告知發行人及其保薦人,并在上交所網站公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