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5 17:28:33
李克強強調,其實,消費當中還有很多制度性的堵點應當消除,或者說減少,這可以激發消費的潛力、市場的活力、社會的創造力。“我們有關方面要眼中有活,做明白人、辦貼心事。”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3月1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會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中外記者并回答記者提問。
在回答關于國內消費增速下滑的問題時,李克強表示,消費和民生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需要合理的投資規模和消費增長。“消費需要有收入支撐,但同時也要看到,消費當中確實還存在不少堵點和障礙,應該去解決。這樣有利于消費,也有利于改善民生。”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從去年開始,國內消費增速出現了持續下滑,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要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多措并舉促進城鄉居民增收,增強消費能力。要順應消費需求的新變化,多渠道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快破除民間資本進入的堵點。
政府將出臺哪些措施來進一步提振國內消費?
對此,李克強表示,這幾年公路運輸和出行不斷增加,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兩年內要基本取消省界高速公路收費站。“這樣做有利于解決擁堵問題,也有利于相關產業發展。這個目標我們要確保完成,同時我們要求有關部門力爭提前實現。”
在網絡提速降費方面,“這幾年我們連續在推進,這有利于消費者,也有利于產業的發展。今年要在過去的基礎上再降費20%。我讓有關方面測算,他們預計要讓利1800億給消費者。”李克強說,此外,還要求他們必須做到可以攜號轉網,這樣可以倒逼清理那些不明不白的套餐,讓我們的企業改善服務,也促進產業本身提質升級。
“我們今年要再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10%,這不僅讓工業企業受惠,商業企業也同樣受益。”李克強表示,現在電商有上千萬家,6億多消費用戶,電商是24小時營業的,我去看過,他們說計算機耗電的費用壓力不小,降低電價就可以讓利給消費者,也可以促進產業發展,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李克強強調,其實,消費當中還有很多制度性的堵點應當消除,或者說減少,這可以激發消費的潛力、市場的活力、社會的創造力。“我們有關方面要眼中有活,做明白人、辦貼心事。”
近年來,我國一直堅持推進“互聯網+”,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要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但是去年在“互聯網+”、共享經濟等相關領域發生了一些負面事件,下一步政府對規范發展共享經濟有什么新的舉措?
李克強表示,“互聯網+”、共享經濟,也可以說是平臺經濟。它作為新事物,和任何新事物一樣,在發展中總會有利有弊。“但是總的看,它帶動了就業,方便了群眾,而且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像電商、快遞、移動支付等,大家都有感受,眾人做事,集眾智集眾力,眾人共享。”
“對于這種新業態、新模式,不能簡單任性,要么不管,要么管死。”李克強強調,所以這幾年一直采用的是包容審慎的原則。包容就是對新的事物,我們已知遠遠小于未知,要允許它發展,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所謂審慎監管,就是要劃出安全的底線,也不允許打著“互聯網+”、共享經濟的招牌搞招搖撞騙。
他指出,要給創業者提供一個能夠成長的空間,給企業一個發展新動能的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的是公平的準入、公正的監管。新事物在市場力量推動過程中,本身要靠市場,要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政府也要進行公平公正監管。“愉快和煩惱總是在成長當中相伴隨,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其實,互聯網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李克強舉例說,電商、快遞對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可以進一步起到搞活流通的作用。在工業領域,推動工業互聯網,可以把那些閑置的資源帶動起來,而且促進技術創新。在社會領域,用武之地就更大了,像“互聯網+醫療健康”“+養老助幼”“+教育”,可以聯動許多方面,尤其是讓偏遠地區、農村的群眾、家庭、孩子通過互聯網能夠享受優質的學校、醫院,優秀的教師、醫生資源,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的問題。
“我看過不少‘互聯網+醫療診斷’‘+教育’的實例,這本身也在釋放著市場的活力和社會的創造力。”李克強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