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2 20:23:27
周二大盤沖高回落,對此有私募人士表示,近期表現最強的創業板指數,其60分鐘線、90分鐘線和120分鐘線全部鈍化,明日需重點觀察這兩個指數的結構變化,一旦背離結構形成,調整將隨之而來。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何建川
來源: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
周二大盤沖高回落震蕩,成交量放大20%,滬指收漲1.1%,創業板指大漲2.64%。
隨著行情的凌厲上漲,壓抑許久的多頭情緒徹底爆發,目前不少私募已滿倉操作,全面看多。對于目前的市場行情,私募普遍認為,市場最壞的時候大概率已經過去;在操作上,有的私募明確表示會延續高倉位的配置風格,倉位達到進攻狀態。
周二大盤沖高回落震蕩,成交量放大20%;農業、電力物聯網、創投股全線大漲,收盤指數皆紅,滬指收漲1.1%,創業板指大漲2.64%。
有私募人士認為,指數方面繼續分化,代表大盤藍籌的上證50指數率先于3月4日見到波段頂部而回落,走勢疲弱探至20日均線小幅反彈。深成指和創業板指數創出反彈新高;上證指數略顯中性,于3月7日見高點。
從盤面來看,午后數字孿生概念和網絡切片概念異動爆發,從邊緣計算開始,市場炒作就進入了概念制造期和科普“洗腦”期,要參與這類概念炒作,就要快進快出,要有止盈止損紀律。
該私募人士進一步表示,從結構來看,深成指30分鐘和60分鐘再次鈍化,鈍化的級別較大,輕易不會消失。近期表現最強的創業板指,其60分鐘線、90分鐘線和120分鐘線全部鈍化,明日需重點觀察這兩個指數的結構變化,一旦背離結構形成,調整將隨之而來。策略上,警惕背離結構的形成,高拋不追漲。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為你呈現市場熱點。
隨著行情的凌厲上漲,壓抑許久的多頭情緒徹底爆發,目前不少私募已滿倉操作,全面看多。對于目前的市場行情,私募普遍認為,市場最壞的時候大概率已經過去,在操作上,有的私募明確表示會延續高倉位的配置風格,倉位達到進攻狀態。
在股市火熱的背景下,股票策略不出意外以9.8%的平均收益領漲八大策略。據私募排排網今年2月私募股票策略的業績數據顯示,合計7876只私募股票策略更新了最新的2月份業績數據,其平均收益為9.8%,7466只在今年2月份收益為正,占比為94.79%。
據最新披露的華潤信托陽光私募股票多頭指數(CREFI)顯示,2019年2月末,CREFI指數成分基金的平均股票倉位為68.88%,較上月末上升10.99%;股票持倉超過五成的成分基金比例為78.64%,較上月末上升16.88%;隨著市場行情的回暖,2月份CREFI指數成分基金的平均持倉比例大幅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CREFI指數成分基金的股票資產中,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平均配置比例為52.18%,較上月末上升3.12%;中證500指數成分股平均配置比例為14.14%,較上月末下1.18%;港股平均配置比例為12.84%,較上月末下降1.28%;創業板平均配置比例為8.07%,較上月末上升0.20%。
具體來看,持倉增幅最大的三個行業分別為材料II(10.41%,+1.14%)、保險II(7.31%,+1.13%)、技術硬件與設備(7.40%,+0.98%)。持倉減幅最大的三個行業分別為媒體II(1.65%,-1.53%)、耐用消費品與服裝(4.73%,-1.42%)、房地產 II(4.98%,-0.87%)。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為你呈現市場熱點。
隨著行情的火爆,私募機構也加大了對上市公司的調研,據格上研究中心數據,2月共有291家私募機構參與調研,共調研474次,中小板個股是私募機構的調研重點,中小板被調研公司數量占比48.95%,創業板占28.27%,主板占比22.78%。2月私募機構共同調研次數排名前5的個股分別為邁瑞醫療、一心堂、京東方A、埃斯頓、華宇軟件。受機構關注度最高的前10個公司中,有4家屬于軟件行業。
百億級私募同樣顯示出調研熱情,2月共參與調研52次,在調研次數上,重陽投資為本月調研最多的百億級私募,共調研11次;緊隨其后的是星石投資,調研10次。此外,景林資產、凱豐投資也調研了5次以上。最受百億級私募關注的上市公司是陽光電源,其獲得景林資產、千合資本和星石投資3家百億級私募的關注,私募主要了解公司的儲能業務的規劃與逆變器價格是否會像去年一樣下降。
另外受到關注的是華宇軟件,其獲得兩家百億級私募關注,分別是重陽投資和保銀投資,主要詢問了法律科技領域的市場空間以及重要業務增長點。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使用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