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重磅推薦

每經網首頁 > 重磅推薦 > 正文

上市推薦指引受關注 生物醫藥企業或成科創板申報主力

中國證券報 2019-03-05 07:41:44

科創板點燃生物醫藥市場熱情。根據3月3日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生物醫藥科技創新企業將成為推薦重點,主要包括生物制品、高端化學藥、高端醫療設備與器械及相關技術服務等。

Upload_1551742775844.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業界普遍認為生物醫藥公司在科創板可能會獲得更高估值,不少創投機構要求標的公司改上科創板。”北京一家股權投資機構負責人3月4日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他們組成了項目小組正在全面評估。

科創板點燃生物醫藥市場熱情。根據3月3日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簡稱《指引》),生物醫藥科技創新企業將成為推薦重點,主要包括生物制品、高端化學藥、高端醫療設備與器械及相關技術服務等。

生物醫藥企業成推薦重點

事實上,隨著港交所設立生物科技板,生物醫藥企業已經成為機構眼中的“香饃饃”。歌禮制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盟科生物、方達醫藥、Steath、AOBiome、康希諾、維亞生物、君實生物、亞盛藥業、邁博藥業等企業紛紛赴港上市。

如今,隨著上述《指引》的發布,市場熱情再度點燃。

根據《指引》,保薦機構應當準確把握科技創新的發展趨勢,重點推薦下列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生物醫藥領域,主要包括生物制品、高端化學藥、高端醫療設備與器械及相關技術服務等。

為什么生物醫藥如此受青睞?恒瑞醫藥在其2018年度報告中指出,全球生物藥市場已超過2000億美元,并保持高速增長。從臨床角度看,生物藥多為治療的一線用藥,主要集中于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謝相關疾病。其中,抗體類藥物全球銷售額從2011年的不到500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060億美元,7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1.50%。

生物制品行業在醫藥行業中壁壘高、前景好。生物制品是利用生物學、化學、醫學等知識,以生物體液、組織、細胞等為原料,生產出來的一類用于預防、診斷和治療的藥物制品。

據EvaluateMedTech發布的報告,2017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美元大關,初步測算2018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278億美元,到2019年預計將超過4500億美元。從細分市場看,IVD(體外診斷產品)仍然是醫療器械行業銷售額最高的細分行業。2017年該領域實現銷售額526億美元;心血管行業全年實現銷售額469億美元,僅次于IVD銷售額;影像類器械2017年實現銷售額395億美元,排名第三位。

“科創板生物醫藥企業的估值可能高于港交所的生物科技板。”某券商資深投行人士表示,港交所生物醫藥企業上市后破發現象頻現,一定程度上使得一些擬上市生物醫藥企業打了退堂鼓。“預計不少生物醫藥企業將轉向科創板。”國內生物醫藥企業地域分布特征較為明顯,來自江浙、上海、深圳、北京的生物醫藥企業將成為申報科創板的主力。

多家上市公司受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生物科技板IPO標準與科創板生物企業IPO標準相比已無太多優勢,估值將成為投資機構和擬上市公司關注的焦點。

平安證券研報顯示,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是科創板最大的制度突破之一,體現了科創板的包容性及其更加注重企業的真實成長性。科創板對醫藥產業重點提及,尤其其重研發的取向,為研發周期較長、產品大多尚未上市實現盈利的醫藥公司提供重要發展契機。醫藥板塊將成為科創板申報的主要領域之一,將帶來大量投資機會。

A股二級市場投資者則忙著“做功課”。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以“科創板”作為關鍵詞搜索,僅3月4日上午,約40家上市公司被投資者提問,希望了解科創板相關事宜。一些投資者則尋找科創板“影子股”,提問上市公司是否有拆分子公司赴科創板上市的計劃。但從目前情況看,做出回應的上市公司不多,且答復內容基本以澄清為主。以雙環傳動為例,一些投資者提問,公司投資的企業是否會積極爭取在科創板上市。天津松江則被問及控股子公司卓朗科技是否有上科創板的計劃。天津松江表示,卓朗科技目前沒有此計劃。對于投資者詢問公司持有嘉元科技股份數量以及嘉元科技是否有申請科創板上市的計劃,梅雁吉祥的回應則是,公司已轉讓所持有的嘉元科技全部股份。

對于尚未上市的生物醫藥創新公司,安信證券研究團隊“借鑒港交所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標準”以融資額進行排序,剔除仿制藥企業篩選出10家創新生物醫藥公司分別為藥明明碼、天境生物、亞盛醫藥、諾誠健華、上海細胞治療、嘉和生物、麗珠單抗、德琪醫藥、和鉑醫藥、東曜藥業。

招商證券指出,科創板的詢價機制會使市場對創新藥創新器械的估值體系逐漸跳出PE束縛,恒瑞醫藥、貝達藥業、正海生物、泰格醫藥等有望受益。此外,擁有消費屬性的子行業、創新藥械、CRO、零售藥店、血制品等領域值得關注。

圖片來源:攝圖網

 

研發支出將成監管重點

天風證券指出,科創板的審核思路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由核準制向注冊制,二是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股票發行制度。

證監會首席會計師賈文勤接受采訪時表示,科創板強調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強化中介機構盡職調查義務和核查把關責任。這要求進一步創新監管模式,抓住中介機構執業質量這個“牛鼻子”,切實有效地發揮信息披露質量“看門人”的作用,幫助和引導發行主體充分披露有助于市場主體投資決策的高質量信息,從源頭提升資本市場信息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該人士指出,從信息披露內容看,相較于其他板塊,科創板企業研發支出比例較大。同時,為吸引科技創新人員,一般會應用股份支付、期權等較為復雜的激勵方法。為此,會計監管方面將更關注科創企業研發支出、股份支付相關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同時要求企業充分揭示形成的無形資產減值風險及其對公司未來業績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關注股權激勵的合法性及研發費用資本化、股份支付會計處理的合規性等。

“由于生物醫藥研發周期長、投入大、成功率不高,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彈性較大。一旦控制不好會影響企業經營水平。”一位上市公司財務總監說,這可能是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支出受到重點關注的原因。

銀河證券整理國際市場40家市值較大的藥企2018財年研發費用占比情況發現:研發費用占總收入比重的中位數達16.1%,最低的為7.2%;研發費用占總收入比重最高為阿斯利康(26.4%),研發費用絕對值前三位分別為羅氏、強生、諾華,其研發費用達百億美元量級;市值較大的創新藥企研發費用占總收入比重高,中位數達24.5%,最高的福泰制藥為46.5%,最低為10.6%;器械企業研發費用占比相對較低,中位數為8.0%,最低為2.0%,最高為18.7%(Illumina);仿制藥企對研發投入相當重視,其研發費用占總收入比重的中位數為7.9%,最低為2%,最高為14%。

責編 杜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生物醫藥企業或成科創板申報主力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成在人电影天堂 | 午夜免费在线视频日韩欧美 | 亚洲日韩爽爽爽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 | 中文日韩欧免费视频 | 一区偷拍中文久久无 |